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陕西省信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高级经济师魏鹏,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陕西省信用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军生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是以中国为主导推动研发的安全、高效、公平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平台,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发挥mBridge互联互通作用,以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为契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中国在全球数字货币治理体系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货币及其跨境支付成为各国(地区)关注的焦点之一,加密资产等形式的数字资产快速发展,但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其易被充当洗钱、恐怖融资活动等金融犯罪的工具,国际支付体系呼唤更加便捷安全、保护隐私的数字货币的声音越发强烈。为避免非官方加密资产的安全隐患,许多国家(地区)积极探索有助于金融稳定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
一方面,数字货币的出现,为全球货币市场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新的跨境支付模式已逐渐在CBDC、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极大改变了国际货币市场和跨境支付体系的格局;另一方面,数字货币作为技术创新催生的新业态,或对传统金融制度和金融安全带来挑战,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转向全球治理是大势所趋。
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为构建全球数字化金融生态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央行在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巩固拓展数字经济优势的同时,也在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央行共同探索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应运而生。
互联互通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安排(multi-CBDC arrangements,简称m-CBDC)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多边主义。在推进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建设上,金融基础设施除了要具备技术能力外,更需要强化制度能力建设。如何发挥mBridge互联互通作用,以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为契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中国在全球数字货币治理体系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CBDC跨境支付全球发展态势
随着货币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支付+结算”的功能属性为全球货币治理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鉴于CBDC是基于不同技术、标准和协议发行与管理的,为避免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的全球CBDC生态系统的日益碎片化,出现“数据孤岛”,2016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开始探索多种法定数字货币的互联互通项目,m-CBDC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目前,全球主要m-CBDC项目有Japer-Ubin、mBridge、Dunbar、Nexus等。
据路透社报道,目前全球约有135个国家(地区)和货币联盟正在探索CBDC。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一份CBDC跟踪报告指出,各国(地区)央行各自在实现境内政策目标、m-CBDC各项目方在实现合作目标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CBDC跨境支付的关注度。目前,全球m-CBDC大部分试验项目采用单一平台模式,正如Dunbar项目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所阐述的,鉴于多个央行共享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复杂性,以及每个司法辖区的独特要求,一个共同的m-CBDC平台仅作为一系列区域平台存在,而非单一的全球平台。换言之,m-CBDC应考虑如何连接这些独立的区域平台,以实现协同效应,使参与者能直接跨司法辖区进行交易,并在各国际组织的协调下,减少不同法律、监管、治理等问题产生的摩擦。加强各跨境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降低共同标准的碎片化程度,减少CBDC跨境支付各方摩擦,是未来m-CBDC和CBDC跨境支付发展的重要趋势。
mBridge发展策略:扩容将成为必然
中国自2014年开启了对数字货币的探索,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从2017年起对数字人民币(e-CNY)进行研究,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合作成果之一mBridge,已成为当今规模最大的CBDC跨境支付项目。2024年6月,mBridge项目建设各方共同宣布,mBridge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试点阶段。
2023年6月,mBridge项目指导委员会联合各方,共同研究了mBridge项目的整体战略,即逐渐将mBridge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公共产品又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可理解为由mBridge提供的满足全球CBDC跨境支付公共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普适性和包容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在该理念引领下,mBridge扩容将成为必然。
当前,mBridge扩容至少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以某一国(地区)为单位,通过成为平台成员,旨在推动本地区贸易便利化。另一条路径是借助相关多边框架、合作倡议,mBridge所遵循的理念与它们的内涵存在契合点,使mBridge增加了在该多边框架、合作倡议下扩容的可能性,例如mBridge“无损、合规、互通”的基本原则,契合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承、开放、共赢”的核心内涵......
付费¥5
阅读全文
来源 |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1月刊总第134期
编辑丨周茗一
审核 | 丁开艳
责编丨兰银帆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