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小镇的一角,曾有苏中地区最后一座乡镇园林

文化   2024-10-05 16:58   英国  

大约整整四年前,2020年11月,曾游览了靖江、泰兴边境的著名古镇季市镇。在季市东街路边一条小巷子的缝隙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座建筑:

季市古镇上并不缺好几进的大宅,甚至还有高达三层的小木楼,然而这座建筑是一目了然的与众不同。它不仅有个歇山顶,还是勾连搭的屋顶形式(前后两个屋顶)。我看到这座建筑第一反应是这大概是座庙吧?前面的屋顶底下是拜亭,后面屋顶底下是神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其实是一座园林的水榭,人称“荷花厅”。

园林?在集镇里?这可是颇令人惊讶的发现。在江南地区,大集镇里的园林自然是不少的,最有名的可能就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组成部分之一的同里退思园,湖州南浔的小莲庄(刘园)也颇有名气,其余不甚有名或早已毁去的就更多了。然而季市作为苏中地区的古镇,居然也有古典园林,还有颇为正经的园林建筑,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上个月在季市本地文史相关抖音号“季家市空宝”中得知,季市老街提升改造,荷花厅也有拆迁或大修的计划。不久,又看到荷花厅被落架的消息。虽然据说只是落架大修,但毕竟不知此次重修会多大程度忠于原作,于是决定写写这座极为独特的园林建筑。

说这座建筑极为独特不是没有原因的。要说苏中地区园林最常见的建筑,非“船厅”或称“四面厅”莫属。这样的建筑其实颇为程式化,都是一个歇山顶的房子,中间是厅堂式样的抬梁式构架,四面由轩廊围绕,因为四面都是通透的门窗,所以称为“四面厅”。当然这样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也不少见,不过在相对来说更简单的苏中园林里它们常常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些“四面厅”、“船厅”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扬州寄啸山庄(何园)的船厅,这座船厅虽然并不临水,但在四周地面上却有水波纹状的拼花,显示出四面环水的意象。

扬州寄啸山庄(何园)船厅

扬州史公祠飨堂,其实也是一座典型的船厅

这样的建筑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有建造,民国修建的如皋公园(今如皋水绘园的一部分)中就有一座建于1915年的四面厅“三明堂”,四周装饰着近代风格的挂落,与古典的船厅相比有些不同的韵味。而开辟于1917年的靖江公花园(今人民公园)更是有多达三座四面厅。其中“梅花阁”、“桂花厅”与何园船厅一样建在旱地,“梅花阁”据称建于清道光年间,公花园建立后被划入园中。而另一座四面厅——建于民国,与季市荷花厅重名的“荷花厅”则在水中央的一个岛上,实现了“四面环水”的布局。

如皋公园(水绘园)三明堂

靖江公花园(人民公园)桂花厅

靖江公花园(人民公园)荷花厅

然而与这些四面厅相比,季市荷花厅显然小巧和简朴许多。从布局来看,周边居民都表示季市荷花厅原本并非四面环水,而是在正前方有一座“荷花池”,后来填埋建造了现代居民楼。而从梁架结构来说,它就是一座再典型不过的传统住宅厅堂,前部是抬头轩(看过本号此前几篇写南京传统住宅的话对这个词肯定熟悉),后部是抬梁式的主体梁架。这个厅堂甚至没有草架,轩和主体部分的屋顶都是裸露在外的,因而形成了勾连搭的屋顶形式。然而为了实现这样一座厅堂的“园林化”,园主和工匠别出心裁地将面对荷花池的轩的屋顶设计成了歇山顶,这样远远看上去恰是一座如假包换的水榭。

季市荷花厅的前轩、厅堂主体梁架和两个屋顶交接部分

《营造法原》中的“圆堂船篷轩正贴式”,把顶上的草架去掉就几乎与季市荷花厅的横剖面一模一样(当然荷花厅的船篷轩梁架也是圆作而不是这里的扁作)

可以想象,这座小园林的主人作为乡下集镇的居民,财力显然远远不如扬州等地的达官显贵。然而园主和工匠显然都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设计水平,这座看似简单的荷花厅,仔细观察却处处都有“把钱花在刀刃上”的痕迹。观察这个歇山顶的轩的内部,可以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细节:只有正面两个转角处的椽子采用了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辐射状排列(辐射椽),而内部靠近厅堂主体的两个转角的椽子竟然是极为少见的平行排列(平行椽)。相对于辐射椽来说,平行椽更省料而且在力学上更加合理;但辐射椽显然更为美观,而且能够做出中国古建筑最看重的“飞檐翘角”的效果;因而南北朝以后,便很难在建筑中发现平行椽的做法。当年建造季市荷花厅的园主和工匠,显然是为了节约木材而别出心裁地在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内部转角上采用了罕见的平行椽。如此精打细算地使用木料,恰恰说明季市荷花厅建于一个木材已经相当缺乏的时代——它大约是清中晚期以后的作品。

季市荷花厅轩的辐射椽与平行椽

辐射椽伸出室外,才能形成这样“飞檐翘角”的效果

尽管在建筑上精打细算,季市荷花厅的主人在室内装潢上却丝毫不愿将就。2020年参观荷花厅时尚不能入内,但从窗口中我看见了惊人的景象——荷花厅内放着一座被拆散的、积满了灰的飞罩,其做工却极为精美:两侧的竖向部分有松鹤延年的图案,而顶部横向部分则隐约可见是凤戏牡丹。当然,与苏州、扬州著名古典园林里的飞罩相比这件飞罩还是略朴素了些,然而这样精美的装潢出现在一座苏中乡村的集镇里还是令人震惊。更加可贵的是,这件飞罩极大概率是季市荷花厅原有的装修,由它不难想象,当年荷花厅的奢华和雅致程度在镇上必定是鹤立鸡群。不过这件飞罩目前暂时下落不明。

曾存放于季市荷花厅内被拆散的精美飞罩

苏州畅园的飞罩,同样是凤戏牡丹图案(来源见水印)

扬州史公祠的漆器和木雕飞罩,漆器飞罩并非原装而是建国初移入(https://www.sohu.com/a/640368032_117402)

询问周边居民,得知荷花厅的历史与我猜测的相差不大。荷花厅和荷花池是季市当地一户陈姓人家所建,陈家来自安徽,在季市经营百货、书店等生意,建起了荷花厅和五进大宅,荷花厅附近介绍牌上称是镇江人李阳忠所建或为讹传。根据打听到的信息,保守估计季市荷花厅大约是1870-1880年代的产物。此时太平天囯战争刚刚结束,太平天囯战争期间,大量江南居民因逃难涌入江北,靖泰地区因此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季市镇也不例外。可以推想,当年建造荷花厅的陈姓园主在太平天囯时代季市的经济繁荣中获利不小,同时也是风雅之人,于是便打起了造园的主意。然而,身为小商人的园主并没有非常雄厚的资金,而太平天囯战争后中国的木材供应也逐渐枯竭(恰好可以参看前一篇文章),木材成为建筑的最大制约因素。园主和工匠处处节约、“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更有趣的是,据说陈姓后人在民国期间曾开设照相馆,照相馆是否就是利用荷花厅和荷花池作为布景?实在令人遐想。

而今,一个半世纪后,这座小园林的最后遗迹——荷花厅,也暂时消失了。重建的荷花厅和荷花池将会是什么样子,目前还难以确定。如果重建的荷花厅能够尽量的忠实于原作乃至使用拆卸下来的旧材料,原配的飞罩也能寻回或仿制一件装上,那将是最好的结局。毕竟,季市古镇虽然并非热门旅游景点,但像季市老街上的“季振宜纪念馆”或淮安沈氏遂园的最后遗迹“蝴蝶厅”那样,成为本地的一个小景或居民聚会的场所,那这座极其特殊的古典园林也算是涅槃重生了。

维修中和维修后的淮安遂园蝴蝶厅(上图为笔者拍摄,下图由Devils,沧浪提供)

当然,如果荷花厅的重建不尽如人意,我们或许也不必过于惋惜,毕竟正如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所说:

加以市政更张,地产增价,交通日繁,世变益亟。盖清咸同以后,东南园林久未回复之元气,至是而有根本灭绝之虞。如南京刘园,地接雨花台,近因修筑铁路,已夷为平地,并前之断垣枯树涸池而不可寻。其他委于荒烟蔓草中者,亦触目皆是。天然人为之摧残,实无时不促园林之寿命矣。

而季市荷花厅,这座建于清咸同年间的最后一代古典园林,苏中乡村集镇中默默存在了一个半世纪,最终仍然来得及被我们参观、拍摄到了最后的影像。相比当年童寯先生考察过的许多早已夷为平地的园林,难道不已经是极为幸运了吗?


雅筑Azuremyst
地理历史类轻阅读,私家小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