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曹素梅团队牵头,联合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四会市肿瘤研究所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NCI),合作完成了国际上第一个以EBV抗体为基础的鼻咽癌整群随机对照筛查研究,覆盖高发区目标人口达35万,首次证实运用EBV抗体筛查能显著降低筛查地区人群的鼻咽癌死亡率达30%。
2024年10月1日,题为“EB病毒血清学筛查对鼻咽癌死亡率的影响:一项基于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研究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为鼻咽癌高发地区推广以EBV抗体为基础的筛查提供了高级别证据。
全球每年鼻咽癌的发病人数达13万以上,中国南方、东南亚等地区是高发流行区,占全球总发病数的80%以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是造成发病的必要因素。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病例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此时5年生存率仅为50%;而如果能早期发现,5年总体生存率可高达95%。因此,国内外学者认为,在高发区人群中开展筛查,实现早诊早治是最有希望防控措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多个基于EBV抗体为基础的筛查已显示可以提高早诊率和患者生存率,但由于缺乏死亡率下降的证据,鼻咽癌筛查的有效性一直未获国际公认。
为回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项目团队精心设计了这项人群筛查试验。将中山、四会地区的16个镇随机分为筛查组(17万)和对照组(18万),使用项目组前期建立的EBV病毒双筛查抗体指标(VCA/EBNA1-IgA)及发病风险预测模型,评估EBV抗体筛查对鼻咽癌特异性死亡率的长期效果。
项目于2008年启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和三级防癌网内癌症防控人员的大力参与支持,共招募5.2万30-69岁当地居民参加血清EBV抗体检测,完成1110例高危人群鼻咽内镜检查。截至2019年底,通过12年的定期复查及追踪随访,在筛查地区共发现706例病例,168人死于鼻咽癌;而对照地区发现776例病例,232例患者死于该肿瘤。意向性分析显示筛查地区的鼻咽癌总死亡率为8.2/1,000人年,对照地区为12.5/1,000人年。筛查地区相较于未筛查地区鼻咽癌特异性死亡率显著性下降达30%。而筛查地区与对照地区的鼻咽癌累积发病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异。研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EBV抗体筛查能降低筛查地区鼻咽癌死亡率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证据。同时,也说明开展鼻咽癌筛查不会出现过度诊断的问题。
筛查地区和对照地区人群的12年累计总死亡率,鼻咽癌累计发病率及死亡率
到目前为止,适宜鼻咽癌筛查的人群特征尚不明确。为此,研究团队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依从性人群的长期效果。结果显示,鼻咽癌筛查与其他常见肿瘤类似筛查的降低死亡率获益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RR=0.56,P=0.007);对筛查依从的人群死亡率下降明显升高(RR=0.31,P=0.003);而男、女性间差别不明显。上述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鼻咽癌人群筛查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
筛查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中的鼻咽癌死亡风险
为揭示EBV筛查导致筛查地区人群鼻咽癌死亡率下降到原因,经过对本筛查队列人群长期随访数据分析证实,应用该方案进行筛查可整体提高筛查组的早期鼻咽癌(I期和II期)发现率10%(筛查地区为30.5%,未筛查地区为20.5%)。而早诊率的提升可转化为10年生存率的提高8%(筛查地区为58%,未筛查地区为50%)。而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未见差异。因此,该研究提示应用EBV抗体在高发区筛查鼻咽癌的死亡率下降主要依赖于早诊率提高。
筛查组与对照组检出鼻咽癌患者的累积生存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曹素梅、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季明芳、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刘智伟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文杰博士、中山市肿瘤研究所俞霞、四会市肿瘤研究所卢玉强为共同第一作者。
本项目得到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山大学“5010”项目及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资助。这项对高发区人群进行了长达12年的鼻咽癌筛查试验表明,应用EBV双抗体筛查能够有效降低高发区人群鼻咽癌特异性死亡率。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提高人群筛查依从性的措施,结合卫生经济学评估确定最佳的筛查年龄,为制定高发区鼻咽癌防控的公共卫生政策提高强有力的证据。
研究者简介:
曹素梅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预防研究科主任,兼广东省癌症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癌症促进会癌症筛查与预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鼻咽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鼻咽癌筛查与早诊指标研究、癌症筛查效果评价和肿瘤病因危险因素研究。建立了ELISA法检测EB病毒双抗体(VCA/EBNA1-IgA)筛查指标被卫健委纳入鼻咽癌早诊早治方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JCO,Ann. of Oncol, Clinical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论文。授权国家级专利5项。获得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NCI)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以骨干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陈文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预防研究科博士,现为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标志物筛选与效果评估,以及基因组学对肿瘤发生与进化的影响。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BMC Cancer,Environmental Pollution,Cancer以及IJC等医学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