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合作是人类繁衍的基石

文摘   财经   2024-03-10 21:03   广东  
最初阅读了《被讨厌的勇气》,才接触到阿德勒的思想,被其中的“三大课题”、”课题分离“等观点所吸引。《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探讨了自卑感的产生以及如何超越自卑感,获得人生意义的方法。近百年前出版的书籍,读来仍有收获。 
个体的意义在于不断奉献
阿德勒在书的开篇探索了生活的意义,指出追求仅利于个人的意义是不切实际的,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对他人的意义才是我们唯一的意义。生活的意义也就是我们的人生观,早期的生存环境会影响我们一生。早期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关爱或者过度溺爱,都有可能产生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会通过掠夺他人的资源来满足私欲。而接受正确引导,培养了合作能力的孩子,将来会较好完成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婚姻。
人生三大课题
友人在我们失败的时候给予安慰,在我们失落的时候给予鼓励,在我们寂寞的时候给予慰藉,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人活于世,不能不有朋友,尤其是二三挚友。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中,我们都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同类的兴趣,学会分享与合作
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一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各自分工不同。但是职业选择确实是个难题,好多人即便进入职场多年,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一头雾水。所以我们要尽早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挖掘他们未来在某些领域的工作天赋 
婚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夫妻双方共同组建一个家庭,是否能驶向远方,要看二者的配合度。阿德勒认为在爱情中,双方都想要获得安全感,都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被对方需要。有些家庭可能男主外女主内,全职妈妈全权负责子女教育和家务劳作,作为全家支柱的爸爸就不能在家里吆五喝六体现自己的优越感,而是要给妻子足够的尊重,让其感受到安全感,才能让婚姻长久。 
超越自卑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带有缺陷,亦或是成长于贫困或不幸的家庭中。长期的不幸遭遇让他们无力面对现实,很容易罹患自卑情结,进而过度追逐个人优越感来补偿自卑感。
身体残缺虽然是自卑的温床,但不会必然导致自卑。那些被宠坏的孩子或者被忽视的孩子,相比于身体残缺的孩子更不容易与外界合作。被宠坏的孩子认为世界都要围绕他们来转,他们的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被忽视的孩子则因为缺乏足够的关注,而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因此,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给与过多或过少的关注都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特别平凡而普通的一员,需要随时关心其他人。
家庭教育有时可能会缺失,这时就体现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老师要非常有耐心地去引导问题孩童,将他们从对自身的过度关注转移到他人身上,培养合作精神。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自卑,也会有各自的优越感目标。早期家庭或学校教育不当可能导致孩子寻找错误的优越感目标,从而走上失败甚至犯罪的道路。我们要给予孩子希望的力量,训练他们的合作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和勇气,将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可以轻松面对生活的困难。当然,不仅是孩子,对于处于逆境的朋友或家人,我们都应给与足够的支持,让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在社会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悟啦无
读万卷书,赏千里景,赚百两银,得十分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