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第十五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线下课程中,清华大学梁雯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专题讲座:诗意的重述:以解释现象学为方法的绘图-空间研究。
空间研究中使用图纸
空间研究中使用图纸作为有力工具,而不仅仅依赖文字。在做空间研究的时候,尤其是在做古代空间研究的时候,图纸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一个工具,写字儿是没用的。如何在图纸上呈现仪式、音乐等信息。图纸能够呈现空间的复杂性和多维度,这是文字难以完全表达的。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方法,包括信息的分割和编配: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方法,将空间信息、仪式信息、音乐信息分开,按照一个秩序重新组合。如何构建空间图示,例如使用圆形来表示圆丘坛的空间结构。在构建形象时,不应过于具象,而应注重意象的构建。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因为空间没有一个正确答案。保罗·利科的解释学方法,强调这是一种不断往前倒、不停梳理的过程。瓦尔堡的"好邻居"原则,这是一种通过并置不同时期的图像来构建语境的方法。适合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因为中国艺术的互文性非常强。过度依赖计算机和软件的分析方法,可能会忽视重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空间研究中仪式流程
声景与感知联想:诗词意象
艺术作品的互文性
"此时此地"、"彼时此地"、"此时彼地"和"彼时彼地"四个维度。韩真真和锦惠仪,不同画家如何处理空间和时间关系。韩真真的作品更多集中在"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的关系上,而锦惠仪的作品则在地点上有变化,但时间上变化不大。如果你光看画不读诗,这个意向出不来。分析诗句来理解画中的空间结构。通过构建意向图来可视化这些关系。解中国古代艺术需要将作品放入更广泛的语境中,考虑其与其他作品、历史背景的关系。过分关注技法可能会忽视艺术作品更深层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现代主义艺术家反对传统的模拟手法:现代艺术家试图"重新去构建一种意义,重新去构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种反叛是为了对抗传统艺术中的模拟倾向,寻求新的艺术表达形式。拼贴、现成品等新的艺术形式,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小便池"。尽管AI绘画技术看似先进,但本质上仍是一种模拟,它其实是靠风格迁移。本科生的创新项目:该项目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与现代游戏设计相结合。古代文献中描述的游园体验类似于游戏体验,使用了像素风格的游戏图像来重现古代园林,创造了五条游览路线。
仪式·形象的抽象-构筑物
画与城市空间关系
跨文化的概念
在古代希腊的空间是个特别强的概念,但在我们国家就没有。我们国家即便有同相同形状的广场,有同样形状的这种什么祭坛,我们的意思绝对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圆形空间"不是向心性的,我们是有东南西北的状态",这与古希腊的概念有本质区别。谨慎解释跨文化概念,例如在分析圆形空间时:"我们这个圆形的这个结构找的到底对还是不对呢?"看似相似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古希腊和中国的世界地图观念。信息可视化不应该只是中立地呈现数据,应该是"带有观点的一种操作",研究者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
研究方法与理论工具
总结
总结而言,梁雯老师的讲座深入探讨了图纸在空间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古代空间研究中,它能够呈现复杂的多维度信息,而文字难以完全表达。她介绍了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的方法,展示了如何通过分割、编配信息以及图示构建来呈现空间意象,并强调研究者应带自己的观点。
欢迎大家关注北京大学可视分析微信公众号(VisualAnalytics)
获取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