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西山试验林场路线(2024年秋季版本)
每逢长假,人流常常挤爆了北京的各大旅游景点,让人心生疲惫。但请不要担心,开放动物学为大家设计了一条实践可行的独特旅游线路,不仅交通便利,还能在城区近郊亲近大自然,享受幽静与美丽。
文内显示不全或意义不明的图片一般能够滑动
国家植物园-西山实验林场路线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宝藏。这里是自然爱好者的近郊天堂,也是喜欢户外活动的人的绝佳选择。你可以在山地的树林旁漫步,观察到夏秋两季的各种动植物,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北方秋季大自然的魅力。
编辑器提示,本文图片超过70张,文字超过7500字,请朋友们尝试快速下滑,关注二级标题(下方“地点和选择理由”的格式),适当进行跳读。如一次阅读不完,可点击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备用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Chin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正式挂牌,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植物园。其由原北京植物园(北园)与原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南园)再次整合而来。
在1956年,南北两园最初作为整体进行设计,其中,南园起到保育和科研教育作用;北园主要担负游客游览作用,具有相对较多的人文景观。
摄于盆景园,需要注意开放时间
事实上,在北园的许多地方,朋友们还能看到原名字样。
两园再次整合,是近年生态文明和科学普及建设的标志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两园由于整合时间短,部分地图还未能更新地点名称。
国家植物园在北京市的相对位置 via Google Maps
目前,两园的植物分布依旧保留有最初规划的形式。其中,南园植物种类多,密度大,可以作为植物学实习的补充。
北园涵盖西山林场部分区域,可以作为动物学,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昆虫类群实习的补充。这也是开放动物学(NakedZoology)选取北园作为观察实践地点的主要原因。
游览实践注意事项
国家植物园除供游客游览外,还担负着国家重要科研工作。
一般情况下,园内严禁动植物采集,严禁摘取科研材料标志,如扦插嫁接体、植物标签、绳套、离心管等。
西山地区近期风大,气温较低。大家如果夜间实践,务必注意保暖防寒,保持水分摄入,携带照明设备,但严禁携带火种。
实践地点需要保持自然生态原貌,请勿进行动植物放生。西山林场部分地区有流浪动物,如有带小朋友游玩,家长需要结伴而行。
本文主地图,设计路线,海拔设色,细线为备选路线
路线可原路返回,利用时间差欣赏不同景色,也可以继续前进,从香山公园下山(本文未体现)。
其中,除方向节点外,其余路径均可根据园区展览或个人喜好而调整。
这一段线路主要经过北园的室外展览区,从东南门进入向西北方向前进,直到温室前的中轴路为止。
这里会经过盆景园,如果时间允许(展览日17点之前)可以去观赏一下。观赏盆景不仅可以让大家欣赏到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还可以让您感受到迷你世界的平静与和谐。在繁忙的生活中,这种体验可以说是较为独特的。
植物园展览区路线较多,除了图示路线以外,还可以经过健康步道等走到中轴路。
路线可以经过菊花观赏区和月季观赏区。
每年秋季北园会进行菊花展和爱国主义文化花展。事实上,北园在不同时节进行不同花展,各位朋友可以前往观瞻。
本路段两旁多是园艺植物,色彩丰富,有层次感。
中轴路是北园的主路,重要植物类群多安置在中轴路两侧,但有一定距离。路两侧常年有园林观赏花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轴路临近温室处有一棵(一段)木化石,其东侧有一条小径,种植了许多开花植物,常能吸引长喙天蛾等鳞翅目昆虫,可选择从小径绕行,再回到中轴路。
大概是这个样子,图片有修正
此外,卧佛寺建筑群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它包括寺庙、庙宇、雕塑和其他文化和宗教相关的艺术品。
从宗教场所到文化场所的转变,让朋友们更实际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和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在牌楼处可以转弯,也可以继续上行,进入宿根花卉(植物)园。
如果热爱自然和植物,那么在每年11月中旬前,前往宿根花卉园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也有其他植物
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宿根植物植物种(和品种),了解它们的生态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是一个让您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好地方,也是植物学爱好者的乐园。
但是今年入秋(2024年9月)较快,园区蚊虫依然较多,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可以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有效防蚊知多少》
另外大家可能还需要携带有效的蚊虫喷雾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特别是在日落前光线最好的时段。
向北可经过竹园。竹园常常是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场所,您可以捕捉到独特的景观和光影效果,创造美丽的照片回忆。
如果不参观宿根园,由牌楼处向西可走上木栈道,栈道修建在地势低洼,湿度较高的位置,主地图红色细线显示了部分路线。
在栈道两侧种植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让大家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一珍稀植物的特征。水杉的叶子在秋季会变成红色或橙色,形成美丽的秋叶景观。这一季节性变化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水杉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生态价值。水杉的引种和推广是植物园南北两园合作的典范,其中的科研历史也有一段故事,让假期的旅程更加有趣和富有教育性。
除了经过栈道之外,还可以经过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前方的路线进入山路。
与栈道路线相比,该路线距离较短。
西山山路较长,是路线设计中最长的一段。实际上,左侧未选择的路线可逐一经过三个观景台,但路线较陡,不利于夜间下山。
如时间较早、天气较好,大家可选择该左侧支线上山,再从设计路线下山。
西山山路从“古柯亭”开始,注意这里的古柯并非是植物古柯(属,Erythroxylum),而应当是古树的意思。
其实从另一面才能看到古柯字样
该处有一道铁门作为中轴路和西山林场路的理论分隔。
山路第一段弯路较多,但路旁多种植红叶种类,如黄栌(Cotinus coggygria)等,可分散注意力减少疲劳感。
据称,黄栌也是香山红叶的主要呈色树种。
所谓的山路是斜坡而非台阶形式,可能需要小心谨慎,但相对保护膝盖,并且也能带来独特的体验。
山路第二段经过“企业家形象林”,由于位于阴面,该林形象即生长状态一般。
向右滑动查看全图
本段折线路线的部分位置可以进行摄影,尤其是在不同时间段。清晨和黄昏通常有柔和的斜射光线,有助于创造氛围。
山路的第三段较为平缓,临近终点。
大家将会依次经过北部和南部观景台,可以借此遥望奥林匹克塔、中央电视塔等地标性建筑。注意北部观景台不属于常规路线的观景台。
顶部观景台由于面向南方,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塔等地标建筑,在手机等出现故障时可以借此进行方向判断。
注意,部分天气情况下,某些本文未采用的山路路段可能没有蜂窝网络数据信号。
蚁巢旁的伞菌
对于文中描述的特征,我们要明确,这些特征仅基于图示照片而言。
实际上,要准确确定动物的种类通常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
因此,下文将以相对客观的态度,一律按照照片中的特征进行描述,但也要强调这些描述可能不足以提供确凿的种类鉴定。
常见的林下生境
另外,下文中未显示完全的图片均可滚动查看,由于旧版公众号平台限制,图片有明显压缩。
城市环境中其实还算常见的(不是北京最常见的。k12思考题,小朋友可以看看本地最常见的蜗牛,看看不同区域有什么区别)中华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sieboldiana),俗称蜒蚰螺,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陆生蜗牛。它们在生活环境和栖息地上有着一些特殊的习性。
这种蜗牛常见于各种不同的陆地生境中,包括农田边、丘陵坡地、潮湿的树干上、草丛中、住宅周围的牲畜圈附近的杂草丛中,以及乱石堆和石块下。
它们对于栖息地的适应性很强,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找到它们的踪迹。
燕山蛩(Spirobolus bungii Brandt, 1833)是我们在西山常见的“老朋友”。它们属于多足亚门(Myriapoda)倍足纲(Diplopoda)动物。
燕山蛩虽然可以分泌氰化物,但实际上人畜无害,它们整体上甚至比较可爱(似乎有点像香山线小火车)。在正常观察的情况下,它们对我们人类没有任何毒害。
西山地区另一种常见的马陆是北京直形马陆(即北京小直形马陆,Orthomorphella pekuensis Karsch, 1881),但它们近期的出没逐渐减少,似乎不如燕山蛩耐寒。可能是它们体积小,比表面积较大的原因。
蚰蜒科(Scutigeridae)的某种蚰蜒,我国常见的两种蚰蜒是:Thereuonema 属的“花蚰蜒”(T. tuberculata)或Thereuopoda 属的“大蚰蜒”(T. clunifera)。
蚰蜒是多足亚门唇足纲(Chilopoda)蚰蜒目(即直译的蚰蜒形类,Scutigeromorpha Pocock, 1895)一大类动物的统称。注意它们与倍足纲种类每节上足的数量不同。
由于蚰蜒常以蜚蠊等昆虫为食,且颚足相对纤细,常被作为宠物饲养。
下图可能是棒络新妇(即络新妇蜘蛛,Trichonephila clavata L.Koch, 1878)是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ae)园蛛科(Araneidae)毛络新妇属的一种中型蜘蛛。
络新妇是我国北方色彩较为艳丽的蜘蛛之一。与络新妇相似的还有横纹金蛛(Argiope bruennichi),它们身上具有黑黄色斑纹,尤其是腹部上最为明显。
金蛛多在长草堆或矮灌木中结网,它们网的特点之一是上面的“丝带”,行为学研究表明,其也可能具有反光诱惑趋光昆虫的作用。
在单纯观察蜘蛛时,我们应该避免与蜘蛛个体或蛛网进行接触。在这条路线上,除以上蜘蛛外,还有不少隐蛛和避日目的蜘蛛,虽然常常出现在路上,但实际上依旧是人畜无害。
在游览探索时,还可能遇到其他螯肢动物,比如蝎子。根据图中的特征,能判断这些它属于钳蝎科(Buthidae)。
这个科的蝎子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广泛分布。它们的身体通常呈琵琶状,这也是不少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蛱蝶的幼虫
下图中可能是大红蛱蝶(Vanessa indica Herbstl, 1794)。尽管照片缺少参照,但在具体实践时,大红蛱蝶和小红蛱蝶可以通过体型简单分开。
它们所属的红蛱蝶属是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蛱蝶科(Nymphalidae Rafinesque, 1815)动物,是西山地区,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蛱蝶类群。其中小红蛱蝶可能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的蛱蝶种类。
植物园的多样生态系统中不仅有蛱蝶,还有弄蝶(科,Hesperiidae Latreille, 1809),它们属于蝴蝶大家族中的一支。弄蝶科的蝴蝶通常中至小型,翅亦不为明显展开状,这使它们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蛾类。
所谓的蛾类其实也不乏外观较为美好的种类,如各种天蛾和天蚕蛾。图中可能是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或近缘种。
可能是某种裳蛾的幼虫
鳞翅目的幼虫可称为“蠾形幼虫”,其体毛特化有多种差异。
往年的西山有相当多的构月天蛾(Parum colligata, Walker, 1856)出现,这可能是由于各种生态因素,如降水、气温、季节和食物资源的影响。
如果你对昆虫学或生态学感兴趣,不妨亲自前往西山试验林场观察构月天蛾。不仅可以欣赏到它们美丽的外观,还能观察饲养,得到更多关于这些生物的知识。
蜚蠊目(Blattodea)是昆虫纲(Insecta)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属于有翅亚纲(Pterygota)下的新翅下纲(Neoptera)。这个分类包含了大约七千多个物种,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蟑螂和白蚁。
地鳖(可能是 Eupolyphaga sinensis)是蜚蠊目中的一种昆虫,属于鳖蠊科地鳖属。地鳖的外貌非常独特,呈扁圆形,具有盖状的外壳,通常是黑色并带有光泽。
它们的独特外观和行为使它们在昆虫界中非常有趣。对于昆虫学爱好者和自然观察者来说,观察地鳖可能是一次有趣的经历,而它们的外貌也被许多人认为是有点可爱的。
螳螂,又被称为“刀螂”,是指螳螂目(Mantodea)下的昆虫,其中螳螂科(Mantidae)的物种数量最多。
可能是中华大刀螳(Tenodera sinensis)
螳螂目与蜚蠊目关系相对较近。
在这条路线上,螳螂远观在外观上与经常出现的蝗虫、竹节虫或螳蛉相似,有时候容易被混淆。
直翅目(Orthoptera)也是夏秋交接之际的重要昆虫阶元。
可能是棉蝗
照片中的蝗虫可能是星翅蝗属(Calliptamus)或外斑腿蝗属(Xenocatantops)的种类。
常见的蝗虫一般是直翅目(Orthoptera)锥尾亚目(Caelifera)蝗总科(Acridoidea)蝗科(Acrididae)动物。蝗虫不完全变态,其卵产于土中,若虫和成虫在地面上生活。
由于蝗虫研究开展较早、与人类生活相近、结构和特化均较典型,常常作为昆虫学习的入门种类。上图为某种斑腿蝗,可能是大斑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 humilis)。
左侧体积较大的是某种灶马(灶螽属,又译穴螽属,Diestrammena)。这类昆虫是我国传统文化“灶王爷”传说中灶王骑的马,故而得名。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小年、灶马与祭灶节》
国外把它们称为“骆驼蟋(camel cricket)”,这显然是由于它们的身形看起来呈弓背弯曲状,也可能是世界各地劳动人民都觉得,这类昆虫要是能骑一下就好了。
右侧即为灶马,属于直翅目的剑尾亚目(Ensifera),“Ensifer”为拉丁文的“持剑者”,指的是雌性个体腹部末端延长的、刀剑状的产卵器。
近期的叶螽或树蟋数量依然较少。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城市漫步 CityWalk | 不一样的奥体中心-奥森公园路线》
观察此类昆虫可考虑其他公园,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
蠼螋是昆虫纲革翅目(Dermaptera)物种的通称。
它们虽然的确具有飞行能力,但一般飞不远,通常以爬行为主,蠼螋的爬行效率其实是非常高的。
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蠼螋翅的折叠方式被认为具有较大的仿生学意义。
木化石上的麻皮蝽或近缘种,它们是植食性昆虫,为了驱赶天敌,其具有发达的臭腺,会发出类似浓缩臭椿树的特殊刺激性气味。
本种在植物园内较为常见,在西山山上相对较少。
左侧大型昆虫,右侧为叶螨
西山林场较为好看的蝽一般是金绿宽盾蝽(Poecilocoris lewisi Distant, 1883)或其近缘种。
它们是盾蝽科(Scutelleridae)宽盾蝽属的昆虫。目前(2023年10月下旬),金绿宽盾蝽的若虫成虫均可见。
常见肉食性的蝽都是猎蝽科(Reduviidae)的昆虫。
专业出血的朋友在实践时,需要注意本科与缘蝽科(Coreidae)昆虫的区别,具体特征可以联系食性进行记忆。
蝉类是半翅目的另一大组成群体。与其近缘的还有各种蜡蝉。
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末龄若虫。
本章是从外观上进行的组合,实际科研生产生活实践中不可以这样操作。
双翅目也是西山地区很常见的昆虫类群。下图一中可能为中华盗虻(Cophinopoda chinensis)。
图一
它是中国常见的食虫虻,同时也分布在我国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国家。
中华盗虻以其强大的虫捕食性而著名。它们是出色的捕食者,通常会捕食许多种类的昆虫,包括其他飞虫。
膜翅目的昆虫则以各种蚂蚁和蜂类为代表。
东方蜜蜂(Apis cerana)是蜜蜂属下的一种蜜蜂,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东亚地区,近年来还扩展到澳大利亚北部。
这种蜜蜂通常体型较小,具有黑色的头胸部和黄黑色的腹部,全身覆盖着黄褐色的绒毛。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者,它们采集花粉和花蜜,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同时,它们也是蜜蜂产品的生产者,生产的蜂蜜在许多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宿根园的某种弓背蚁,由于视频文件丢失,截图如上。
经常阅读本号的朋友可能有印象,鞘翅目(Coleoptera)是所有昆虫类群中种类数量最多的。
黄褐前锹甲(Prosopocoilus astacoides)属于锹甲科中的一种,锹甲科的昆虫通常以雄性的大而特殊的角状口器而著名。这些角状的颚在雄性昆虫之间常用于竞争和展示,以吸引雌性。
雌性
黄褐前锹甲除了性二型外,同性别的外形和颜色也可能在不同的个体之间有一定的变异。
夏秋最常见的“美丽甲虫”莫过于中华萝藦肖叶甲(Chrysochus chinensis)了,目前植物园西山路线数量较少。
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少鞘翅目昆虫。
某种龟甲,可能是叶甲科(即金花虫科,Chrysomelidae)龟叶甲亚科(Cassidinae)梳龟甲属(Aspidimorpha)的昆虫。
既有研究表明,鞘翅目昆虫鞘翅上的金属光泽是结构色或混合色,并不是利用金属呈色,所以请尽量避免营利性采集。
榆树上的甲虫,可能也是某种叶甲
有的甲虫也生活在地面,它们在地面上的生态角色和行为多种多样。
甲虫的生活方式和生态角色因物种而异,它们可以在土壤中挖掘巢穴,或者在地面上寻找食物。
一些甲虫还以地面为繁殖场所,将卵产在土壤中或其他合适的地方。
如果仔细观察,路线上有许多脊椎动物,特别是在下午到夜间,许多动物开始变得更加活跃,这包括了一些夜行性动物,如蝙蝠、猫头鹰、夜间的哺乳动物等。这个时间段也可能是观察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好时机,因为它们通常在黄昏后或夜晚出现。
尽管人为划分的爬行动物目前构成的是一个并系群,但在我们的游览路线上,它们也有着自己的分布和角色。
植物园北园夏秋季节,鸟类种类较多,囿于篇幅在此也不一一列举了。
玉斑锦蛇(Euprepiophis mandarinus)是一种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的爬行动物,它们通常可以在山区森林中找到,尤其喜欢栖息在山区居民点附近的水沟边或山上的草丛中。
壁虎是中小型的蜥蜴,尽管它们相对较小,但在生活习性和生态角色方面却有着独特之处。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地区,壁虎的行为和习性会受到气温的影响。
壁虎是一类变温动物,它们的活动水平通常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降而变化。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壁虎会变得不活跃,甚至进入冬眠状态以节省能量。
因此,在北京这种气温较低的地区,壁虎往往在冬季躲起来冬眠,而在秋季会大量觅食。
壁虎主要以昆虫为食,当中包括大量农业和林业“害虫”。这种饮食习性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控制农业害虫数量的重要角色,
虽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发现壁虎是“有微毒”的动物,但它们在我国古代还是被认为是祥瑞灵兽。
神话动物从而进行保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这在当时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历史条件下的是值得肯定的,这种发展的过程显然也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民史观和群众立场是相符的。
由于今年(2024年)雨水依然较多,路线上也出现了两栖动物。
中华蟾蜍或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即俗称的癞蛤蟆,是最常见的蟾蜍科(Bufonidae)两栖动物。它们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
这种蟾蜍通常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包括草丛、土洞、石块下等地方。它们的适应性强,常见于各种不同的生境中,从山区到平原,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中华蟾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的掠食者,有助于控制农林业“害虫”的数量。不仅如此,它们也在食物链中提供了食物来源,供一些天敌,如刺猬(路线上经常出现,下文有所体现)等食用。
旺季,山下人员往来频繁,松鼠数量也较多。
中轴路两侧展示园林常有松鼠(从照片信息推测可能是Sciurus vulgaris Linnaeus, 1758 的黑化个体或灰松鼠 Sciurus carolinensis 的逃逸个体)出现,如有小朋友请稳定激动心情,不要惊吓动物。
北园刺猬较多,这可能是林场昆虫数量多造成的。
本文所有显示不全或意义不明的图片理论上均可滚动
请勿投喂野生刺猬,或将食物放在刺猬的背上。
注意后者做法在才是实践上是毫无根据的迷信,是我国目前除了交通事故外,人为造成刺猬受伤的重要原因。
如果各位朋友还没有出行打算,或者不愿去人多的景点,在每个假期,国家植物园-西山实验林场的路线将为您带来欣喜和难忘的体验。
它不仅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的机会,还为您呈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之美。在这里,您可以放松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远离人群,近距离感受动植物的神奇世界。
无论您是一个喜欢动植物的自然爱好者,还是一个享受户外的徒步旅行家,国家植物园-西山实验林场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如有时间,不妨来一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之旅,让我们和家人、朋友的假期精神焕发。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主要参考文献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ational Specime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SII)
尽管反复建议,平台网站的https目前依旧没有建设好,朋友们可能需要兼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