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研,你真的会提问嘛?
文摘
2024-10-14 22:31
湖北
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为了获得真实的用户答案,你需要刻意去设计问题。为什么问题需要设计?因为不想轻易被调研对象“欺骗”,虽然这里的“欺骗” 大多是无意识行为。1982年,可口可乐公司针对“可口可乐配方添加成分,让口味更加柔和,您接受吗?” 这个调研问题展开大规模的调研,进行了数千次访问,绝大部分消费者都表示接受。但可口可乐新品上市后,却遭遇强烈抵制,甚至还有消费者上街游行,这让可口可乐不得不恢复原来配方。这个真实案例中,消费者并没有刻意骗人,可结果却是背离的。主要原因在问题本身,使用“更加柔和”这样一个褒义词,调研者本身就在诱导用户选择同意,必然无法调研到用户的真正想法。1.不预设立场,不夸大某一方向,设计选项时尽量给出完备选项;2.用具体描述替代模棱两可;3.主动去除或转移敏感信息。其中最难规避的为第三点,每个人公开回答问题时,都会考虑社会、旁人的预期,导致给出的答案不是真心所想,而是自己理解的正确答案。我曾听过张弛老师举的一个例子,张弛老师是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协会副会长,这个例子是关于儿童偷窃问题的调研,我觉得特别好,分享给大家。问题 B:有人认为儿童拿别人东西是不良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是强烈好奇心的表现,您的小孩在一个月内随便拿过别人东西吗?这就是典型的通过铺垫,主动去除干扰信息,让受访者可以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真实作答。谈到调研,许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问问题,但前期准备、后期分析,这些外部无法看到的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也都是同等级的。我从前几年开始,比较看重职前教育领域,我当时做过一次失败的调研,给学生的调研题目为“你会花时间去学习如何求职吗?”绝大部分学生都回复“会”,这个问题就有些诱导,而回答时学生也有维护自我形象的成分。更合适的调研问题应该是:“对于求职这件事,有同学觉得需要花时间学习如何求职,有同学觉得不用专门投入时间,而更应该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另外是否有花钱购买这类的课程服务?”这得到了更为准确的结果,大部分学生投票的结果为:未在求职一事上投入费用,在心理上就觉得找工作不应该花钱。当然了,在有些场合,调研者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也会在提问过程中主动诱导,作为用户,你需要让自己保持清醒。我是孙凌,任职于高顿,公司为年轻人构建多元化的成长服务生态,如果有财经考证、考公、考研、留学、游学等等需求,可直接联系,微信:sunling-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