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原型研究”驱动品牌创新(上)——认识神奇的15原型

创业   职场   2024-09-29 17:32   江苏  

写在前边:本文要向大家介绍洞察力营销方法论(又名SDi方法论)当中,最为核心且重要的一种消费者洞察方法——品牌原型研究。

该方法从荣格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发展而来,其底层逻辑是,通过洞察目标消费者在特定市场中偏爱的“原型”(形象),来识别该市场中被压抑、被忽视了的用户情感、文化需求,从而为品牌的文化定位或者传播、运营提供指引。

本文分上下篇,上篇主要介绍品牌原型的概念,以及洞察力营销方法论所归纳出的15类原型(更多细节,请参阅《洞察力2.0:驱动营销新增长》一书)。

———以下为正文———

为了向大家更好地介绍“品牌原型研究”,这一探查目标用户情感文化需求的消费者洞察方法,我们首先需要聊聊与之相关的“品牌形象”话题。

品牌形象与用户的情感文化需求,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对此,我时常会想起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以威士忌品牌为例说过的一段话:

“为什么有些人选择Jack Daniel's,而另一些人喝Grand Dad或者Taylor牌的威士忌呢?难道他们一一品尝并比较了口感吗?别逗了!事实上是这三个品牌的形象各异,分别吸引了不同的人。人们品尝的不是威士忌,而是形象。”
《奥格威谈广告》

在我看来,奥格威这段话委婉地点出了,承载着特定文化的品牌形象本身,就能满足到顾客的感性需求。

具体来说,人们往往能够在一瞬间,迅速感知某个形象背后的文化含义,而对于那些契合自己感性需求的形象,自然就会投入更多关注。借中国文化中的“形神兼备”来说,品牌形象是“形”,而品牌文化则是“神”,品牌形象是品牌文化得以呈现,得以被消费者感知的载体。

品牌借助形象来传达文化,满足需求。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品牌形象虽然可以被单独讨论,但它却隶属于品牌文化。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就必然会选择与之相符的形象一样,留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品牌亦然,品牌形象也是品牌文化在现实中的反映。

你可能会好奇,品牌形象与品牌文化的这层对应关系,对文化需求洞察又有什么帮助呢?

答案是——既然这两者是对应的,某个形象必然会反映出它所属的文化。那么,如果我们能先洞察到用户偏爱的形象,不就有机会推测出背后的文化需求了吗?请注意,这其实就是品牌原型研究的核心逻辑所在了。

上述说法听上去简单,但具体如何操作呢?这里面的“线头”很多,需要一步一步详细拆解。从哪儿开始呢?我想我们最好还是回到源头,先从“原型”这个概念说起。

请注意,本书中所说的“原型”(Archetype),是一个荣格心理学中的专业术语。对这个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发扬光大的概念,在我看来,大家不妨将其简单理解为,其实就是人类基于往昔的典型生活经历,通过代代遗传,而在后人潜意识中“植入”的一系列意象、角色。

特定经历发生的次数越多,相关意象(角色)也就被植入得越牢固。

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原型的“存储”位置,是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因此它们常常会通过“梦”呈现出来。

举例来说,大多数人都做过那种“从高空坠落”的梦,而之所以如此,其实正是因为我们的灵长类祖先,曾有过无数次从树上掉落的典型经历,于是才在人们心中镂刻了这种“坠落原型”,以利于人类形成“恐高”的先天倾向。

由此,切换到生物学视角来看,“原型”的作用也就非常明显了——它能使人类从降生起,就携带有某些祖先智慧,从而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存概率。

比如,在荣格提到的一系列原型中,有一种叫做“智慧老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原型呢?其实正是因为从远古开始,人类就有过无数次向长辈求教的典型生活经历。无论是在部落中,还是村子里,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就总是会想到,一定有某个见多识广的老者知道些什么。

这种经历被重复得如此之多,以至于这千千万万个老者的形象,就被凝结成了潜意识中的“智慧老人”,以便后世子孙,也能够承袭这种“困难时求教于长者”的生活智慧。

你可能会纳闷,如果人类祖先要向后代传递信息,用语言不是更方便吗?为什么要通过意象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作为一种跨越种族的原始信息,“原型”的诞生要远远早于语言文字的形成。而这也恰恰解释了,在语言文字诞生后,原本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的原型,也就从梦境中,越来越频繁地流入到文化作品中了。

正像《千面英雄》作者约瑟夫·坎贝尔所指出的:“神话是众人的梦,而梦是私人的神话。 而这也正是荣格认为,全世界的神话、童话与梦一样,都是“原型”最主要的载体的原因。

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语言,文化却高度相通?为什么“英雄”会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为什么东西方剧作家素未谋面,作品却异曲同工?荣格的观点,能够让我们借由心理学的蹊径瞥见某种答案,那就是虽然语言文化各异,但人类共同的进化历程,却在我们潜意识中镂刻了相同的原型。

这是一笔由全人类共享,且仍在不断传承着的伟大心理遗产,因此被不断呈现于世界文化之林。

事实上,某种“原型”所属的生活经历被重复得越多,对人类生存发展越重要,它被文化呈现的频次就越高。

举例来说,在每种文化中,都不会缺乏刚才提到的“智慧老人”原型:从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到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尤达大师”;从漫画《七龙珠》里的“龟仙人”,到动画片《蓝精灵》里的“蓝爸爸”,这些其实都是文化作品对“智慧老人”的一再呈现。

从这个角度看,一系列原型,恰恰是人类典型生活经历与欲望的“缩影”。

前边我们谈到,人们会关注能满足自己感性需求的形象,如果用“原型”的逻辑来推敲,我想正是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的生活现状与内心需求,由于契合了人类过往的典型经历与欲望,因此会激活潜意识中的对应原型,此时就会发生心理层面的“缩影放大”现象——潜意识中的相关原型被放大、提亮,于是我们就会对隶属于此原型的形象更加敏感。

举例来说,求学阶段的人们会对“智者”形象敏感,正是因为我们的求学经历,与人类往昔无数次向长辈学习,渴望获得技能的经历相重合,于是潜意识中的“智者”原型被激活。

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对“英雄”形象产生认同,则是因为此时的生活境遇,又与人类祖先无数次面对外部机遇,渴望改变现实的情境、心态相重合,于是“英雄”原型被提亮。

这其实就是研究用户偏爱的原型形象,我们就有机会“逆向探查”其内心需求的依据。

在认识到原型对消费者洞察的巨大价值后,近几年,以荣格原型思想为核心,总结前人思想精华(尤其是卡罗尔·皮尔森、玛格丽特·马克、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对“原型”概念的丰富与发展),经过持续思考,洞察力方法论(SDi)正式归纳出了“DRN品牌十五原型”(简称“十五原型”,如图所示),并将其运用到了众多咨询项目当中。

要了解通过原型研究,洞察用户文化需求的方法,我们得先知道重要的原型都有哪些,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品牌十五原型”的具体内容。

首先,与市场上原有的“品牌原型”类内容有本质不同的一点是,洞察力方法论以中国文化中的“儒”、“道”文化为两极,以汽车驾驶中的“进”、“退”、“空”三个档位为象征,对众多原型做了“D”、“R”、“N”三大类型的划分。

具体来说,其中“D”类原型,是以“Drive”(驾驶、驱动)为象征的,主张拼搏进取的一系列原型,在文化上,是与儒家文化“积极有为”的哲学观相呼应的;

“R”类原型,是以“Reverse”(倒车、反向)为象征的,主张返回与放松的原型,在文化上,是与道家文化“洒脱无为”的哲学观相呼应的;

“N”系列原型,则是以“Neutral”(中立、空挡)为象征的,在“D”、“R”两者间,并无明确态度倾向的一系列原型。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

首先,这是因为进行原型研究,本身就是为了洞察用户的文化需求,而从中国文化的观念来看,我们内心的文化需求也无外乎是“阴阳之道”——积极作为与闲适无为;努力不懈与及时行乐;迁就他人与自由超脱,人们总是在这两极之间,寻找着让自己安适的位置。

因此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阴阳”观念,恰好可以给原型研究带来宏观指引。

比如,在对目标市场展开原型研究时,“DRN”分类会首先要求大家思考,目前市场中的品牌原型主要集中在哪个大类上?某个方向过于集中,其它方向上的感性需求就有可能会被忽略。

“D”原型主导的市场(也即主流品牌的原型大多属于“D”类),可能会过于严肃;“R”原型主导的市场,可能会过于松弛;而“N”原型主导的市场,则可能会让人觉得缺乏态度。基于这些研究,我们就能对用户的文化需求,先获得一个大方向上的判断(下一篇将有专门案例说明)。

其次,正如将“原型”发扬光大的荣格本人,也曾从中国文化的“易经”中获益良多一样,洞察力方法论对原型进行上述划分,正是希望在营销层面,将西方的原型概念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从而与在创制上,同样基于中国文化的洞察力营销方法论完美契合,以便为更多中国本土品牌的营销创新提供帮助。

基于“DRN”分类,下面向大家介绍“品牌十五原型”的具体构成。让我们先从“D”系列开始:

1.英雄:英雄是原型世界中最常见的“原住民”,从金庸笔下的大侠郭靖,到好莱坞电影中的“超人”,英雄原型极其普遍。“英雄”有强烈的目标感,渴望改变现实。耐克、红牛是典型的英雄原型品牌。

2.创造者:创造者可能是杰出的发明家,也可能是卓越的艺术家。正如乔布斯所言:“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者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来表达自己深层的感受。”创造者渴望改变世界,留下痕迹,苹果、戴森是典型的创造者原型品牌。

3.探索者:探索者始终对探究未知抱有热情,该原型有不同层次,初级探索者心中满载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而高级探索者则热衷于求索特定领域。North Face、JEEP、路虎是典型的探索者原型品牌。

4.王者:这是一个渴望“建立秩序、管理事物”的原型,代表品牌如奔驰、劳力士等。

5.照顾者:照顾者渴望给人以无微不至的呵护,典型品牌如海底捞、沃尔沃、帮宝适等。“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的广告语,体现了照顾者原型品牌的典型口吻。

6.情人:在德芙与绿箭的广告中,男女主角总是在浪漫约会,它们是典型的“情人原型”品牌。情人原型对应着“提升魅力,体验神秘浪漫,建立亲密关系”的感性诉求。与“英雄”类似,由于对应了普适的基础欲望,因此,“情人”也是商业领域中运用最广的一类原型,在巧克力、化妆品、珠宝首饰、女性内衣等品类长期制霸,代表品牌如“维多利亚的秘密”等。

说完了“D”系列,让我们再来看看与之相对的“R”系列原型:

7.叛逆者:R系列与D系列截然相反,这一点在“叛逆者”身上体现得颇为明显。与“英雄”不同,在东方文化中,从桀骜不驯的狂生,到退隐山林的闲士,从金庸笔下的令狐冲,到《篮球飞人》里的樱木花道,叛逆者大多我行我素、洒脱不羁,不求功成名就,但求活出个性。哈雷摩托、MINI是典型的“叛逆者”品牌。

8.凡夫俗子(又称“普通人”原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凡夫俗子”原型近年来快速崛起。该原型与人们渴望简单、轻松的需求相关,当感到“鸭梨山大”或遭遇人生挫折时,人们心中的“凡夫俗子”就会活跃起来。文化作品中,《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商业世界中的优衣库、小米、江小白等,都是各具特色的“凡夫俗子”。

9.玩乐者:这是把人生视为游戏,重视及时行乐,热衷于恶作剧的一类原型。金庸小说里的老顽童,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以及品牌世界中的维珍、M&M’s、趣多多、小茗同学都是典型的“玩乐者”。与“凡夫俗子”一样,当感到紧张与压力时,人们心中的“玩乐者”就会趋于活跃。

10.天真者:在大家熟悉的武侠剧中,“张三丰”这个角色也会被称为“张真人”,“真人”是道家文化对存养本性之人的尊称。与道家文化相呼应,忠于自我、拒绝复杂、追寻本真是“天真者”的独特标签。天真者分不同层次,初级天真者是那些赤子之心未受侵扰的人,像是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而高层次天真者则是那些阅尽千帆,理解复杂,却又重新选择天真的人。怡宝、农夫山泉、内外、MUJI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天真者”。

最后再来看看“N”系列的五个原型。

11. 伙伴:N系列代表“中立”和“空”,其态度具有不同可能性,就像“伙伴”原型,既可以是我们奋进路上的助手,也可以是人们归家途中的慰藉一样。善良的马,忠诚的狗,都是伙伴原型的典型。伙伴原型对应了我们想要排遣孤独,寻求依靠,建立真挚友谊的感性诉求,《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功夫熊猫》里的悍娇虎、《花木兰》里的木须龙,这些都是经典的伙伴原型。典型的伙伴原型品牌包括百威、大宝、三只松鼠等。

12. 智者(又称“智慧老人”原型):这又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原型,低层次的智者是身负技艺的专家,而高层次的智者,则是通达人生智慧的人。在商业领域,智者原型被普遍运用于医疗、教育、咨询服务,以及其它众多强调知识、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品类。

13.魔法师:就像魔术总是给人惊喜一样,魔法师原型由“希望摆脱无趣、渴望体验神奇、释放想象力”的感性诉求所驱动。比如,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职业技能方面渴望有“速成Buff”(游戏中的“增益魔法”),这就是魔法师原型对应的需求。哈利波特、哆啦A梦是文化中最典型的“魔法师”,而只要咬上一口,就能让身体焕发出强大动能的士力架,则是魔法师原型的代表品牌。

14.贵族:在文化中,贵族是荣耀与地位的象征,该原型与人们渴望体现身份、地位与独特品味的感性需求相关。卡地亚、路易威登是其典型。

15.土著(又称“原住民”原型):“土著”代表神秘与本土风情,对应着人们渴望在某地(或就某物),获得最“原汁原味”体验的需求。该原型适用于那些独具地方特色,拥有“古老神秘配方”或独特工艺的品牌,如“老干妈”等。

汇总上述所有信息,最后,让我们结合下图,来对“原型”最重要的两点营销价值进行一个总结。

1、在“洞察”层,调研目标用户偏爱的原型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探查用户文化需求,从而帮助品牌“发现”适合的品牌文化定位,同时确定自己的品牌原型。

2、一旦品牌设定了适合自己的品牌原型,就可以用它来指导“表达”了。比如,无论是挑选代言人,拍广告,还是撰写新媒体内容,从业者都要想一想,怎样做才能更符合自己品牌的“人设”(即原型)。

简单来说,品牌原型与品牌文化相叠加,就能为品牌“表达”提供双重指引,以利于品牌真正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进而在“植入”层,构建出清晰的品牌认知。

—————

写在最后:国庆假期可能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利用大块时间来读书的好时机!最近我的感悟之一是,在全球多地掀起降息潮,企业年末或将面临全新增长契机的大背景下,建议大家赶紧阅读《洞察力2.0》,并重点关注其中的“文化需求洞察”与“营销心理学运用”这两部分内容,以便在节后马上将相关的策略、方法运用在你的运营与传播创新当中!2024年最后一季度,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斩获,而非空手而归。

宇见
洞察力营销专家、宇见品牌咨询创立者、洞察力营销方法论提出者、《洞察力》系列作者 、阿里巴巴数据科学家大赛营销导师、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特约导师,曾服务李宁YOUNG、vivo等众多知名品牌,现为企业提供基于洞察力营销方法论的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