一碗科普︱AN vs BN vs BED,区别以及机制

健康   2024-06-17 22:01   广东  


引言

进食障碍的种类繁多,而我们最常听到的三类就是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神经性贪食症 (Bulimia Nervosa)、和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但是大部分人对他们的认识通常仅限于进食的多与少。如果缺乏对于它们的正确认识,那么当身边的亲戚朋友出现这类情况时,我们就很难理解共情或提供有效的帮助了。


本文希望可以通过科普介绍三类进食障碍以及成因机制:

01


为进食障碍患者提供参考,让他们能够理解进食障碍症状机制,在自我帮助的过程中更客观、有针对性;

02


为患者的家属朋友提供参考,让他们对进食障碍患者的症状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有效在患者恢复过程中提供精神支持和理解;

03


为普通大众提供参考,让他们对进食障碍有更客观的认识,在未来遇到这类情况时减少主观臆断对患者带来伤害的风险。


AN vs BN vs BED

01


神经性厌食症(AN)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心理性进食障碍,患者会极其严格的限制食物的摄入量,导致明显低体重。这种症状常伴有对体重上涨的强烈恐惧和对身体形态的扭曲认知,即使体重已经非常低了,患者仍然认为自己超重。AN主要在年轻人中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02


 神经性贪食症(BN)

神经性贪食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暴食行为,每周至少发生一次,持续三个月,随后常伴有补偿行为,比如催吐、使用泻药、超高强度的运动,来抵消暴食行为可能带来的对体重和身体形态的影响。这种症状也常见于年轻人。

03


暴食症(BED)

暴食症是一种以暴食行为为特征的进食障碍,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并且失去自我控制。我们可以认为暴食症时精神性贪食症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与BN不同的是,BED患者通常不会采取补偿行为,但在暴食后会感到极度的内疚和羞耻。BED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罕见,发病年龄通常较大。


我们通过一张表可以更清晰的看出这三种进食障碍的区别:


在区别前两种进食障碍时,AN的优先级是大于BN的,相同情况下,如果体重进入了AN的范畴,哪怕是同时出现长期限制性饮食、规律性暴食、和补偿性行为,那么就会被划分为AN而不是BN。


对于BN和BED的关系,我们可以把BED看作BN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图),他们最主要的区别其实是对于身体形态的认识,BN的暴食是一个长期限制饮食后的反噬,而BED的暴食是对压力或抑郁的舒缓,暴食的出发点不一样,但都会造成暴食后的极度内疚和羞耻。BN会采取补偿行为来抵消暴食,而BED通常不会。



成因机制

这些进食障碍可能受到遗传、生物学、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心理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遗传易感性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生。心理因素包括对体重、外貌和自我价值的扭曲认知,以及与饮食和体重相关的情绪困扰。


有两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饮食障碍的心理学模型:

01

 神经性厌食症的认知与人际维持模型(Cognitive-interpersonal maintenance model of anorexia nervosa)


这个模型试图用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情况来解释AN的发生、维持和加剧机制。

图片参考(Treasure et al., 2020)


在这个模型下,四种主要因素导致了AN的发展和循环:


•       厌食症的价值:相信厌食行为是有帮助并有价值的

•       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固化,完美主义,过分注重细节,害怕出错

•       社会和情感心理:对自己和周围人心理和情绪的感知有困难,社会处理和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回避情绪体验和表达

•       他人的影响:周围人对于AN症状的反应促进AN的发生,如过度介入、一味迁就助长症状、批评或敌对


02

饮食失调跨诊断认知行为理论(Transdiagnostic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ory of eating disorders)


这个理论试图通过共通的病理机制来解释和理解不同的进食障碍,患者对体重、体型和饮食的极端关注是核心病理机制,这种关注导致了一系列不健康的行为,如过度节食、暴食和随后的补偿行为(如呕吐、滥用泻药等)。

图片参考 (Fairburn & Cooper & Shafran, 2003)


AN的病理机制:患者对于饮食、体型、体重控制的极度关注导致节食的发生,限制饮食带来的体重下降会强化身体形态的扭曲认知和限制饮食行为本身,形成恶性循环。


BN的病理机制:出发点和AN相同,但由于限制饮食而产生进食冲动,短暂进入进食失控期,失控导致的内疚会让患者重新进入限制饮食状态并强化身体形态的扭曲认知。患者通过催吐、高强度运动、滥用泻药等行为来抵消暴食,补偿行为亦会诱发暴食。负面情绪的出现也会诱发暴食。


BED的病理机制:暴食症中暴食的发生通常是由负面事件或情绪引起的。

结语

通过以上的科普,大家是否对这三种进食障碍的了解更深了一层呢?

 

进食障碍的康复是一条漫漫长路,促进社会对这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希望可以共同为进食障碍患者创造一个理解和包容的环境,助力他们的康复之路。


 参考文献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DSM-5. 5th edition.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Bohon, C. (2019) ‘Binge eating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8(4), pp. 549–555. doi:10.1016/j.chc.2019.05.003.

Fairburn, C. G., Cooper, Z., Shafran, R. (2003).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for eating disorders: a “transdiagnostic” theory and treatment.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1, 509-528.

Keski-Rahkonen, A., Hoek, H.W., Linna, M.S., Raevuori, A., Sihvola, E., Bulik, C.M., Rissanen, A. and Kaprio, J. (2008) ‘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bulimia nervos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39(5), pp. 823–831. doi:10.1017/s0033291708003942.

Petkova, H., Simic, M., Nicholls, D., Ford, T., Prina, A.M., Stuart, R., Livingstone, N., Kelly, G., Macdonald, G., Eisler, I., Gowers, S., Barrett, B.M. and Byford, S. (2019) ‘Incidence of anorexia nervosa in young people in the UK and Ireland: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study’, BMJ Open, 9(10). doi:10.1136/bmjopen-2018-027339.

Schmidt, U. and Treasure, J. (2006) ‘Anorexia nervosa: Valued and visible. A cognitive‐interpersonal maintenance model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45(3), pp. 343–366. doi:10.1348/014466505x53902.

Swanson, S.A., Crow, S.J. and Le Grange, D. (2011)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ating disorders in adolescent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8(7), p. 714-723. doi:10.1001/archgenpsychiatry.2011.22.

Treasure, J. and Schmidt, U. (2013) ‘The cognitive-interpersonal maintenance model of anorexia nervosa revisited: A summary of the evidence for cognitive, socio-emo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predisposing and perpetuating factors’,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1(1). doi:10.1186/2050-2974-1-13.

Treasure, J. et al. (2020) ‘Cognitive interpersonal model for anorexia nervosa revisited: The perpetuating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vere and enduring illnes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9(3), p. 630. doi:10.3390/jcm9030630.

1

END

1

撰稿:张子

编辑:可人


我们是EDHealer,中国规模最大的进食障碍同辈支持组织。由23位关心进食障碍的女孩和50余位长期志愿者组成,成员包括进食障碍领域专家学者、亲历者、营养/心理/公共卫生等领域学者、从业者及艺术家等。自2020年成立以来,ED Healer致力于提高泛人群的预防意识,通过科普、以及人文艺术的形式,与健康领域的跨学科深度融合,以冀预防进食障碍;ED Healer为受到饮食与身材困扰的朋友们提供同辈支持,建立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环境;鼓励人们建立多元的的生活方式,探索自己独特的美丽和价值;坚持人本精神,致力于为精神健康疾病去污名化。

合作、投稿、志愿者、招新等事宜,欢迎邮箱联系

邮箱:EDHealer202011@outlook.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