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给一位创业公司的CTO做高管教练, 发现他在跟人沟通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喜欢“对抗式沟通”。
比如,在项目协调中,
有下属发表不同的意见,他总是习惯性逐条反驳,从各个方面证明下属是错的。
有人向他反映项目推进中的难度,他也会直接回怼“大家不要再强调困难了,哪个工作没有困难…”
这种粗暴的沟通方式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很多人不愿和他多做交流,有问题就忍着,忍不住就直接辞职,整个团队严重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告诉这位CTO,他的这种对抗式沟通,越来越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不仅很难取得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真正高情商的人都要懂得以下几点:
1
沟通,从来不是跟人争对错
”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本质上说就是双方互相把对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而沟通的目的,是信息交换、是达成某种共识、是让我们知道在某件事物的观察上,还有其他的视角和认知,但唯独不应包括“争个高下输赢”。
杨绛在《我们仨》一书中,谈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她和钱锺书先生在出国的轮船曾大吵一架,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杨绛认为钱先生发音带乡音,钱先生不服气,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杨绛也同样回敬了很多伤人的话。后来请同船的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做评判。最后的“结论”是,杨绛是对的,钱先生是错的。但杨绛并没有因为赢了而高兴,反而觉得因为这样的事情争论对错,很无趣,也很不开心。
所有的沟通都包含两个重要因素:内容与方式。前者是需要沟通的问题本身,后者是沟通的形式、语气、态度等。相对于内容,人们更容易记住讨论的过程、互动的氛围,和当下的感受。
而且,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总是在潜意识当中,防止别人对自己进行贬低或否定。当在沟通过程中不自觉开启这个保护机制时,我们的沟通就会失去焦点,而是被一些无意义的情绪给带偏,从而忘了我们为何而沟通,想取得的效果是什么。
作家周国平说过:“人,要有不较劲的智慧。”我们身在职场也是如此,坚持目标导向,不争对错,应该成为成熟管理者坚守的一个重要准则。遇到爱钻牛角尖的人,如果始终跟随他的“正确”逻辑起舞,永远有讲不完的道理,何必如此内耗呢?真正聪明的人,明白眼界不同不必争辩,层次不同无需纠缠。人生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灰度”;道理也不是非对即错,没必要花大把时间挣个无谓的“输赢”。
很多销售都有一个很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客诉,即客户的投诉,退费的诉求。一些销售不愿意去处理这类事情,一是面对客户的各种不满,销售也很难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二是如果这类事情处理不当,很容易就会引爆客户的情绪。但这样的担心并不会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客诉就代表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客户主观感受到的,还是客观存在的。销售与其去纠缠问题的对错,不如去搞清晰问题;与其花时间去辩论谁对谁错,不如和客户沟通,如何解决它。纠结问题,销售与客户就是“敌人”,探讨目标,销售与客户则是“盟友”。
沟通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在语言上一较高下,或证明谁更有道理,而是要放下自己的执念,互相了解彼此的诉求,理解对方的感受,并以此建立价值或情感的连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这才是有效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2
沟通高手,让人很舒服
”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两只猩猩,分别放进两个挂满镜子的房间里。第一只性情比较温顺猩猩,在房间里呆了三天,离开时情绪稳定愉悦。而第二只猩猩性情比较暴躁,在实验的这三天,一直怒不可遏、失控抓狂,离开房间时更是处在崩溃的边缘。
心理学家认为,这两只猩猩的表现之所以如此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第一只猩猩性格温和,能跟镜子中同样友善的“伙伴”们愉快相处;而第二只猩猩则急躁好斗,从开始进入房间,就已经被镜子中同样充满“戾气”的自己给激怒了,于是陷入了无休止的对抗循环,以至于抓狂崩溃。
拿破仑有句名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在人与人的沟通中,千万不要像第二只猩猩一样,一味逞强争胜、好勇斗狠,那样既不能让对方感到舒服,而且会被这种“戾气”和“暴躁”所反噬,最终让自己也很“不舒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提出著名的“共情理论”,强调要能够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人的处境,并对他人所经历的事物感同身受。现实中所有智慧的沟通高手,都是共情高手,他不仅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更知道如何表达才能让对方更舒服、更能听得进去。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有一位女秘书,虽然人长得很漂亮,但工作上却总是出错。一天,女秘书走进办公室,柯立芝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和你的外形相得益彰。”女秘书听了非常开心,但柯立芝马上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而且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被总统“点”了以后,漂亮女秘书从此在工作中就很少再犯错了。后来,柯立芝的朋友听说了这事,就好奇地问他:“你的这个沟通方式太妙了,是怎样想出来的?”柯立芝回答:“这很简单,就像理发师给人刮胡子,要先给对方涂肥皂水,目的就是为了刮起来让人感觉不到疼。”柯立芝的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为“肥皂水哲学”,成为人际沟通中的经典案例和理论。
余秋雨先生说过:“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沟通中遇到问题或分歧,不要总想着教训或指责对方,那样会太刺耳,会让对方不舒服,即使你说得再有道理,对方也不一定能听进去。而成熟有智慧的人,会在挑错或指责前,考虑对方的尊严和情绪,在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要求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消除对自己的抵触和不满,从而让自己的想法得以贯彻和落实,既彰显了自己的格局能力,又顾全了对方的面子尊严,渡人又渡己。
3
高情商的人,都有“二元思维模式”
”
大哲学家康德说过:“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这也是人与人沟通中最应该秉持的原则之一。但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却往往轻率地以“三观不合”为理由,要么关上了和别人沟通的大门,要么让沟通不欢而散,失去了意义。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段关于“什么是真正的三观不合”的解释: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这才是三观不合。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喜欢在大排档里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却说那玩意死贵,你可真矫情。这就是三观不合。我对此非常认同,真正的三观不合,不是大家观点、思路不同,而是对别人的看法、意见不包容、不尊重。
心理学上把人的思维认知分为“一元思维模式”和“二元思维模式”两种。
一元思维模式,通常是指单一的、线性的思考方式,它倾向于从单一的角度或维度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种解决方式,在这些人看来,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不能接受的。而拥有"二元思维模式"的人,则明显比前者更懂得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更了解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意义,也更具包容性,更知道互相尊重。
鲁迅先生和林语堂先生都是五四时期的文化巨匠,但两人性格却大相径庭,在对当时社会舆论的塑造和表达上,也持有不同的观点。林语堂主张要借助幽默、性灵闲适,来含蓄地表达对环境的不满。而鲁迅却认为,在反动派屠刀下,中国没有幽默可言。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必须要用手中的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观念的不同,虽然让两人渐行渐远,但并没有因此失掉对彼此的尊重。鲁迅去世后,林语堂则写下这样的话“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吾始终敬鲁迅……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用“二元思维模式”和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沟通,不以己度人,不唯我独尊,才是真正的成熟和睿智。
都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把别人的钱放在自己口袋中,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入别人的脑袋中。实现这两件“最难”的事,其实都离不开高情商的沟通,无论生活中还是职场管理中,不对抗、多共情、多包容的沟通方式,都能让我们从人性深处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达成沟通目标。大家不妨多试试。
- END -
10月 南京站 第三阶段组织领导力 《职业经理人企业增长运营7.0》 助力老板、总经理、校长、园长、总监 2024年绩效达标 【限时折扣】 9月30日前报名 最高立减 2640元/人 2024最后一场,错过等明年 扫码联系客服 索取大纲和优惠报名
主编推荐阅读
2、“我真的不想打电话”:销售80%的情绪问题,都是能力问题
3、我见过最用心的销售,不是疯狂打电话,不是背各种话术,更不是无休止加班,而是......
5、“今天就定下来吧”:大胆的去逼单,脆弱的不是客户,而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