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经成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从早期诊断到晚期管理,从药物治疗到手术治疗,每一个治疗决策都凝聚了多学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一同了解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马冬教授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独到见解。
马冬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科主任
专业特长:从事肿瘤科工作三十年,对各种实体肿瘤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消化系统肿瘤和老年常见恶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科研成果:承担多项国内和国际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主持和承担多项省级科研课题,主编和参加编写《胰腺癌临床实践——争论与共识》、《消化系肿瘤循证化疗治疗学》、《肿瘤中西医治疗学》和《实用消化系肿瘤学》等多部专著。
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MDT专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委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工作委员会常委。
《肿瘤医学论坛》:您在临床实践中,结直肠癌诊疗有哪些显著的变化?结合结直肠癌近年的研究进展,您认为有哪些新治疗手段在结直肠癌中有发展前景?
马冬教授:
目前,结直肠癌的诊疗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早诊早疗方面。随着诊疗意识的提高和对早诊早治重视程度的增强,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结直肠癌患者,使他们及早接受治疗,从而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此外,治疗手段的不断提升也是推动结直肠癌诊疗进步的重要因素。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如局部治疗技术,均在迅速发展。这些手段的增多,使得诊疗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综合治疗成为主流,通过多学科协作,将各种治疗手段有机结合,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患者的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治愈率。尤其是在晚期患者中,转化治疗的应用能使部分原本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获得手术机会,实现长期生存。
在诊断方面,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手段。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使我们能够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从而大幅提高治疗效果。这些进步反映了我们近期在诊疗手段上的变化。展望未来,分子水平指导下的精准治疗将成为结直肠癌诊疗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基因检测,我们能够为患者选择更加精准的靶向或免疫治疗方案,能够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靶向或免疫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长期生存率。
《肿瘤医学论坛》:考虑到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新兴地位和持续的研究进展,您如何看待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此外,对于不同分子亚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维持时间应当如何确定?
马冬教授:
免疫治疗在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肠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在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多个领域获得免疫适应症。针对结直肠癌,我们通常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dMMR(错配修复基因缺失),包括林奇综合征;另一类是MSS(微卫星稳定)。这两类患者的治疗手段有所不同,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在开始治疗前,通过分子分型分析患者的不同亚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免疫治疗的时机,是作为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免疫治疗可能带来复杂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在治疗的任何阶段出现。近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粘膜皮肤反应;中期可能出现免疫性肺炎、肾炎、肝炎等;而在中长期则可能出现内分泌器官的不良反应和骨关节方面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一些危及生命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严重的皮肤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免疫性心肌炎以及严重的神经炎等。因此,在进行免疫治疗时,必须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以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目前,无论是针对dMMR患者还是MSS患者,免疫治疗的持续时间尚未有明确的标准,我们尚未建立强有力的循证依据来指导具体的治疗持续时间。实际上,无论是dMMR还是MSS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时,都需根据患者对治疗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疗效观察结果来个体化判断治疗的持续时间。一般情况下,维持治疗时间为一年到两年,但具体时间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肿瘤医学论坛》:在与结直肠癌患者沟通时,您有哪些特别的策略来确保信息的透明和患者的理解?您如何处理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期望与实际治疗可能性之间的差异?
马冬教授:
目前肿瘤治疗主要依据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通过整合各项临床研究数据、研究结果以及指南推荐,我们获得充分的循证依据来制定治疗策略。但在具体应用到每个患者时,还需要进行个体化分析来确定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分析主要基于患者的个体特征、肿瘤特征以及既往治疗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多学科诊疗(MDT)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我们能够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在确定治疗方案后,我们会向患者详细分析治疗可能带来的获益和潜在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预期结果,从而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接受度。这种透明和充分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肿瘤医学论坛》:随着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发展,您认为MDT的角色会如何变化?您认为未来MDT合作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改进或创新的?在MDT中工作的经验给您的临床实践带来了哪些影响?
马冬教授:
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日益丰富和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MDT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MDT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初始阶段就开始介入,通过团队协作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种全程管理的理念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中的关键要素,MDT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来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由于MDT在患者全程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组建和实施MDT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MDT团队应该由相对固定的成员组成;其次,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多学科讨论。这种固定性能够确保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诊疗理念,并能够有效地将当前的临床研究数据、指南推荐以及临床经验进行整合,从而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策略。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