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主要人物
小孙:某腰部基金投资经理
官总:某腰部基金合伙人
唐博:某医疗项目创始人
前情
一日,投资经理小孙在周例会上向合伙人及众同事介绍了上周到访的数个医疗项目。
官总:小孙,你怎么老推一些FA来源的项目,包装的华而不实,都是其它机构筛选过的烂项目。你要多去发掘一手的项目资源。
小孙:明白,我努力发掘下独家项目。
当晚,小孙就在各大校友群、同事群鼓动大家创业,大讲财富自由、牛马翻身的案例。次日前同事唐博士约他谈创业,两人约在咖啡厅畅聊了一整天。小孙基于唐博士的技术背景,结合美国创业融资热点,制定出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
ROUND 1(官总 KO 小孙)
新的一周,小孙在例会上意气风发的介绍了唐博士的创业项目,从临床痛点讲到市场前景,从团队搭建讲到费用预测,他对自己撰写的BP非常满意。
官总:你这不是PPT创业项目吗?空手套白狼,这么高风险,哪家机构敢投?
小孙:唐博士在该领域有多年的研究,也有一些初步研究数据。唐博士创业要放弃原单位百万年薪,也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个方向也不是原始创新,美国已经有三家公司在做,都融资好几轮,估值都快到十亿美金了,整体风险也不是很高。
官总:再观察下吧,如果有其它机构愿意投,我们可以联合投资,现在风险太高了。
小孙:。。。。。。
ROUND 2(官总 Double Kill 小孙)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小孙带着唐博士见了数十家机构,终于有两家机构确定了投资意向。在周例会上,小孙向合伙人兴奋地汇报了项目融资进展。
官总:创始人之前也没有经营过公司,团队还没有搭建起来,连个场地都没有,实验数据少得可怜,风险太高了,现在没法投。
小孙:高风险对应着高回报啊,我们几家机构联合投资,保障企业两年是肯定没问题的,到时候就有足够的里程碑进行一下轮融资了。
官总:高风险不一定有高回报,我见过的高风险项目都挂掉了,再观察观察吧。
小孙:。。。。。。
ROUND 3(官总 Triple Kill 小孙)
在接下来的一年,唐博士招兵买马、租楼建厂,不仅有了像样的团队和办公场地,连样机都做了出来。小孙照旧在周例会汇报了项目进展。
小孙:唐博执行力超强,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团队搭建、场地装修、样机研发,还有了初步的动物实验数据,老股东都表示要继续追加,现在投资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就是估值翻了一倍。唐博表示老股东追加的资金已经够用一年,所以没有对外开放融资。不过我让唐博向老股东打好招呼了,可以给我们些份额。
官总:只有老股东追加,说明其它机构都不看好,老股东这是抬估值。如果有其它外部机构认可这个估值,我们可以考虑联合投资。
小孙:。。。。。。
ROUND 4(官总 Quadra Kill 小孙)
又过了半年,又是一个漫长的周一。
小孙:唐博已经把项目推进到IIT临床,最近的首例人体数据效果不错,不过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正在进行迭代。公司估值又翻了一倍,不过有家投资机构比较认可团队和赛道,决定先少量投资,后续再进行追加。
官总:估值涨的太快了,融资金额也不大,现在的产品还非常不完善,完全支撑不了现在的估值。小孙,去和这家机构谈谈,现在的行情不好,我们可以联合压低估值来投资,你就按照上轮投后估值来谈吧。
小孙:这都过去大半年了,企业确实有了新的里程碑,关键这家机构也认可现在的估值,唐博和老股东肯定不会同意的。
官总: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同意?反正这个估值,我们是投不了。
小孙:。。。。。。
一个月后,唐博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小孙没能成为股东,还和唐博及众股东闹得不开心。
ROUND 5(官总 Penta Kill 小孙)
一年后,唐博的产品完成了四次迭代,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本得到验证,即将进入正式临床。公司的估值对比最初已上涨了十倍,但仍有众多知名机构争相领投。
小孙:唐博士的创业项目现在已经基本释放了大部分风险,这轮有几家头部机构已经确定了投资意向,投资额度非常紧张。唐博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可以让我们跟点。不过就是估值太高了,我们还能投吗?
官总:小孙,只要项目好,不怕估值高。这轮有大机构参与,投资金额也比较高,有足够的安全垫,我们一定要参与进去。不过他们的条款太宽松了,你去和唐博谈谈,回购能不能让他无限连带?
小孙:协议都是领投方在谈,我们提这个要求有点过分吧。
官总:小孙,我们不能盲从,要有独立判断的能力,跟投方也有提出合理要求的权利。你要多站在合伙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要为LP的资金负责任。
小孙:关键唐博融资很顺利,不可能同意我们这个条款的。
官总:小孙,要勇敢去尝试,万一他同意呢。如果唐博不同意,我们就按照领投方的条款来。
小孙:。。。。。。。
会后,小孙给唐博发微信委婉表达了对回购条款的诉求。
唐博:小孙,我拿你当兄弟,想带你飞,你却要害我。
小孙急忙发信息去辩解,却发现唐博已经把他拉黑。
后话
忙碌了一年的小孙,虽然一个项目没有投出去,但年终总结却写了几十页,满满的都是工作量。
官总:小孙,总结里面怎么没有唐博项目的复盘,咱们错失了一个十倍的项目,你就没有认真反思下吗?
小孙:会不会是咱们要求太多了,高风险的时候不敢投,低风险的时候还要保障条款。
官总:哪些都是表象,都是可以谈的。我觉得深层次的原因是你个人能力不足,尤其是沟通能力。错过了这个明星项目,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今年的投资任务又没有完成,LP都有意见了。你今年的年终奖就没有了,我这里有本《沟通圣经》,你拿回去好好学习下吧,争取明年多投几个项目。
小孙:。。。。。。
我是乌拉,一个想要悟道的生物医疗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