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⑭|经开区地铁万源街站点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学术   2024-10-15 16:30   北京  

本文转自: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导 读 

2024年9月27日,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上表彰了入选2024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的14项最佳实践和24项优秀项目。10月8日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北京发布,陆续推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报道。第十四站带您了解经开区地铁万源街站点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01

基本情况


更新片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铁亦庄线万源街站周边,以宏达北路为骨架串联各类更新项目,总用地规模约33公顷。该片区是经开区建设起步区,有经开区最早的办公楼和产业园,见证了其从阡陌郊野到产业新城的全过程。在30多年发展中,随着地铁亦庄线建设运营、城市建设与产业升级,出现了建筑空间闲置、产业水平不高、公共空间陈旧等方面的问题。


在经开区管委会的统筹下,以地铁亦庄线万源街地铁站为核心,以宏达北路为开放空间骨架,以管委会各平台公司为主要实施主体,通过完善服务、升级产业、提升空间等多措并举,进行复合性、系统性更新,实现片区整体的产城融合、科文融合、空间融合。经过一系列更新改造,该片区已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溯源地、产业新高地、网红打卡地”,及具有亦庄特色的城市更新示范区。

区位图

地铁万源街站点周边更新改造示意图


02

实施成效


加强城市服务供给,填补经开区服务空白


通过有效挖掘空间和提升服务,该区域成为了经开区的城市服务中心,共实现公共服务类更新项目4个,盘活土地约5公顷,建筑规模约9万平方米。其中,“小红楼”是经开区管委会首个办公楼,本次更新将其整体保留改造为区史馆,补充了经开区历史文化展示设施的短板。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来自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社区等单位4万余人次参观,已经成为集历史展示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于一体的新地标。“小白楼”原为行政服务办公楼,采用原址原貌重建的方式,充分保留历史记忆,升级成为新生代政务服务综合体。此外,片区内增设一系列酒店、餐饮、银行网点,为周边企业与就业人群提供服务。

区史馆改造前

区史馆改造后


汇聚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文深度融合


该更新片区包含7个产业升级项目,共盘活产业用地约14公顷,建筑规模约23万平方米。通过城市更新与定向招商,片区已经成为了经开区科文融合产业高地。其中,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为全国首个全产业链的国家级视听产业园,目前已入驻的高新视听企业达80 余家,专业视听实验室2个,形成技术、内容、服务和应用四方面协调发展、特色鲜明、聚集效应明显、产业链条完备的高端产业集群。原经济日报社印刷厂更新为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成为了北京亦庄数字生态的新载体,也是北京首个以融媒体内容生产为链主聚合产业生态的数字化产业社区。


景观一体化设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以地铁站点为核心,将政务服务中心前广场与地铁站整体考虑,共形成0.7公顷集疏散、休憩于一体的复合型开放空间,大幅提升站前景观品质,实现地铁站和政务中心的景观一体化。宏达南路更新为区域性公共空间骨架,串联起沿线的开放空间,成为可赏、可游、可玩的景观大道。道路两侧的泡桐树更是成为网红赏花目的地,每年前来游赏打卡的市民达数万人次。今年开展的“北京亦庄·泡桐花节(Etown·泡桐花节)”有高达16万人次参与,成为亦庄最重要的科技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一。

万源街站前广场

泡桐花节


03

创新经验


坚持整体更新,产城融合发展


强调片区统筹,实现共同发展。一是聚焦产业升级。从经开区产业目标出发,结合该片区位于轨道站点周边的特征,主动筛选有利于凝聚城市活力的科文融合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落位国家级高新视听产业园和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打造科文融合产业高地。二是分级分类系统化提升片区公共服务水平。首先从经开区服务短板出发,落位区史馆、政务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区级服务设施,填补区级服务空白;其次从片区出发,增设酒店等商务招待设施,服务周边企业需求;最后按项目级别补充便民服务设施,提高周边就业人员的服务便利度。三是点线面结合系统化打造开放空间体系。以地铁站前广场为核心,将周边场地整体纳入进行一体化设计与管理,打造为舒适优美开放共享的站前景观一体化示范区;以宏达北路和亦庄线下空间为空间廊道,整体提升绿化景观和慢行系统,形成区域开放空间骨架;对于更新项目则要求按照开放园区进行设计,将景观和慢行体系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将整个片区打造为开放街区。

万源公寓改造的酒店和餐厅

区史馆内景

高新视听产业园

融媒体中心


坚持政策创新,为城市更新提供精细化、可落地的政策供应


该片区是经开区系列城市更新政策的实践地。例如,2020年经开区出台了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政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本片区落实政策要求,一是坚持“工”改“工”,低效停产的工业用地优先转型为产业园区;二是坚持政府把关产业方向,片区内更新项目均先行制订产业升级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三是以人为本,通过更新适度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功能。2022年,经开区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供应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本片区内的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工程高架区间项目(万源街-荣京东街段)为该政策的首次实践。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国有土地划拨用地手续,对空间权属进一步划分,即只将桥面及桥桩部分划拨给轨道公司,为亦庄线下空间盘活利用奠定了政策基础。目前,片区正在部分段落增设停车位,改善静态交通秩序,同时推进万源街以南段落线下空间的整体空间改造提升工程,在绿地中植入休憩、运动、游赏等功能,促进公共空间精细化利用,进一步提升该片区的空间品质与城市活力。

泡桐大道


坚持政企互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力


坚持政企合作互动,管委会及其平台公司发挥主导作用。其中,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公益项目的改造和建设,包括区史馆改造、市民政务中心改建、自行车道铺设等工程;尚亦城集团致力于科文融合产业的导入,主导了集团总部、智慧融媒体中心等更新项目,并承担亦庄线下空间的改造工程,承接了区史馆的运营工作;其他更新项目亦多为管委会平台公司自主更新项目。政府和平台公司的共同发力,优先保障公共利益,并确保了城市更新的整体性与效果呈现。


坚持精细设计与运营,彰显亦城精神


在建筑设计方面,注重保存历史记忆,“小红楼”完全保留了建筑本体,仅对外立面做了必要粉刷,原样保留外墙上面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抓住机遇、真抓实干”16字标语,继续激励着北京经开区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小白楼”则是采用原貌重建、背后加建的方式进行改造,与对面的“小红楼”相呼应,共同展示历史的印记。在运营方面,高度体现经开区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初心与精心。区政务服务中心以“一切为了企业”为发展理念,打造出集政务服务办事厅、企业发展加油站、政企互动会客厅、科技创新展示厅于一身的城市“会客厅”,打造全国首家“一站式入区服务集成平台”。

政务服务中心改造前

政务服务中心改造后-亦城客厅


本内容由市委城市工作办秘书处提供



cityif
CityIF,城市规划云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