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正瞄准这一黄金赛道!

时事   2024-11-07 12:45   江苏  
肉类能通过细胞培养,淀粉可以由二氧化碳人工合成,牛奶在实验室里就能生产……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合成生物,以其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与变革,正缓缓打开“生命创造”之门,给未来的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面对这片产业新蓝海,新晋“万亿之城”常州率先起跑、靶向发力,凭借制造业的深厚功底,向优而行、向高而攀,推动合成生物产业朝着千亿目标迈进,不断演绎科技与产业齐头并进、新质生产力和城市竞争力稳健提升的全新故事。
一个镇上建起“合成生物港”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化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与传统生物化学工程相比,合成生物具有原料可再生、反应条件温和、有效降低碳排放等优势。
以被称为“脑黄金”的DHA为例,它是人体必需、但又没办法自我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之前都是从深海鱼油里提取,价格高昂。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成功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多步生物合成法,得到高纯度的DHA精油,还可做成藻粉,用于饲料、食品添加剂、保健品等领域。这样可使DHA的原料成本从原来的100多万元一吨降到6—8万元一吨,不仅减少了对海洋资源的消耗,也提高了DHA生产效率。
这一技术,目前已在位于常州高新区薛家镇的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落地转化。园区企业脂禾生物聚焦油脂类营养化学品的研发与生产,在DHA、EPA、角鲨烯等多条产品管线上进行深入布局,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这样的项目,在园区还有很多。
为加快合成生物产业发展,2023年4月,常州高新区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聚力打造集技术研发、技术转化、企业孵化、资本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2023年10月,依托研究院建设的长三角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园。仅一年时间,已建成投资近亿元的合成生物概念验证平台、技术熟化平台、资源综合利用平台,签约落户南京脂禾、深圳赛桥、清华大学绿色康成等合成生物项目,累计对接科技人才及产业化项目100多个,汇聚了一批顶尖领军人才。
长三角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建设之初,就肩负了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创新策源地、长三角“合成生物港”的使命。为集聚相关资源,园区拟建成国内最完整的发酵中试生产线,现已安装11套发酵装置,规格从500升至20吨不等,可满足不同产品生产需求。同时,还可为入驻企业提供办证、工商、税务、检验检测等一站式服务。
向“新”而行,蓄能未来。作为常州合成生物产业主要承载地和集聚区,常州高新区和薛家镇正以建设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为核心,瞄准生物发酵与药物合成、未来合成食品与农业、医疗美容合成生物三大产业方向,持续优化未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服务能级覆盖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研发基地和产业集群。
“万亿之城”的又一战略选择
合成生物是生物制造和绿色制造的底层支撑,在医药、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都能广泛应用,市场广阔、前景可期。《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过去5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近500亿美元。
历经十余年的深耕布局,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名称已响彻大江南北。如果说新能源产业给予了常州决胜冲击“万亿之城”的雄厚底气,那么新能源之后怎么办?蕴藏巨大潜力的合成生物产业,成为常州前瞻布局未来的又一战略选择。
看准了就抓紧干。2023年8月,常州市级层面率先成立了合成生物创新发展专班,出台专门政策,整合原有的生物医药、医美、大健康及新材料产业发展资源,全力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引擎。2023年9月26日,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正式启动;10月10日,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开园;10月30日,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揭牌……短短时间内,合成生物“一城三园”格局即搭建完成。2023年11月,常州率先发布“合成生物10条”,从合成生物学领域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各个要素和中间链各个环节予以支持,设置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引育专项等多个政策支持点,成为江苏首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的城市。
在合成生物产业这一新赛道上,常州除了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高效的政策支持,更有与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底座”。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江苏省重组蛋白质制造工程实验室等6家创新平台相继落户,为常州做大合成生物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此同时,常州正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平台建设+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形成全方位进击之势。
凭借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常州正迅速崛起为合成生物产业的新高地。目前,全市合成生物领域主要企业已有72家,汇集了创健医疗、药物研究所、常茂生物、康润生物、三高生物等一批重点企业。得益于在合成生物方面的良好基础,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标委会也落地常州。
常州何以竞速黄金新赛道
作为业内公认的黄金新赛道,合成生物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必争领域。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500多个机构资助合成生物学研究。国内也有多地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并初步形成以深圳、天津、上海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在这条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赛道,常州要谋求“出圈”,何以可能?
虽然在合成生物领域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较弱、高端人才缺乏等不足,但常州也拥有自己无可替代的优势。
其一,持久的战略定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是持久战,要求资本有耐心、制度有恒心。在产业发展上,常州素有“无中生有”的智慧和敢拼敢试的勇气,更不缺乏厚积薄发的底气和“从有到优”的坚韧。对于合成生物产业,常州同样见事早、行动快,勇于抢抓机遇,紧盯国内先进城市,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产业;设立规模20亿元以上的基金矩阵,引导各类资本向合成生物产业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加速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
其二,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制造基础雄厚、应用场景广泛的优势,吸引了更多要素资源在常州聚集。在多年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常州集聚了大量的产业人才,并成立了由4所高校、4个科研院所、38个重点企业共同打造的合成生物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州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基础扎实,为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应用场景;常州还拥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从技术研发到设备生产,从项目招引到中试量产,都能在本地满足需求,给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其三,一流的创新生态。在黄和院士看来,“常州是创业创新的福地”,有极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常州一直努力营造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尤其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更给予足够的容错空间。就合成生物产业而言,常州从顶层设计着手,建立项目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当好“店小二”“急郎中”,形成“政—产—学—研”紧密合作体系,打通产业发展堵点。此外,常州“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区位优势,能够辐射南北、链接东西,也吸引了优质团队、项目等创新资源的集聚。
(文中图片均系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供图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20期,原题为《常州:竞逐合成生物新未来》

作者:本刊记者 张 宁 孙秋香

责任编辑:张李蕾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