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印章在画作中不仅起到签署和防伪的作用,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每一方印章都可能传递出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个性以及对作品的珍视程度。从画家的自署印到收藏者的鉴藏印,印章在画作中层层叠加,构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交流网络,记录了作品的流传路径和欣赏历史。这些印章如同一部无声的史书,向后人诉说着画作背后的故事,赋予画作更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数据收集与整合
宋代画作不仅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和美学风格,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氛围、宗教信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首先对宋画中蕴藏的各类信息都进行分析和罗列,目的是寻求一个精准的可视化方向,此方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其一,具有宋代古画的特点,其二,信息数据严谨可控,其三,体现一定的历史价值。进行数据初探之后,我们便搜集了各大博物馆对宋画的收录和更加全面数据。
最终,经过比对各大博物馆的数据,最终选定台北故宫博物院收录的宋画信息。其标注专业性强,信息完善,图像完整,从数据中可以寻求更多的可能和探索。
可视化探索
在最初探索阶段,我们锁定宋画的墨色,试图用图像学的分析方式对宋画的墨色分布进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其中一幅画作进行了灰度分布实验。
从灰度直方图中,清晰可见该图像的灰度分布。似乎可以从中提取出相关的墨色分布。但如若仔细观察,会发现用灰度直方图来判断画面中的墨色并不严谨,其会受到背景色、落款等的影响,因此数据很难达到相对严谨的程度。因此,在项目中期,我们决定将墨色转变为可视化方案的视觉效果,而数据内容则转变成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信息中详细收录的印章内容,对此展开调查。
印章在宋代古画中不仅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更是记录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媒介。通过这些印章,我们可以追溯画作的流传路径,了解其曾经的拥有者,以及他们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藏家的印章,往往带有鲜明的个人或家族特色,不仅标明了作品的归属,还反映了藏家在当时艺术收藏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也揭示了画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流转情况,通过辨识印章的地域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画作在不同时期如何从一地流传至另一地的传播轨迹。此外,印章还记录了收藏性质的转变——从私人珍藏到官府收藏,再到后来进入公共收藏机构。每一个印章的背后,都是一次收藏性质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结构的演变以及文化认知的转变。
在确认将印章信息作为可视化分析方向之后,我们对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画作印章的数据进行了检索和对比,最终选定夏圭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馆藏的20件作品,并对其中的印章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检索。
通过数据库的比对,我们将夏圭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作品印章信息通过各个角度罗列出来。其中包括每张画上的印章数量、每个印章的名称、性质,并通过印章的名称检索藏家,从而得出印章的年代和盖印的地点,收藏性质也从中总结出来。至此,每一张画作上的印章都成为了指引画作地域与时间流转的线索,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线索进行进一步的图形化,可视化。
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分别对每张画作的印章分布进行了数据整合。得到基本的分布图,开展进一步的可视化设计。
设计方案
方案以夏圭作品的特点出发,以水墨山水为灵感,用各类墨色阐释印章信息,呈现宋代审美。
在主视觉图中,横向呈现了20个不同墨色、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墨山,每一座墨山代表夏圭的一件作品。墨山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上半部分的山体和下半部分的水体。其中,山体代表所有印章中的朝代分布,由4种墨色组成,每一种墨色代表一个朝代,若该朝代印章数量多,则对应的墨色面积更大;若缺少某种墨色,则代表此画作没有该朝印章。而下半部分水体的部分则代表印章的详细数量。右下角的印章为交互区域,与真实的印章作用相呼应,起到指引、探究的作用。
当光标靠近每一座墨山时会有高亮显示。
单击每一座墨山,会呈现出该画作详细的印章名称和对应朝代。
在主视觉页面单击印章,可以看到每一张画作流入宫廷的时间。这其中的数据源于印章信息中收藏性质的转变。
详见操作视频
结语
通过对宋代古画中印章信息的可视化分析,不仅能够直观地呈现画作的流传路径和收藏历史,还能揭示藏家网络、地域流转和收藏性质的复杂关系。印章的可视化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些印记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与文化信息。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我们得以更全面地解读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从而使古画的价值更加立体和深远。
暑期学校优秀课程设计将陆续收录在可视化看中国网页:
https://vis.pku.edu.cn/vis4china
暑期学校网页:
https://chinavis.org/s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