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入行已经五年,没有背景和资源,没有突出的业绩,仅仅是一个平凡的一级投资人。虽然平凡,但也觊觎伟大。值此五年之际,做些总结复盘,希望未来的五年能够发现并参与伟大的企业。专业内卷,天赋不足、身又惫懒,放弃科研之路,但又无创业之途。早期风险投资,可以接触最先进的行业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工作也比较自由,积累的专业知识也没有浪费,算是一个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所以入行的初衷,只是想要做一个自由的搬砖人,期望有朝一日能投中独角兽,实现财务自由。从业绩方面来看,自认为是达到了及格线。五年时间看了近两千个初创公司,线下走访了两百多家,业务尽调了二十多家,最终仅投出了一个小目标,虽有些许增值,但尚无上市及退出案例。
从能力上来看,主要聚焦在项目投资和投后管理,募资和退出能力缺失。投资业务日渐熟稔,前几年看得广而浅,最近一两年聚焦在几个细分领域,充分发挥专业及资源优势。在项目投资上交了一些学费,加深了对人性的理解,增加了对人的判断。此外在团队协作、沟通谈判、文案撰写等一些软实力方面也得到了提高。
强资源:一级投资超级依赖资源,漂亮的校友圈(项目源、募资)、广泛的行业资源(项目源、项目判断)、丰富的政商资源(投后管理、募资),至少要占一个,不然很难发展起来。总结起来,一级投资就是1.5流人才服务一流人才。我这个资源匮乏的不入流算是误入投资界,只能慢慢积累各种资源,后续发展要看机缘了。多见人:早期投资主要就是投人,优秀的团队才能提升创业成功的概率。所以对人的判断至关重要,教育背景、工作经验、过往业绩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较好鉴定,关键是意志力、执行力、格局、号召力、品性、气场等虚而玄的属性很难判断。这个能力只能通过线下多刷人,再经过时间的发酵,最终将好的创始人模型内化到大脑中,提升对人的直觉判断能力。生态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儿女各有生存之道,所以在整个投资生态圈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非常重要。头部机构抱团协作,腰尾机构补位捡漏。头部机构聚集着一流的人才、大量的耐心资本和丰富的行业资源,能最早见风起,最先接触一流的创业者,并以较大的概率投出伟大的企业。腰尾部机构要么依附于头部机构,补位参与到一流的企业投资中,要么就会寻找二流的团队跟随行业风口,要么就依赖自身行业资源做到少量赛道的触达。底层打工人改变不了腰尾机构的生态位,只能适应并在内部找准自己的生态位,聚焦赛道,建立头部机构合作渠道。不要脸:书越读越厚,脸皮越来越薄,但一级投资人不能要脸。明星项目,头部机构都要抢破头,有时甚至需要合伙人亲自下场。对于腰尾部机构投资人更不能在乎自家颜面了,多找一线机构交流获取信息,多渠道触达标的创始人。而且投资人还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尽调中刨根问底的发掘项目风险,谈判中面红耳赤的争取最大利益。投资人的不要脸,在于舍得放下身段,不害怕冲突。独立判断:投资赚取得就是信息差,如技术拐点判断的信息差、优秀团队的信息差、产品性能验证的信息差、公司内外部信息差、机构间的信息差等等。每个人获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基于同样的信息做出的决策也可能不一样,所以投资人要尽可能的收集多渠道的信息源,独立的进行项目判断。即便将来投资的项目失败,也可以快速溯源出哪个环节出现错误,进而优化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提高后续投资的胜率。价值导向:赚钱是价值变现的结果,但如果投资一个项目只是为了赚钱,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腰尾部机构投资一些跟风的项目,技术和产品没有差异化,加剧了内卷,消耗了资源,给社会和人类进步带不来任何价值,最终也不可能赚到大钱。所以一级投资还是要带些崇高的理想,要志存高远,投真创新、真需求,投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项目。展望
入行的初衷是找个理想的工作,但现实过于打脸。现在一级市场过度内卷,受大环境影响,机构在加速出清,投资人供大于求。
下一个五年,希望仍能在牌桌上,与优秀的人交流合作,做有意义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