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集里的“香饽饽”

文摘   2025-01-26 11:30   北京  



腊月里来赶大集

最是冬日烟火气

谁才是青岛大集界的“扛把子”

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点击观看视频


腊月十四,正是置办年货的时候。这天,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百年大集迎来了腊月里的第二个年集。早上八点,记者来到大集门口,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尽管天气寒冷,冬日的海风也难以吹散百姓迎接新年的热情。



走进大集,浓郁的海味扑鼻而来。作为青岛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市集,王哥庄大集始于清朝,逢农历四、九开集,以甜晒鱼为代表的干鲜海产品是这里的“名角儿”。除此之外,肉类、干果、春联等各类年货一应俱全。摊主们热情吆喝,人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此时,一处摊位新鲜出炉的大馒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王哥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王哥庄大馒头非常有名,其制作工艺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在王哥庄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馒头房,久香园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老板荆长艳是崂山面塑非遗传承人,从事面点行业十几年,研究推出了几十种面点。



关于制作馒头,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好面粉、山泉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荆长艳结合面塑艺术,推出了祝寿、节庆、婚庆等馒头,让馒头“卷”出了新花样。在店中,记者看到,福袋、鲤鱼、寿桃甚至花篮形状的各色馒头在柜台罗列。掀开蒸笼的盖子,半斤重、元宝状的大白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线上订单信息不断弹出,几十箱馒头礼盒“整装待发”。荆长艳笑着拿出了春节主题馒头,只见金色的小蛇头顶元宝,盘踞在红色花馍上,表情生动可爱。“平时我不断学习技术,创新款式,这款春节主题馒头修改了好几版,希望顾客会喜欢。”荆长艳说。



荆长艳的丈夫告诉记者,每年从10月底开始,预订春节大馒头的订单便源源不断。为了应对大量订单,十几位员工每天加班加点,日产量达到了5000至6000斤一直要忙到春节前。而在“备战”春节订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农业银行的贷款又快又方便,为我们省去了找抵押物的环节,确保了稳定经营。”与农行结缘的故事历历在目——2023年,农业银行青岛崂山第二支行员工在走访中了解到久香园的资金需求,很快通过“惠农e贷”产品为其发放了100万元贷款,保证了大馒头的生产。


为了做大馒头产业,当地政府指导成立了王哥庄大馒头协会,以荆长艳为代表的非遗匠人,传承并创新古法技艺,赋能馒头产业加快发展,让王哥庄大馒头不仅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日常,更成为节日期间增强仪式感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通过王哥庄大馒头协会,农业银行青岛崂山第二支行建立了“大馒头商户微信群”,为当地馒头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馒头产业农户贷款1000余万元。目前,王哥庄街道的160余家大馒头商户年产量约1.3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将这座山海小城的非遗产品送上更多百姓的餐桌。


文字、图片:潘琦 鲍文婷

视频制作:潘琦

视频包装:王泽健


点击查看更多






编辑:王洁敏

编审:胡蓉

责审:李瑶

审读:刘科材


欢迎关注中国城乡金融报视频号



⇩点击下图,扫码获取更多精彩






中国城乡金融报
《中国城乡金融报》由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农银报业有限公司编辑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5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