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独家专访06|山羊绒《一个苹果们》一本基于30位进食障碍患者访谈的艺术书

健康   2024-07-20 17:28   上海  


“你最不抗拒的食物是?”“苹果。”

“你希望自己是什么形状?”“圆形。”

在与30名进食障碍患者的对话中,她得到这样的答案。苹果代表什么?低卡?约束?圆形代表什么?完美?世俗的正确?

“苹果”能有效降低食欲,在减肥的话题中它常代表着限制,因此也与“进食障碍群体”存在多方联系。


ED Healer很高兴与我们合作艺术家再次一起参与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的“爱,食物与生命—进食障碍科普艺术展


本篇ED Healer也想分享我们的好朋友—艺术家山羊绒(石玙睿)给观众和读者朋友们

关于展出作品《一个苹果们》的诞生过程以及创作心得



艺术家简介

Artist



ED Healer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山羊绒,一名base北京的在读研究生。我之前的专业是⼯业设计,但⾃⼰一直在做平⾯延伸⽅向的作品。欢迎关注!


创作背景故事

Background


ED Healer:为什么会选择进食障碍这一创作主题呢?

山羊绒:上大学之前,我可能就有进食障碍的苗头。我的神经性厌食大概是四年左右,现在差不多恢复了。大约三四年前,我在B站上看到沁文的分享,然后才慢慢了解自己的症状。后面做《⼀个苹果们》这个作品,才是我恢复的开始。因为创作过程中要看很多论文和其他资料,所以我了解了很多专业知识。开始第⼀步是因为,我想把它作为毕设呈现出来。那段时间我在设计工作室实习,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八点回学校就开始访谈。


山羊绒 -《一个苹果们》(2023)

作品媒介:书籍 影像

作品尺寸:7.4*17.5cm  15.8*19.8cm


《一个苹果们》

The work


ED Healer: 为什么选择“苹果”作为创作内容呢?

山羊绒:一共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我当时处于生病很严重的阶段,我每天或三四天只吃⼀个苹果。第二个原因来自我的创作访谈,有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将近90%的答案都提到了圆形:有的⼈说自己是有小刺、不断运动中的圆,有些人是正圆,有些人觉得自己圆圆胖胖……总之每个人的描述都非常个性,给了我很多启发。


第三个原因在于圆形是万物的根本。在亚当和夏娃的传说里,苹果是禁果,代表着诱惑和“罪恶感”。但食欲不是原罪,也不是莫名其妙出现的;它会链接到很多原因:原生家庭、疾病史等等……只不过很多人不会去深究内在原因,而且只是看到了表象,就觉得我要去做⼀个圆圆的苹果,带着对自己的各种束缚和要求。


我曾经看过的⼀本摄影集也启发我很多,它里面有千奇百怪(可能有1000多种)、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苹果。比起苹果来,有的甚至更像个猕猴桃、西瓜。当时我心里面就想,⼀定要得是正圆、红的发亮的才能叫苹果吗?


ED Healer:在创作过程中,会有哪个方面让您感到困难吗?

山羊绒:当时⼀个很大的问题是:我前期调研做得非常足,也设计了很多创作备选方案。在前期到中期的调研过程中,很多底层逻辑和学术表达已经很完备了;但当我拿到了访谈资料,我不确定如何把它们放在书里、怎么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最痛苦的。我需要去读每个人说了什么,再去整理、提炼成自己的表达。


还有个困难是在设计上。这个主题的好作品很少,而且从个人角度,我并不是很喜欢血腥粗暴的表达。比如有些作品会描述进食障碍的症状多么恐怖、情况多么危险……这是我不太想看到的。我当时在调研的时候,也看了B站上的很多自制短片。我会明显感受到,有些作者对ED群体并不很了解;他们拍摄的有些短片让我觉得身体很不适——一种非常原始的身体不适。我就在想,患者们看这样的作品会有什么感受呢?初期,患者可能还觉得与作者有共鸣;但看多了以后,可能更想自暴自弃,根本找不到(疗愈的)尽头。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很多面:可能我白天在朋友面前表现出某个样子,但我还有自己的生活,还有另外一部分的样子。


我希望我的作品更鲜活、没那么粗暴。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似乎没什么能参考的形式或逻辑。而且,在作品中覆盖进食障碍中所有元素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并不是什么专家,没有立场把它全部讲清楚。


《一个苹果们》文本设计


ED Healer: 您有期待过来自受众的反馈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山羊绒:一开始我没有把自己放到设计师的身份上,而是以患者身份⾮常直观地表达。但我又觉得自己也需要作为设计师去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在创作过程中,我尽可能选择多视角,将情况分析透彻。这样,“我的观众是谁”就会很模糊。而且,被访谈患者的反馈是很复杂的。不管是宣传还是泛科普,我都需要把访谈记录(包括患者的经历和心得等)放出来。


这存在一个问题:有人可能觉得这种方式能够让自己“好起来“;但如果没能实现,很多人就会开始自我怀疑。这对患者本身很不利,也不是我所希望的。做完了访谈过后,他们还会继续找我聊天,聊自己的苦恼,问我如何康复、去什么医院……同样,每隔⼀段就会有患者家长来小红书找我,跟我说他们的故事,然后向我求助。但很无奈的是,我不是专家,没有办法去救每个⼈,只能建议他们去专业机构。


从个人而言,访谈本身也是在无数次地重复类似经历——不管是回忆自身经历还是感受他人痛苦,我访谈之后基本做不了任何事情,会有⼀种巨⼤的情绪包裹在身上。但是,做作品又需要我把这种情绪剥离开,因为创作不可以太主观。


艺术与疗愈

Art & Healing


ED Healer: 在您自己和别人的疗愈过程中,艺术作品发挥了同等作用吗?

山羊绒:在艺术家的划分层次里,我觉得作品带来的自我疗愈更多。疗愈他人有太多不确定性:比如某个作者期望去疗愈或作用于多少⼈,这只是ta本人的美好意向。事实上,直到这个作品全部完成,作者都不会知道自己的作品会在哪里、被谁看到。我本科阶段做了很多是关于像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这方面的作品,在做设计的时候我的目的非常明确:我要去解决他人的问题甚至痛苦,而我自己是置身事外的人。但《一个苹果们》不一样,其中既有我自己想表达的,也有我希望能惠及更多人的内容。


ED Healer: 您觉得艺术创作会影响国内公众对于进食障碍的认知吗?

山羊绒:基于我的作品本身,我没有太期待大众的认知。因为面对作品,大多数人都在关注“是什么“,局限在8张图和200字作品介绍;他们没办法得知更深层次的故事和创作背景,也没有理由关心太多。然而,当《一个苹果们》被放在特定的展览中,它就拥有了确切语境,观众可以从多角度了解进食障碍和患者的生活状态。


相比之下,公众认知程度高一点的疾病主题,比如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多动症,大家或许有⼀定了解,这些主题下的作品似乎“更容易被看懂”。但是,大众对于进食障碍群体的认知相对模糊,存在着很多主观标签和社会刻板印象。虽然在特定语境下,我们有希望改善社会认知,但是单独一个作品讲不了太多内容(只能讲几个简单概念,和作者本身的状态);我相信随着更多艺术家加入这个创作主题后,情况会越来越好。

滑动查看更多

封面 & 内页装帧


ED Healer:在未来,山羊绒老师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期待呢?

山羊绒:我希望有更多机会在线下展示作品。比如这一次,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苹果们》会放到精卫600号画廊去展出。当时我想,它终于到了我最开始想要它被展览的地方。很希望以后可以多一些这样的机会!因为我很想让⼤家翻开我的作品,看到并感受到里面的内容。如果拍张图片放在展台上,或者用亚克力板把作品框在里面,观众摸不到也看不到,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ED Healer:以后的作品想尝试哪种风格?

山羊绒:我想根据不同主题来创作吧,倾向于在特定语境下用作品表达自己。风格的话,我不是很喜欢很精细、精美的类型,我反而会偏爱“原生感”与粗糙感;而且我发现自己以往的作品(包括之前去捏陶瓷、还有小时候画画)都偏向这种感觉。


创作者说

To Be Continued…


To 所有观众:

      我的作品展签中有一句话:“大家都有自己的形状和模样”。其实我并不想表达“我们要如何好起来”和“没事你很好”。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偶尔失控是完全没问题的,为此苦恼也没关系,因为它们都是你的一部分。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正常“的标准,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健康人”。就像不定期的感冒,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小问题、⼩癖好或者和自己过不去的点,不需要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疾病本身(譬如偶发一次就觉得自己失控了)。我们毕竟要接受自己各种样子嘛,我有时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有复发症状,比如说今天太忙,没时间吃饭;或者很累的时候想吃很多……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我当时的访谈对象有很多曾住过院(一次或者几次)。他们觉得住院只能解决生理问题,因为医院会给患者强制输⼊营养,⼀天安排六顿饭,每⼀顿都有医生监督。患者不能多吃或少吃,饭后还需要静坐半个⼩时再回房间;而且不准走动,只能在床上休息。他们告诉我,有人住院-出院反复很多次。虽然从基本医学标准上,他们已经康复了,但是出院后要面对的还是巨大世界中的无数诱惑:没有人安排吃什么、吃多少,你面对的是多变的环境和成千上万种食物,所以目前的疗法虽然对⼀些⼈有效,但并不⼀定适用于整个群体。


To 进食障碍亲历者:

        我想对你们说,与其把时间花到去纠结“怎么好起来”,或许可以稍微多花点时间和自己相处,想⼀想可能会导致病情出现的原因,比如:第⼀次出现问题的时间、周围人的反应、自己不敢对外表达的部分……甚至,想⼀想⼩时候的事情,或原⽣家庭的问题,可能都会很有帮助。





欢迎关注艺术家并了解更多作品!

Ins: @Shiyuruii
WeChat: suiii797
小红书:山羊绒




ED Healer长期致力于进食障碍跨学科艺术实验项目,如进食障碍巡展、高校艺术科普、国际电影节、家庭工作坊及各类社会创新项目,通过“参与-实践-发展”三个阶段,涵盖了从综合研究实践应用,再到社会影响全过程
不仅与全球各大高校、美术馆、民间非营利等合作,也与多学科学者专家、教授、学者从业者和爱好者等组成研究团队,基于进食障碍及其衍生的人文社会议题进行对话和碰撞,深度探讨不同领域看待进食障碍问题的多元视角,以更全面地展现其多维度和复杂性。
同时,支持艺术家提供从研究到落地的多方位支持,如创作研究、田野实践、影视戏剧等综合展出机遇,以丰富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实践能力。

我们欢迎更多艺术家与我们共同立项创作、投稿展出和长期合作。
合作详情:公开招募|进食障碍全球巡展暨艺术教育实验项目Open Call
答疑:进食障碍跨学科实验项目|项目伙伴持续招募及答疑
我们期待与有创造力、有好奇心的你保持长期的友情,并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支持。





采访 | 付珈晴

撰稿 |付珈晴

排版  |张沁文

插图|山羊绒(石玙睿),

插画 | 刘雅菲、帆

审校|ED Healer全体及策展项目团队

项目负责人|张沁文

ED Healer联合创始人|沁文、玩听、Dwen




‍‍

我们是EDHealer,中国规模最大的进食障碍同辈支持组织。由23位关心进食障碍的女孩、50余位长期志愿者、百余位各学科研究员、两千余位社群成员组成,成员包括进食障碍领域专家学者、亲历者、营养/心理/公共卫生等领域学者、从业者及艺术家等。
自2020年成立以来,ED Healer致力于提高泛人群的预防意识,通过科普、人文艺术等跨学科形式深度融合,以冀预防进食障碍;ED Healer为受到饮食与身材困扰的朋友们提供同辈支持,建立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环境;鼓励人们建立多元的的生活方式,探索自己独特的美丽和价值;坚持人本精神,致力于为精神健康疾病去污名化。

合作、投稿、志愿者、自荐、实习等事宜,欢迎邮箱联系
邮箱:EDHealer202011@outlook.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