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共有638次融资事件,平均每月有53次,除年中和年终融资事件略偏多,整体较均衡。
全年融资轮次以早期为主,集中在A轮(含A+轮共170次)、PreA轮(含PreA+轮共97次)和天使轮(含天使+轮共91次)。
披露融资的生物医疗公司多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如江苏(134次)、上海(121次)、广东(103次)、北京(84次)、浙江(75次)、四川(20次)。
动脉网披露的全年融资涉及了726家投资机构,其中启明创投(19次)、顺禧基金(16次)、深创投(13次)位列三甲。企查查检索了下顺禧基金,是北京市国资投资平台,全年出手了22次,慕了慕了。全年出手5次及以上的机构还有上实创投(9次)、泰煜投资(8次)、君联资本(8次)、无锡金投(8次)、龙磐资本(7次)、元生创投(6次)、礼来亚洲基金(6次)、顺为资本(6次)、博远资本(6次)、中金资本(6次)、泰珑创投(5次)、幂方健康基金(5次)、元禾原点(5次)、联想创投(5次)、荷塘创投(5次)、勤智资本(5次)、腾讯投资(5次)。
全年共605家企业披露获得融资(有些实际并未完成交割),获得2次以上融资的企业共32家,如莱芒生物、南开和成、浩博医药、威脉医疗、安济盛生物、法伯新天、心弘生命、光声制药、佰福激光、兴普泰生物、天鹜科技、英派药业、百林科、宁丹新药、柯君医药、明迅生物、星辰海医疗、尔瑞鑫悦、君合盟、英捷信医疗、磅策、赫吉亚、心光生物、溪砾科技、跃赛生物、安邦生技、深圳汉诺、艾科脉医疗、宇测生物、苏州依利特、比格威医疗、新羿生物。
基于个人对企业的了解及互联网检索,给企业打上了相关技术、赛道等标签。这是个体力活,占用了整个周末。在总共453个标签中,超过10次的有CGT(78次)、AI(42次)、医疗服务(37次)、IVD(36次)、合成生物学(26次)、眼科(24次)、CRO(21次)、小分子药(17次)、医美(14次)、核药(13次)、血管介入(11次)、CDMO(11次)、CNS(10次)、多肽(10次)、肿瘤(10次)。
2025年我会持续关注CGT、合成生物学、AI医疗、CNS方向。
2025年你会怎么投?
我是乌拉,一个想要悟道的生物医疗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