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专家观点
论坛一、京津冀城市群——协同·联通
主持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 石晓冬
周长林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基于此,周长林董事长提出三个倡议:一是共同应对区域竞争,加强京津冀三地产业等各方面合作;二是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验,以通武廊地区作为抓手推动区域协同;三是聚焦交通、水资源、能源等专业领域开展专项合作。
姜石良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因此,姜石良总经理提出了对河北省县市发展的看法:一是从宏观的京津冀层面,既要关注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也要关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转化;二是从中观的河北省层面,要关注多元化地区发展的差异化指引,不同的区域资源禀赋不同,面临的发展问题不同;三是从微观的县市单元层面,要关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重视产业链在地化构建和产品就地供应;四是关注空间政策,用精准的土地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一系列创新政策来精准地供给和配置,推进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夏雨
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这些年新区一直进行物理空间的建设,去年开始向政策的研究包括城市治理方面和城市体制方面的思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产业方面,疏解与发展在雄安新区同步发生,企业搬迁后相应配套人才政策、住房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等;二是城市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方面,当前新区的人口其实是在聚集的,在这个阶段要紧紧抓住创新要素的聚集。
陈俊杰
廊坊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
陈俊杰院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区域需要加强深度协同,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统一目标,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规划;二是在交界地区尤其是通武廊地区,要加强空间规划研究、交通互联互通和政策协同;三是廊坊自身要加强建设,做到以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提供高质量生态价值、空间价值。
赵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
清华大学团队研究提出了首都都市圈八个领域的重要功能,包括北京的四个中心功能和其它四个依从国内外都市圈经验的外延功能,共同构成首都地区的功能体系,建议首都都市圈功能体系围绕核心功能和外延功能,顺应政府和市场力量,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予以合理安排。
论坛二、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创新
主持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郑德高
王新哲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
因此,空间规划格局下区域规划范式应当聚焦跨界地区、区域协调、行动策略等系统性问题,不断磨合达成一致,例如,在上海都市圈的规划编制过程中,第一轮各地提出的意见诉求超过240条,规划设计团队通过不断碰撞、整合、对接,基本对各方意见形成了较好的回应,这是规划设计单位在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下的重要创新。
程茂吉
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
根据在南京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体会,都市圈规划工作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重视“圈”的定位,既要强调通勤圈,也要加强社会经济联系紧密圈的分析,关注圈域内的社会经济联系;二是要积极学习新的分析方法,发挥面板数据、大数据、细颗粒度调研等方法的作用;三是要整合综合研究、战略研究思维,发挥区域规划的优势拓展研究边界,并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规划等不同事权的差异化需求形成成果表达;四是要深入研究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理论,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规划理论和方法;五是要着眼于近期行动,以促进协同为目标,关注具体的行动路径,促进区域规划落地实施。
赵艳莉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在这个背景下,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主题,对宁波自身如何发展做了一些思考,聚焦六个方面:一是都市圈空间协同。宁波都市圈是整个长三角都市圈中南翼唯一的都市圈,联动杭州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把南部功能进一步增强、补强;二是海洋战略。宁波是世界第一大港,在蓝海战略中可以提供更多的价值;三是科技创新。宁波积极打造甬江科创区,发挥制造作用,对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价值;四是安全韧性。在新型基础设施网和新能源网络的建设方面,进一步发挥宁波作用;五是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合作区内利益分配、利益共享机制;六是制度建设。都市圈协同规划中各个城市可以做不同角度的深化和政策制度落地的研究探索。
陶其中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都市圈的发展不完全是一层层向外辐射,而是相互交织的。交通是都市圈的重要内容。合肥以前交通闭塞,现在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交通物流成本降低,吸引很多重要的制造业企业到合肥建厂,未来合肥在高铁、高速路网和内河港等方面还有发展空间。
从创新的视角来看,需要发挥和利用好创新的优势和资源,包括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和其他长三角城市如杭州、南京相比,合肥的产业创新空间较少,下一步要谋划产业创新的布局。
罗小龙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副院长
论坛三、粤港澳大湾区——开放·转型
主持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兼湾区分院院长 郑筱津
罗勇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规划师
司马晓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闫永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有三个发展态势:一是交通组织的变化,从东西岸到内外湾;二是从走廊式发展到网络化发展;三是核心城市的比重增加,未来需要探讨如何从发展差异转变为分工差异。其次,结合最新批复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广州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中心性,二是门户性,三是综合性。第三,要更好地发挥广州的辐射带动能力,一是要强心,中心城市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带动大家;二是要落实,做实做好核心地区,发挥核心地区的带动作用;三是注重两个圈层,第一个圈层是一体化的一小时都市圈,第二个圈层是协同发展圈层,要更好利用无界理念带动周边地区无界融合。
邹兵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