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一个唏嘘的新闻让人记忆深刻:一位公交车司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车停在路边,避免了一场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对司机的职业态度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猝死的思考。这些年中青年猝死的新闻不绝如缕:在街头卖东西的小贩;正在跑滴滴的小哥;深夜健身房的白领;KTV高歌豪饮的青年;以及不少IT和金融行业的年轻从业者......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
随着信息传播的飞速提升,我们在读到此类新闻时也有了更多亲临现场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猝死的原因和如何预防猝死的问题。
01
猝死的原因
猝死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现象。通俗地说,是人的身体因为使用不当而强制报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包括如下几种:
1、身体羸弱而长期劳动强度过大。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长期透支造成的身体伤害,到了一定的程度都会加大猝死的风险。这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包括了吃、喝、玩、乐,它们也是人体劳动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数人的身体透支是来自于这个部分。
2、有病在身,带病坚持工作和劳动。当然这个也包括了吃、喝、玩、乐在内。使有病的器官和组织损坏而危及全身,造成猝死。
3、突发性的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和劳动。本来身体健康,但因得不到及时的休息、缓解,以及营养和能量的补充。造成局部或整体衰竭而猝死。
4、七情过度。喜、怒、悲、恐、惊等情绪,超过了本人的承受限度,也会使人猝死。体质差和身体有病的人承受力更差。
02
猝死的表现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因为心脏本身出现问题,称为心源性猝死,近90%的猝死属于此类;
另一类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称为非心源性猝死,占猝死原因的10%多一点。主要包括: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栓塞、支气管哮喘。
神经内科疾病,如脑出血。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大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
其他,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或低钾血症。
03
猝死的前兆和急救
很多猝死是没有前兆的,突然发生心脏停搏和意识丧失。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症状提示即将发生猝死。
比如发病前几小时到几天,有些患者会感觉到胸闷、气短、疲惫、心悸等症状。
疾病发作时,心脏停搏前,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胸痛,迅速加重的呼吸困难、突然心慌、眼前发黑、持续的眩晕等症状。
正在剧烈运动中的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表现。
从中医的角度,可以采用针刺穴位、掐人中、十宣放血等方法急救,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还有待于验证,而且效果特别依赖于操作者的水平。比较保险的方法还是作心肺复苏,而首先要做的还是马上打120。
04
中医对猝死的预防
中医的优势不在于对猝死的急救。而在于治未病,既防病于未然。体现在猝死这个问题上尤为契合。猝死之病看起来发生得很突然,但其结果必然是由很多原因逐步造成的,如果平时注意预防,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1、针对心源性猝死
①痰瘀阻止心脉。
这种人平时心脉就不通畅,遇到心情激动和过度劳累,就会加重病情,容易引发猝死。他们平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胸闷、心悸、心痛、胸痛、心烦、失眠等现象。这个时候用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或者生化检验,或有异常指标,或者没有异常指标,都应该尽量和尽早找中医调理。
中医通过四诊,能够尽快的找出器质性和非器质性病变的原因。这类问题的主要病因是痰瘀阻滞心脉,并夹寒夹热。中医在辩证的基础上,合理的应用清热散寒、除湿祛痰化瘀等方法,就能尽快的祛邪扶正,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调理主要使用方剂包括: 二陈汤、温胆汤、血府逐瘀汤、桂枝瓜蒌薤白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
②心脏亏虚。
这种类型包括了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这些人平时就体质虚弱,遇到一定强度的精神和体力透支,也有猝死的风险。他们平时的表现症状包括: 心慌、气短、心累、心悸、心跳、心烦、失眠、懒惰、无力等。找中医尽早发现和调理可以降低猝死的风险。
中医调理主要使用的方剂包括: 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归脾丸、桂甘龙牡汤、十全大补汤等。
2、针对脑血管问题的的猝死
这类问题主要包括了脑梗和脑出血两种情况。对中医来说,预防的方法是差不多的。都是要尽量的保证脑血管的流通性和血管的弹性。他们的问题可以按照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来调理。
①虚证: 主要问题是脑部的气血供应不足。五脏六腑的亏虚和经络气血的亏虚,都会造成脑部的气血供应不足。如果再遇到过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完全可能引发脑梗、脑溢血以及猝死。这类人平时就有气虚少力、精神倦怠、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头痛颈强、反应迟钝、记忆不好等症状。找中医尽早发现和调理可以降低猝死的风险。中医调理这些问题。要根据不同脏腑和经络的亏虚进行补虚扶正,增强大脑气血供给。处方包括当归补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等。
②实证: 主要问题是寒、热、痰、湿、瘀、毒等病邪和病理物质,影响和阻滞了大脑的血液循环,再遇到情绪激动和劳累等诱发因素,引发脑梗、脑出血和猝死等是可能的。这类人平时症状包括: 头昏、头痛、眼花眼红、耳鸣耳聋、眩晕、情绪急躁、胸闷、心慌、肩颈强痛,或者疯狂呆滞;或者头重脚轻等等。
找中医尽早发现和调理可以降低猝死的风险。中医调理这些问题的处方包括: 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铃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半夏泻心汤、荆防败毒散、定痫汤等。
③虚实夹杂证。有的人既有实证也有虚证。也就是既有气血亏虚、又有气血瘀阻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就要进行综合调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恢复病人的健康状态,减轻猝死的风险。
以上两种类型引起的猝死占90%以上。至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在这里不做一一的分析。发生猝死的情况虽然是偶然的,但是绝大多数都存在潜伏的病因。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他们共同的原因,不外乎是气血亏虚、气血不通两种情况(出血型猝死也是这两种情况引发的)。
这两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和体征。就需要及时的调理和治疗,防止小病变成大病,轻病变成重病。通过中医的干预尽早的扶正祛邪,治标治本,可以把猝死的风险降到最低。
这方面西医与中医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不同,在这里略作介绍,让大家心里有数。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有器质性病变和生化指标异常的人,称之为病人,需要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和生化指标不超过正常范围的,这种情况叫做亚健康,不是疾病,不需要治疗,也没有很好的干预方法与改善措施。而实际情况是,在就诊的人群中,病人只有20%左右。亚健康人群占了80%左右。
最后介绍一个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猝死概率的小偏方。
炙甘草2克,新会陈皮2克,西洋参片1克。
泡水喝,每日1一3剂。
方解: 新会陈皮理气化痰健胃消食,长期服用可以从根上解决血管瘀堵的问题,因为血瘀痰阻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而血瘀的主要原因是痰滞,化了痰就间接消了瘀。炙甘草味甘苦,健脾益气养心,可补心脾之虚。西洋参益气养阴,可以补元气、清热生津、滋养五脏。三味药有机配合,长期服用,可使人元气内充,五脏受养,气机条畅,去痰化滞,瘀浊消散。不再有心脑血管疾病之忧。
中医的治疗和调理对象包括了西医认定的病人以及亚健康人群,而猝死更多的发生在亚健康的人群之中。中医在预防亚健康人群的猝死,在诊断、治疗和调理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早发现、早预防、早调理、早治疗。让人们远离猝死。最后祝大家远离疾病,幸福安康。
本文作者
刘加平大夫
失眠|虚劳 | 皮肤病 | 痛风
四川泸州人,因病结缘中医二十余年,拜入西南名医“扶正派”当代传承者李时昌先生门下,同时研习儒、释、道、易,勤学好思,学有大成,对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深刻的认识与独到的见解,临床运用与理论知识俱佳。著有《经方修习日记》,“大国崛起说中医”等著作。受聘为泸州市图书馆“非常中医讲坛”特聘讲师。
擅治:睡眠情志调理(失眠、焦虑、忧郁症、熬夜虚劳),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皮炎、紫癜、疮疖等),呼吸系统(肺炎、哮喘、肺部结节、肺癌调理),风湿、痛风、中风后遗症、肥胖三高调理,儿科、妇科常见病,以及癌症的康复治疗与术后调理等。
▌出诊信息
每周三、周六上午 10:00-12:00
▌出诊地址
【悠方店】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300号成都悠方购物中心四楼
▌诊费
首诊/初诊:会员¥300、非会员¥300
复诊:会员¥300、非会员¥600
若针灸不另外收取治疗费
电话预约:400-898-5070
微信预约:识别下方二维码
▌版权声明
• 本文系刘加平大夫提供,正安中医整理编辑,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 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