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时代,认知自己,认知世界
前些天,两个数据的出现,如投石击水,在化妆品行业激起了不少涟漪。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月—9月,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了1.0%,其中,9月份同比下滑了4.5%。这似乎意味着,中国化妆品市场正经历着由快速增长转向平稳甚至波动的阶段。
对此,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颜江瑛认为,行业正处于转型期和调整期。
特殊时期,面对经济环境、消费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化妆品行业究竟应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牵动着几乎所有美业人的神经。只有精准“诊脉”,找出病因,再施以相应的破局之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为寻求这样的方案,10月18日—10月19日,2024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会暨产业博览会(CAME)在南京举办。
内容设置上,45场论坛,160余位演讲嘉宾,既有对宏观经济形势、国内外行业概况的呈现,又有对企业经营、品类发展的分析解读,既展示基础研究、原料、技术等科研及应用的创新成果,又直击品牌端、渠道端、消费端的市场现状与趋势洞察。
产业博览会则营造较高规格,15000㎡展区,138家高质量展商,涵盖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多家头部国际大牌,和珀莱雅、华熙生物等多家国内头部美妆企业。
“这是一个共创、共赢、共生的平台。”颜江瑛理事长如此定位道。
在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40周年之际,主办这样一场活动的意义不言而喻:通过趋势的研讨、经验的分享、观点的碰撞,以及国内外美妆创新成果的展示,既能链接香妆行业全产业资源,又能聚焦行业前沿,把握市场趋势脉搏,找到行业转型和调整的方向。
新周期、新机遇,行业亟需新模式
化妆品行业目前遇到的困境,并非偶然。究其根源,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
在2024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会主论坛现场,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援引国内几次政治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总结到,目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变化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使企业经营压力大,重点领域隐患风险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已经达峰,迫切需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已经到了不创新就无路可走的境地了”。
那么,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呢?在他看来,首先要做的,是加大研发投入。目前,中国研发投入比例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真正的科研大国,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这说明中国企业还未走到行业最前沿。
据其预测,AI主导的新制造、新投资、新消费,将成为未来新的财富浪潮。
同时,国际形势的严峻与复杂性,也对行业发展有所影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分析,这种严峻与复杂性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严重恶化。对此,他认为,中国面对这些挑战的最有效途径,是增强自身韧性,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做到未雨绸缪。
另外,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继续提升全球领先的综合产出能力,日益壮大科技实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无论是对于中国经济,还是对化妆品行业而言,都大有裨益。
而对于企业而言,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经营管理也需要有新的模式保驾护航。
著名经济管理专家宋志平指出,企业应该从注重管理向注重经营转移,从普通的经营者成长为有效的经营者。有效经营者的基本能力,则包括:正确选择战略、业务、人才;有效创新,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资源整合,整合业务、市场、管理、文化等;创造价值;建立共享机制等。
综上所述,当国内外不利环境因素和挑战增多,化妆品行业既要及时捕捉全球大势,做好应对之策,也要从自身出发,探索更好的模式,以推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香妆行业格局正面临剧变
具体到化妆品行业,近年的宏观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一是整体行业规模扩大。
颜江瑛理事长在2024行业信息发布会上介绍,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共5722家(不含港台),同比增长3.81%;特殊化妆品注册数量大幅增加,国产远高于进口;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为53万余件,增幅为33%,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为1.2万件,增幅为7.6%;全年化妆品零售额达4142亿元,同增5.1%;
二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
颜江瑛理事长指出,中国本土主要化妆品企业虽研发投入绝对值不高,但平均费用率要远高于跨国公司。目前,科技创新投入占比在不断提高。
一个具体的表现是,企业研发更加活跃,对原料端的重视度提升,专利集中度提升。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4日,化妆品原料备案数量达到192个。同时,国货“自研”“独家”原料创新与应用成果逐渐增多,具有比较优势和全球领先的中国化妆品原料日益涌现。
三是法规监管加强和标准体系建设进步。
自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化妆品法规体系“四梁八柱”逐步建立,尤其是2023年以来,法规政策更注重促进化妆品科技创新。另外,中国化妆品标准体系建设也在推进,比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2024中国化妆品标准立项计划》的发布、中国化妆品标准建设十五规划的起草等。
四是国货品牌通过创新正在崛起。
2023年,中国品牌销售额占比达到52.22%,首次超越跨国品牌,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主力。颜江瑛理事长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品牌创新推动了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消费者消费诉求和习惯发生了变化。
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享到,据艾媒咨询数据,超半数的消费者除生活必需品外,会在一定支出范围内购买兴趣喜好相关品,4成以上消费者主要消费诉求为实用需求,25.2%的消费者具有品质需求,消费者购买商品逐渐回归理性,实用与高品质的产品将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这样的消费变化,也对中国化妆品提出了更高要求。
六是核心品类保持着稳步增长。
蝉妈妈杭州分公司商务总监林楷哲介绍,随着颜值经济和悦己潮流的持续盛行,消费者对美妆护肤的需求日益旺盛,购买力也呈现出显著增强趋势。
其中,作为核心品类,护肤品2024年上半年市场占比达68.08%,销售额同比增长41.26%;彩妆/香水增势显著,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5.68%;当然,也有部分品类遇冷,比如美妆工具和美容仪器,同比明显下滑,市场占比也出现下降。
138个展商释放出这些行业信号
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在本届产业博览会上也有所体现。
《化妆品观察》了解到,博览会15000㎡展区内,汇聚了138家优质展商,展出超500多个产品,交汇奏响“多元化”与“国际化”并存、“产品力”共“技术力”碰撞的产业行进曲。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际国内头部品牌齐聚。
这应该是国际美妆巨头最为齐全的一次展会,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资生堂、联合利华、花王、汉高等国际巨头悉数到场,带来了强大的产品阵容。
国货品牌也不遑多让。上海家化、上美、华熙生物、福瑞达、水羊股份、环亚、欧诗漫、谷雨等国内上市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同样构成了参展主力。
其中,国货龙头珀莱雅展出珀莱雅与彩棠两大品牌;上美股份展位的“C位”,当仁不让是其销量王——韩束红蛮腰“多肽胶原弹嫩柔肤水”,添加其自研的环六肽-9成分,以创新成果赋能产品。
展位面积最大的本土企业华熙生物,在现场展示了最新的个性化定制护肤技术成果——“门店全自动工作站”,体积相当于“冰箱”,却能够现场实现个性化配方定制。
可以看出,国际大牌很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国内品牌面对竞争,也努力通过产品创新与之抗衡。
2.香精香料企业集中,也不乏制药、食品等领域跨界者。
本次展会,能看到众多香精香料企业的身影,如波顿香料、中草香料、华宝香精及名花香料等。今年已经成功上市的中草香料带来了清凉剂系列、天然精油系列和合成香料系列,主打概念是“当化妆品遇上清凉剂”,包含多款薄荷醇产品,可应用于洗护等品类。
此外,众多跨界药企与食品原料企业也加码美妆原料赛道,包括海正药业、泛植制药以及味食源食品科技等公司。据海正药业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涉足化妆品原料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但已锚定合成生物技术,推出了一系列绿色原料:麦角琉因、虾青素、角鲨烷以及积雪草苷,具有成本低、绿色安全等优势。
3.安全检验\合规类企业占比不小。
随着行业法规监管趋严,对化妆品功效安全评价的要求也在提升。
展会现场,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安全检验\合规类企业的数量相当多,包含中贸合规中心、恩特科技、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在内,大约有十几家合规类企业参展。为提升合规服务能力,均有创新产品推出。
比如恩特科技,打造了美程思化妆品合规与安评管理系统,覆盖合规数据管理、项目流程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能够高效地为企业提供产品合规与上市解决方案。
国内美妆企业具备破局经验和底气
面对大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中国化妆品企业应如何走过转型与调整的关键期呢?
从一些国内知名企业的过往经验中,亦能找到相应的启示。诸如欧诗漫、珀莱雅、华熙生物、波顿集团等民族企业,其不断创新开拓的思路,同样可用于今天。
其一,重质量和用户。
“质量是生命,用户是上帝。”欧诗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志荣,在企业家论坛上反复强调了这句话。
据其介绍,自1995年提出该理念后,欧诗漫便一直秉承坚守,并于1998年成为国内化妆品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1999年,又创造性地把GMP理念引入化妆品生产。而直到2022年7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正式实施,GMP才从制药行业推广到了化妆品行业。可见,欧诗漫的理念极具领先性。今后,在行业转型与调整期仍值得借鉴。
其二,重“科技力,产品力,品牌力”。
国货美妆龙头企业珀莱雅的迅速成长,行业有目共睹。据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珀莱雅营收达50.01亿元,同增37.90%,净利达7.02亿元,同增40.48%。按照这样的增势,今年或成为国内首个营收突破百亿的美妆企业。
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军呈将其归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具体到经营层面,则是抓住了“三力”——科技力,产品力,品牌力。通过坚持科技研发创新和数字化驱动打造科技力,通过对标国际、追求卓越品质打造产品力,通过品质与担当打造美誉度,或能成为美妆企业转型与调整的突破口。
其三,重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华熙生物董事长兼CEO赵燕认为,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产品是发展,品牌是发扬。华熙生物的企业发展逻辑中,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科学技术为底层支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好产品。
她指出,化妆品行业呈现出高科技、个性化、专业化的趋势。基于此,华熙生物布局“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的核心优势,聚焦原料创新,为行业给出最佳解决方案。为推动这一战略落地,2023年,华熙生物投入研发费用共计4.46亿元。
其四,重目标建立和实干精神。
深耕行业40年的中国波顿集团,一直将打造百年民族品牌作为目标,并以此为指引,努力通过实干来达成目标。
据波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明凡介绍,截至现在,集团已实现业务发展新格局,形成了从烟用香精、食用香精、日用香精、电子烟和生物工程的研发与生产制造全覆盖、全链条的产业体系。在他看来,锚定目标,用实干精神创造未来很关键。
这些经验,对于站在转型与调整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的企业而言,无疑能提供一些启示。
概而言之,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当前遇到的挑战和危机是最大的,但机遇和可供挖掘的空间同样存在。
按照颜江瑛理事长所言,这个时候,更需要拨云见日、辨明大势的乐观主义,认知时代;更需要不立不破、立破结合的韧性主义,认知自己;更需要放眼长远、积极布局的长期主义,认知世界。
只有如此,我们的行业,方能立当下,向未来。
相关阅读
1 | |
2 | |
3 |
更多精彩内容
☞品牌创新:欧莱雅 | 雅诗兰黛 | 宝洁 | 资生堂 | 强生 | 珀莱雅 | 华熙生物 | 薇诺娜 | 福瑞达 | 上海家化 | 上美 | 丸美 | 巨子生物 | 水羊股份 | 伽蓝 | 百雀羚 | 欧诗漫 | 卡姿兰 | 环亚 | 养生堂 | 花西子 | 完美日记 | 橘朵 | HBN | 谷雨 | 独特艾琳 | 优时颜 | Mistine | 绽媄娅 | PLANT PARK 植方
☞电商大潮:天猫 | 淘系 | 抖音 | 快手 | 小红书 | 京东 | 美团 | 直播电商 | 丽人丽妆 | 壹网壹创 | 悠可 | 若羽臣
☞红人时代:美腕 | 谦寻 | 天下秀 | 无忧传媒 | 如涵文化 | 遥望科技 | 缇苏文化 | 宸帆 | 大禹网络 | 仙梓文化 | 二咖传媒 | 华星酷娱 | 五月美妆 |李佳琦 | 薇娅 | 张沫凡 | 张大奕
☞零售进化:丝芙兰 | 屈臣氏 | 调色师 | 妍丽 | 话梅 | 喜燃 | 东点西点 | 苏宁极物 | 玛莉娜 | 三福 | 娇兰佳人 | 唐三彩 | 金甲虫 | 美林美妆 | 洛阳色彩 | 泊伊美汇 | 惠之琳 | 恒美 | WOW COLOUR
☞原料创新:巴斯夫 | 帝斯曼 | 德之馨 | 奇华顿 | 法国纳图 | 天赐材料 | 芬美意 | IFF | 铭康 | 科思股份 | 丽臣实业 | 赞宇科技 | 亚香股份 | 维琪科技 | 华业香料 | 新瀚新材 | 金三江 | 中科欣扬 | 爱美客 | 优科生物 | 胶原蛋白 | 玻尿酸 | 烟酰胺 | 水杨酸 | A醇 | NMN | 积雪草 | 光果甘草 | 熊果苷 | 茶叶提取 | 阿魏酸 | 蓝铜肽 | 二裂酵母
☞研发生产:科丝美诗 | 诺斯贝尔 | 莹特丽 | 贝豪 | 上海臻臣 | 伟博海泰 | 太和生技 | 莱博科技 | 美中生物 | 中通生化 | 乐美达生物 | 雅妍 | 芭薇 | 利妍 | 彭氏 | 可尚生物 | 伊斯佳 | 劳仕塑业 | 通产丽星 | 英硕集团 | 柏星龙 | 锦盛新材 | 中荣印刷 | 嘉亨家化
☞趋势洞察:投融资 | IPO | 监管 | 营销 | 护肤 | 彩妆 | 洗护 | 香氛 | CiE美妆创新展 | 中国化妆品大会 | 中国化妆品年会 | 走出少年 | 进口品
☞产业人物:钟睒睒 | 崔京 | 赵燕 | 郭振宇 | 方玉友 | 陈冰 | 孙怀庆 | 吕义雄 | 潘秋生 | 郑春颖 | 唐锡隆 | 毛戈平 | 解勇 | 范展华 | 沈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