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实施一系列务实举措。
充分发挥一产固本、二产强链、三产提质作用,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一是做活一产,发展高效农业。沿海镇依托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海洋牧场示范区,整合海域、陆域、岸线资源,集聚“绿鳍马面鲀”等一批优质渔业项目。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等合作,探索发展远洋捕捞、工厂化养殖、深海网箱养殖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海上粮仓”。中部镇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城西镇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实现土地流转率80%,亩均增收500元。墩尚镇招引渔光互补项目,鱼塘租赁费用亩均下降500元,村集体收入亩均增加1350元。西部镇以村企组织共建,带动企业牵头连片开发、统一经营,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沃田集团与农民签订种植协议,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直接带动农户8200户,增收1.2亿元。
二是做强二产,强链补链延链。支持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融合发展,推动特色林果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开发蓝莓汁、花青素、预制菜、休闲零食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攀升价值链。各镇锚定1—2个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深耕细作、久久为功,形成富民产业集聚地。2023年,赣榆11个镇级工业集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4.45亿元,实现地区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
三是做优三产,推动品牌建设。坚持规范管理、高效运营,组建海鲜电商产业党建联盟,已覆盖22个村、59家企业、2200多名党员,打响“赣榆优品”海鲜区域品牌,2023年电商交易额突破190亿元。整合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徐福文化、红色文化,统筹举办徐福文化与旅游发展论坛、海洋文化摄影展、金秋经贸洽谈会、赣榆文旅宣传推介会等系列活动,依托“一山一岛一馆一村”,打造集红色研学、蓝色海洋、绿色休闲、金色致富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文旅新样板。
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让城乡居民同等享有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一是推进城镇建设强板块。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决树牢“镇当城建”理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柘汪、海头、沙河等中心镇、重点镇,发展了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镇,切实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畅通要素流动促活力。科学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占补平衡两项政策,推进闲置土地复垦增收,每增加一亩耕地由区财政向实施单位发放35万元奖补资金。2023年全区增减挂钩新增耕地344.81亩,共发放奖补资金1.21亿元。
三是助力服务均等提质效。聚焦聚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卫生、康居养老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公路、电气能源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一批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基层供销合作社,年均新改建农路60公里,交通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推进农村信息化改造,实现村级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全覆盖。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充分满足村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塑优四个环境。
一是人居环境。聚焦农村污水治理,扎实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厕所革命”、畜禽污染治理,稳步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行政村生活污水“双60标准”治理率达55.7%。聚焦农村垃圾处理,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区镇村三级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垃圾实现“日产日清”。聚焦村容村貌提升,因地制宜挖掘村庄原有特色,建成1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
二是创业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围绕区镇同权目标,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赋予各镇,依托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抓好赋权承接工作,推进区镇权限一致、服务一致、时限一致、体验一致,推动实现企业群众家门口办事,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人才环境。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导向,制定《全力打响“人到赣榆·如鱼得水”人才品牌,加快建设人才工作先行区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让各类人才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四是人文环境。坚持保护传承乡村文化资源,守牢乡村安全稳定底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传承保护柳编技艺、赣榆蚌舞等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建设三级社会治理中心,着力提高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赣榆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真金白银强保障。金融方面,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合理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投放,稳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用地方面,充分发挥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腾挪空间用于乡村建设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村产业等乡村建设用地。
深化改革破瓶颈。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破解制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精神,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促进人人共享,加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加强组织聚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找准自己的“位”与“责”,因地制宜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抓出经验。各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大、政协、群团组织加大宣传引导,把政府主动服务和群众支持双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企业家、爱心人士的力量,营造“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创业创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