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AI猖狂发论文,揭开灌水遮羞布

教育   教育   2024-03-18 18:54   德国  

  嗨!大家好!

上个月才刚爆出影响因子5的Frontier期刊📄发表的文章中用到AI绘图🎨漏洞百出,dck,stemm cell……并且该文“成功”突破层层编辑和审稿人投稿一个月后火速发表。

👉20240219-AI绘图发文章大离谱事件,Frontiers编辑审稿人遭集体鞭尸

上周就又出现了两篇更加离谱的AI发文章“恶性事件”🌚,其中一篇发表在影响因子6.2的期刊Science Direct Surface and Interface上,属于中科院分区材料学二区。

如果说画图还是有点难度的,确实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工具,比如PS,PPT,AI等。那么这篇直接从Chat GPT里复制粘贴一字不改发出来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点也不装了。

这原本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使用MOF对锂电池🔋性能改进的文章,但是Chat GPT引领全文第一句,作者+审稿人+主编全程审稿视若无睹👀。

这篇文章又一次震惊了中外学术界,审稿过程长达79天,竟无一人发现异样。

同时,2024年3月8号在Elsevier发表的另一篇以色列某医院为作者单位的文章中,也在最后的结论部分,大剌剌直接写出:
很抱歉我只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接近用户数据库,所以只能给出general信息。



与此同时,Elsevier出版社给出的回应也是令人失望

“我们是允许作者在发表过程中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的,只要在提交时声明过。”

但是以上两篇明显并不是经过审慎思考后理智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体现,不知道Elsevier最后会给出怎么样的调查结果😡。

题外话

我记得前几年没有AI之前,关于某篇文章是否灌水这件事,大家还要趁课题组一起吃午饭时间讨论一番🗣️,通过分析数据和idea,以及发文章的课题组的一贯作风,展开一番各抒己见的讨论,才能给这篇文章中下个还算客观的结论。


几年过去了,局面完全令人瞠目结舌了,彻底不装了,

同在科研圈的我,看得真是替作者和审稿人汗流浃背,以及有些心痛。

其实我们发的每一篇, 都是在给中国学术圈投票🚩,连续两篇如此恶劣的文章,让那些兢兢业业在做真实数据的中国科研人体会到了莫名的阻力加大吧💔。


以前读博的时候有一门必修课教学术伦理,也曾经觉得是“可有可无”,影响做实验的时间,现在看来是必不可少且极度缺失的。

Have a nice week!


Reference
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468023024002402?via%3Dihub
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930043324001298


我们是LabGirls,两个一线科研工作者。

探讨科研理念,分享科研干货,做有温度的博士。

后台回复各个关键字即刻获取惊喜模板🎁【硕博申请合辑】【洪堡学者博士后申请指南】

【学术简历】【研究计划】【推荐信】【套磁信】【PPT科研绘图】【科研色彩搭配】【CSC】【申博时间计划表】等



代表专辑:【PPT科研绘图】【选导师大事】【博士后资讯与申请

代表作

用PPT画出一张Nature Materials的示意图

你的绝世博导Andrey Rogach 请查收!

加了院士微信,我们问了这几个问题

上文十五年博后青椒至暗时刻 | 2023年诺贝尔奖得主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LabGirls
Science is not always nerdy. 两个并肩奋斗在一线的普通理工科女博士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