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怎么能少了舞狮?

文摘   2025-02-02 11:00   北京  




狮舞腾腾 祥瑞盈门

舞狮是我国传统的节庆表演,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安康、驱邪纳福的美好祈愿,在全国各地广受欢迎。根据地域和风格的不同,舞狮主要分为南狮和北狮两大类。北狮以其娇憨可爱的形象为主,表演内容多为嬉戏玩耍;而南狮则更为矫健凶猛,擅长展示高难度技巧。


广东南海醒狮是南狮的主要代表之一。春节期间,喜庆又热闹的醒狮跃动在广东佛山南海区的大街小巷,锣鼓声声、掌声阵阵。


“醒狮采青啦……好!好!”社区里、祠堂前的醒狮表演现场,观众的喝彩声不绝于耳。



“我们从扎马步开始,日复一日地磨炼身段,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到位。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正是多年训练的这份刻苦,让我们能够更充分地展示醒狮的威猛与灵动。”在佛山市南海区九江振兴武术馆,李师傅带领的醒狮队以精湛的舞狮技艺远近闻名。



李师傅表示,数百场表演下来,观众对“采青”“双狮戏球”等高难度动作尤为喜爱,“醒狮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我们将继续刻苦钻研,不断精进技艺,为南海醒狮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力量”。



作为岭南民俗文化的瑰宝,南海醒狮之惊艳,除了得益于舞狮人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与精彩演绎,还离不开狮艺制作的匠心独运


醒狮的狮头以竹篾、纸张、特制布料扎制,需要经过糊纸、上色、彩绘、装配等多道工序;狮身则用麻袋、布等巧妙缝制,辅以装饰,一头醒狮才算制作完成。


在南海区狮山镇颜峰社区,叶竞循家族自清末起便以狮艺制作为业。20世纪90年代初,叶竞循创新狮头扎作技艺,开发出“佛鹤狮头扎作”,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选材备料,到竹篾编织、浆糊粘合,再到彩绸装裱、毛发镶嵌,醒狮扎作的每一道工序,65岁的叶竞循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


“狮头不仅是醒狮表演的道具,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纯手工扎作能更精准地展现狮头的神韵与魅力,我希望能将这项非遗技艺代代传下去。”叶竞循表示。



醒狮这项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也得到了农行广东南海分行的大力支持。


该行以热情用心、细致周到的服务,上门为“狮艺传人”提供金融支持,同时联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醒狮表演、相关工艺品展示及互动体验活动,助力醒狮文化发扬光大。



此外,该行创新打造醒狮主题特色网点,将网点品牌标识、厅堂布局及装饰设计与醒狮文化紧密交融,同时还推出私人银行品牌吉祥物IP“财智狮”,寓意将智慧忠义与锐意进取集于一身,促进客户对醒狮文化的认知与喜爱。





文字:江宛霖 岑杏华

图片来源:农行广东南海分行


点击查看更多





编辑胡蓉

编审:李彦赤

责审:李瑶

审读:刘科材


欢迎关注中国城乡金融报视频号



⇩点击下图,扫码获取更多精彩

中国城乡金融报
《中国城乡金融报》由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农银报业有限公司编辑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5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