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下,见证幸福时刻!

文摘   2025-01-25 11:02   北京  



新春佳节前夕

梅里雪山脚下

溜筒江村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一场传统的藏族结婚庆典

正在这里举办






新郎丁争此里和新娘鲁茸只玛在众多亲友的簇拥下,笑靥如花。角落里,传承上千年的非遗乐器“德钦弦子”,弹奏出悠扬婉转的旋律。琴声悠扬婉转,既赞美了故乡的美丽,也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伴随着高亢激昂的藏族山歌,在群山间久久回荡。





溜筒江村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佛山乡,村边澜沧江的惊涛骇浪曾是村民不可逾越的天堑。村里世代居住的都是藏族人民,滞后的交通方式曾一度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直到现在,一公里距离的江面上还能见到四种不同年代、不同种类的过江方式,从竹篾溜筒,到铁索桥,再到钢筋混凝土桥,见证着溜筒江村的发展和这里藏族人民生活的改变。如今,新建的溜筒江大桥紧紧串联起滇、川、藏人民群众的往来和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溜筒江大桥。


为了更好履行中央驻滇单位帮扶责任,2015年以来,农业银行云南分行通过资金投入、选派挂联干部、开展消费帮扶等形式持续定点帮扶佛山乡溜筒江村、纳古村,为挂钩帮扶点的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傍晚时分,记者一行跟着农行云南分行驻村第一书记王显刚和村党总支书记次里多杰来到新郎家里,路两侧停满了小汽车。进入新郎家,院子里挂满了各色气球和红彤彤的灯笼,绘有精美图案的藏桌上摆满了牦牛肉、干奶皮、酥油茶以及自家酿的青稞酒,整个宅院透着浓浓的喜气。


▲大红灯笼挂起来。

▲喜气洋洋的院落。


次里多杰告诉记者:“我们藏族人都热情好客,婚礼会持续三天。村里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身穿华丽的藏装、描着精致的妆容、佩戴精美的饰品,在村寨里整日整夜地载歌载舞。”


▲婚礼现场新人笑靥如花,被祝福环绕。

▲置身婚礼现场,记者也被欢乐的气氛感染。


看到我们的到来,新郎的妹妹卓玛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屋,院子里的空地上,村里的妇女作为“主力军”摆起了婚礼流水席,宴席间觥筹交错,响起藏语的祝福声,好不热闹。


“‘一家结婚,全村帮忙’是藏族人民一直保持的传统,婚礼上来的人越多,说明新人受到的祝福越多。”王显刚说道。


憨厚的新郎丁争此里是佛山乡派出所的协警,席间,他告诉记者:“如今我们村很多人种植了葡萄、油橄榄,收入提高了,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村子里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农行还从捐赠资金中奖励2000元。”


作为梅里北坡徒步线路必经之地的溜筒江村,近年来抓住机遇发展起乡村旅游,很多村民开起了民宿,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此徒步,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想开一个农家乐,自从政府打造本地的旅游业至今,溜筒江村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美丽的新娘鲁茸只玛开心地补充道。


▲便捷的交通,让溜筒江村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顺畅。


党的政策像春风一样,让溜筒江村换了容颜。如今的溜筒江村每户人家都通了硬化路,借着便捷的交通,无数的货车、小汽车由此通过,村民们采摘的虫草、松茸,种植的葡萄可在几小时内到达迪庆州及四川、西藏的各县市进行交易,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文字、图片:刘葵 梁志强

视频制作:王泽健


点击查看更多






编辑:李彦赤

编审:胡蓉

责审:李瑶

审读:刘科材


欢迎关注中国城乡金融报视频号



⇩点击下图,扫码获取更多精彩






中国城乡金融报
《中国城乡金融报》由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农银报业有限公司编辑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5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