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第三讲 - 徐瑞鸽

文摘   2024-07-14 09:50   北京  

7月8日上午9时,第十五期北京大学可视化暑期学校第三讲开始。本讲邀请到来自美国雪城大学的徐瑞鸽老师。徐老师是雪城大学电影媒体艺术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数据的艺术可视化、视觉音乐实验、动画互动和数字表演等。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Data: Exploring Artistic Data Visualization

本次讲座主要讨论了艺术数据可视化、视觉设计流程、案例研究和合作中的常见问题四个方面。


首先,徐老师介绍了何为艺术数据可视化,即艺术家出于热情自发创作,具有新颖的艺术化表达技巧且能激发观众思考的可视化作品。接下来,徐老师通过Jim Davenport的两幅画幅大小可视化的作品来表明艺术可视化在实用与致美的中更偏向于至美的特点。在平衡可视化的精确传达与艺术表现时,需要综合考虑受众、数据等相关因素。


Jim's 画幅可视化。左图偏向于表达精确信息,右图偏向于审美表达。


此外,徐老师还介绍了多个有关艺术数据可视化的项目和作品包括濒危动物的像素可视化,环保塑料瓶堆积可视化、天气数据音谱立体化、米粒堆积可视化等。其中,珍稀动物可视化用动物现存数量的像素展现动物的濒危程度,巧妙的将数据与人类情感链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濒危动物可视化

这些例子使用艺术化手段把简单的数据观点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进行传达,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艺术实现和数据可视化的结合应用。最后,徐老师发起了一个趣味互动任务,让同学们在纸上在不同时间限制内绘制螺旋曲线,进一步启发大家对可视化设计的灵感。


徐老师接下来举例了多个艺术可视化案例来生动形象的讲解视觉设计流程。首先她介绍了自己的作品“Bloodie writes an anthem”的创作过程。徐老师介绍了该作品的早期创作动机(理解诗歌)、量化算法(语言分析)、视听结合(沟通修改)、艺术化考虑(多轮迭代),将视觉设计流程的细节拆解解释给在线学员,并启发了大家关于视听结合的可视化设计灵感。


Bloodie Writes an Anthem: 视听结合的诗歌艺术可视化


接着,徐老师又介绍了多个艺术可视化优秀案例来展示新颖的设计方式,包括“Drawing the Dictionary”,”From first published to masterpieces“,但丁神曲人物可视化,毕加索画作可视化,国会图书馆书籍颜色可视化等。这些可视化作品通过巧妙设计的图元艺术化的编码了数据的特殊维度,并形成了具有美学的整体效果。


但丁神曲人物可视化



跨领域合作中的交流与界限对于项目的成功进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此,徐老师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分享了她在跨学科合作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行动策略。徐老师指出,在团队中观点出现分歧时,采用视觉化的方法如绘图、图形和视频,能有效促进理解和共识。但在交流的频率上需要找到一个舒适的范围,例如在项目初期可以保持适度的会议频率以确保高效沟通,避免时间浪费。此外,定期的项目进展汇报对于团队成员了解关键变化和及时调整策略至关重要。在项目的决策过程中,我们需要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发表意见,无论其专业背景,并要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以避免在专业领域中过于武断的下结论,从而确保项目的全面性和深度。


跨领域合作的两个问题


讲课结束后,徐老师和暑期学校学员们进行了艺术可视化相关的热烈讨论,并向学员分享了可视化软件使用和数据收集的技巧。

欢迎大家关注北京大学可视分析微信公众号(VisualAnalytics),获取最新消息。

可视分析
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