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人行
中国散文网
解顺民 董建盛 王军
作 品 展 示
欲老未老
新疆 解顺民
从退休那一刻起,你便站到了欲老未老的行列。
别人在对你的称呼时会自然而然地加上一个老字,诸如老王老李老张之类的。自己果真老了吗?对照对老年的定义和依然燃烧着的生命和激情,这个年龄段着实让你感到有点尴尬——身后留下的那一串走过激情岁月的足迹已经渐行渐远,风吹过,将永远封存在永久的记忆里;脚前是一条宽阔而流不尽的人生长河的支流,即便在心里或多或少隐藏着新的危机感,须得继续充满斗志、提振精力渡过去到达彼岸才算是真正迈入了“一身轻”的老年。
所以,你现在只是欲老而未老。
人场上,一群要好的朋友小聚,见面的第一时间除了握手道安之外,对方向你说的第一句准是“你现在好了,忙活了半辈子,退了,轻松了;又儿孙满堂的,该享受天伦之乐了。”等类似的话语。你听罢会不失礼节地点着头笑一笑。是的,理应如此。
是啊,为了理应如此,你尽量洗脱浑身的“职业病”,无法回避和摆脱地开始涉水渡河——鸟儿在头顶飞旋歌唱;漫游的鱼儿与你伴行;溅起的涟漪依然是那么的诱人;浪花的呼唤依然是那么令人欢喜;即便触碰到暗藏汹涌的旋涡,你也是仰天一笑,从容地想,会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付它们。
每天,你会沿袭多年的习惯按时早起,一如既往地走进院子里的小花池里,弯着腰或蹲下身子,尽情享受被她们簇拥着的喜悦和欢欣。你喜爱她们的万紫千红,馥郁芳香。更加赞赏她们的争奇斗艳。尤其欣赏那些偷偷绽放的或正在绽放的花朵,含着羞含着微笑,就像当年第一次走进办公室的情景……你会和她们一起沐浴湿漉漉的晨曦,一起等待蜂拥而至的蜜蜂和蝴蝶,还有初升的朝霞和太阳。
你也会带着愉悦的心情随清凉的晨风在院子遛步,不时仰望半空中飞旋的鸽子和小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唱,节奏般伸张双臂、踢踢腿,扭扭腰和屁股……生命在于运动着实让你折服。这不,以前凸起的肚子已经收缩了不少。脚步也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
然后呢?你似乎听到了房间里传出的定时的响铃声和细碎的脚步声。灯光下,妻子小美一边梳洗打扮一边催促着刚满五岁的小孙子起床。你仿佛看到了她那爬上皱纹的额头和花白的头发。那是上有老下有小为家日益操劳的缩影。也是自己多年以来埋在心里的隐痛。之前的忽略也好或顾及不到也罢都已经过去,现在觉得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协助妻子共建美好和温馨的家。
你急忙去小菜园摘些做早餐需用的菜,再到小果园摘些鲜活的果子,就一头扎进小厨房,开始尝试摆弄一家人吃的早餐——小米粥、南瓜小饼、凉拌黄瓜、凉拌白萝卜、爆炒生菜、蒜泥茄子……这样,完成的一顿早餐,平淡而有营养。开心而又满足。
“爷爷,吃饭啦!”随着小孙子亲昵的叫声,你乐呵呵端出自己的“杰作”摆在桌面,享受着一家人聚在小小的餐桌上一起吃饭的幸福和香甜。平日里缺少的沟通和交流也多了起来,你说你的,他说他的,大事小事,开心的烦心的,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汇成一曲该有的家的交响乐。
看下时间,你拿起小孙子的书包而不再是公文包,开始取代妻子送小孙子上学去。一路的问答和小同伴们的欢声笑语,足以使你又享受到了一直追忆的童年。目送着小孙子和他的同学们蹦蹦跳跳地走进“城堡”,你会主动和老师及那些爷爷奶奶们亲切地攀谈和交流,更多掌握关于小孙子的培育、学习以及成长的知识和奥秘。
这会儿,你坐到电脑前喝着妻子泡好的茶开始浏览当天的新闻。而大多的时间里,你会抽着烟,打开厚厚的封尘已久的日记,那些清晰的记忆和想象的空间驱使你构思一些小东小西,写出来——那里有你的家,有你的梦,有一片厮守的净土,有释放的灵魂……
你每天会主动地帮助妻子一起收拾家务。即便动作是那么的笨拙。擦洗是那么的粗糙。摆放是那么的杂乱无章。但妻子每次投来的目光总是含情脉脉,含着对你着实的褒奖。
隔三岔五,你和妻子一起说笑地来到小菜园或小果园里,采摘、浇水、施肥、除草、打叉、对花、捉虫子、追蝴蝶……被赶走的一只松鼠潜伏在草中,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移动的身影。机会来了,它会飞快地爬上核桃树盗采一个青涩的核桃,然后飞快地离去,过会又飞快地再来……多像馋嘴的小孙子啊。
有时,你不由自主地站在窗前,去遥望窗外翠绿的南山——深处,一顶洁白的毡房醒目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包上,被葱葱的绿包裹着,神秘而孤感。毡房里住着一户牧民,曾经是你工作时的扶贫结亲户,一场可恶的病魔几乎夺走了他们的一切。但在你和同事们的几年间的帮扶下终于拨开云雾重见阳光。现在一切可好?
你的瞳孔闪映出那一幅熟悉的诗画:蓝天、白云和阳光下,山花在浪漫地开放,牛羊马儿在悠悠地吃草,调皮的小狗上蹿下跳追逐着戏弄的蝴蝶,骑在马背上的牧羊人用阿肯弹唱着一支激情的牧歌:“当晨风和啼鸟催醒了你的甜梦,东方的天空已泛起曙光;灯光下,你的爱人挥汗如雨,正在酿制醇香的酥油和奶酒;放牧的人啊,新的一天已经来到,跨上你心爱的马,弹起冬不拉,广阔的草原是你释放的乐园……”
你又一次被悠扬动听的歌声陶醉,心想着一定抽个时间过去看看他们。
节假日,你会带着一家人去旅行——登长城;游故宫;踩沙滩;爬华山;拍巴音布鲁克九曲十八弯的日出或日落;站在雄奇而壮美的那拉提空中草原看云和雾;瞧太平洋最后一滴眼泪……
渐渐地,你发现,过去由于忙碌其他而被忽视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重新汇聚在你的身边。居家生活的乐章开始延绵不断地散发着浓浓的人间烟火的味道。而牵绊中牵出无尽的幸福和美好也渐渐变得海阔天空起来。至于绊,谁家的烟囱不冒烟?
日子一天连着一天过。
居家生活的音符如同跳动的心脉,有节奏无休止地把情趣和乐章写满。你每天像过去研判和解读文件一样,细心解读和触摸家和居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中寻觅出自己生命延续的价值和意义,让幸福继续。
胡杨之风
山东省 董建盛
一
历千年生而不死兮,多百难之艰。
历千年死而不倒兮,英气贯长虹。
历千年倒而不朽兮,荏苒蹉跎。
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蜚声满誉。
惟绝伦之所美兮,贵奉献多而寡欲少取。
胡杨之风,吾辈知否?
这是对胡杨树种的真实写照,更是对胡杨之风的由衷赞美!
吟咏着这赞颂胡杨的千古绝唱,不禁令人动容,令人敬佩!
二
我赞美胡杨树!赞美她俊逸不凡的风姿!
胡杨,维吾尔语称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诚然,在那寸草不生的戈壁尽头,在那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胡杨,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从难以合抱的老树,到不及盈握的小苗,从嫩芽绽放到葱茏翠绿,从金叶满目到落叶无痕,无不展示着瑰丽的画卷!
每到春日,东风荡漾,万物复苏,胡杨也长出嫩芽,生发新绿,装点着片片荒漠。
夏季到来,胡杨的叶子由小变大,给沙漠增添了一道道绮丽秀颖的绿色风景。那些年幼的叶子细长,像少女的柳眉,美丽而有朝气;年长的叶子多为椭圆,给人以丰腴成熟之感。更有趣的是,年长的树上长着形态不同的叶子,她们和谐共生,相依相伴。
时至深秋,风霜寒意使胡杨脱去了绿色行装,换上了黄色外衣,胡杨变得一片金黄,璀璨夺目,进入了一年中最绚丽、最唯美、最动人的时节!一棵棵染黄的胡杨,汇聚成金色的海洋,每当微风吹来,涌起层层波浪。若有阳光照射、蓝天映衬、碧水倒影,片片黄叶愈加动人心魄,棵棵胡杨愈加撩人心房!待到夕阳西下时,那温暖的霞光,把胡杨照射得妖娆秀丽、澄澈明亮、典雅辉煌!徜徉其中,仿佛置身童话仙境,奇妙绝伦,真正让你感受到那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恬美意境!这是深秋时节极为罕见的视觉盛宴,是大自然赐予苍茫沙海的最高奖赏!
隆冬时节,那一棵棵顽强屹立的胡杨,成了浩瀚沙漠中一道道奇特迷人的风景。此时的胡杨,片叶无存,姿态毕现:立如佛塔高耸,伸如少女起舞,卧如蛟龙出海,蹲如威虎下山,……鬼斧神工,气韵横生。那神态,那气魄,腾越沙漠,横亘苍穹,大有“龙腾虎跃震乾坤”之势。驻足其间,足以让你沉醉和惊叹!
三
我敬佩胡杨树!敬佩她坚强不屈的风骨!
物竞天择,天道有常,适者生存,坚者自强。胡杨,生长于荒漠地区,具有惊人的耐热、耐寒、耐盐碱、抗风沙、抗干旱的能力,被誉为“沙漠英雄树”。
胡杨的根系,盘根错节,密织如网,异常发达,纵横绵延几十米,可达自身树高的数倍,因而,可使胡杨在肆虐不羁的沙暴中,“风雨不动安如山”!
为适应荒漠地区极端干旱的环境,胡杨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生长在大树老枝上的叶片却圆润如杨,而且,叶革质化,枝上长毛,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阻止体内水分流失,故又有“变叶杨”和“异叶杨”之称。此外,异常发达的胡杨根系,可吸收深层沙子表面因昼夜温差巨大而形成的小小露珠,供生长需要。
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胡杨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是钠盐贮存器,均可吸收和贮存很多盐分,并可通过茎、叶表面的泌腺排泄盐分。因此,当体内盐分过多时,可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出体外,并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人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因此,胡杨的耐盐碱能力很强。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胡杨为了生存,长出大小不同的叶子:宽大的叶子能充分享受阳光的照耀,吸收多种养分;细小的叶子能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不仅如此,叶片上还有蜡质,能锁住每滴水分。因此,胡杨十分耐热,可适应45℃的极端高温。
异常发达的根系和大小多变的叶片,是胡杨耐寒的主要“利器”,这是胡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一种特殊本领。因此,胡杨十分耐寒,可适应-40℃的极端低温。
胡杨就是这样:在沙暴中屹立,在干旱中生长,在酷暑中挺拔,在严寒中昂扬,无畏无惧,自立自强,风骨凛凛,气韵铿锵,正所谓:“大漠茫茫沙吻天,扎根远古数千年。炎炎酷夏随风舞,凛凛寒冬伴雪眠。笑傲荒丘枕戈壁,鄙夷涸辙望云川。铮铮铁骨何曾惧,岁月沧桑志亦坚。”
四
我歌唱胡杨树!歌唱她忠贞不渝的风范!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无论生存环境多么严酷,对于生她养她的那片土地,她总是坚守信念,矢志不移。
面对肆虐的沙暴、极端的干旱、难耐的酷暑、刺骨的严寒,胡杨从不恨地怨天,从不叫苦喊冤,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坚守,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改善荒漠的生态环境。
可以说,千百年来,没有哪种植物,能像胡杨那样,毅然坚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顽强坚韧、任劳任怨、矢志不渝地守护着一片片贫瘠而荒芜的边关大漠,因此,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
在我国新疆、内蒙古和甘肃西部等地区的戈壁沙漠,一棵棵胡杨树,就像一个个边防战士;一片片胡杨林,犹如一座座绿色长城,不仅改善了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还成了这些地方的四季牧场和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是这些地方农牧业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的天然屏障,实乃“奉献多而寡欲少取”。
胡杨,不仅对那片土地忠诚奉献,还对她的伙伴赤诚相见。君不见,一棵干枯千年的胡杨,与一棵枝繁叶茂的胡杨,俨然一对情侣,相互依偎在一起。游览到此的人们,无不驻足欣赏,连连赞叹!这是伟大的爱情见证,生死在一起,永远不分离,紧紧相偎依,温暖我和你!至此,不禁令人想起金代文学家元好问那首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不仅人类能如此忠诚,动物(大雁)能如此忠诚,就连植物(胡杨)也能如此忠诚!这是何等的痴情!何等的壮美!何等的浪漫!
五
胡杨,是在6500多万年前即已在地球上生存的古老树种。全世界90%的胡杨生长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生长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生长在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称为“极旱荒漠”“死亡之海”。胡杨能在这种生态环境极其严酷的地方生长繁衍,不能不说是“生命的传奇”“生命的神话”!
胡杨,用俊逸不凡的风姿,演绎着神奇与美丽;用坚强不屈的风骨,诠释着执着与刚毅;用忠贞不渝的风范,润泽着沙漠与戈壁!
胡杨之风,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我们不正需要这种“胡杨之风”吗?!
气壮山河马鞍山
山东省 王军
全国各地,名马鞍山的山有许多,而山东省淄博市的马鞍山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史册。
这座马鞍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淄河上游南岸。
初秋时节,笔者初访马鞍山。沿淄河而行,只见这里群山连绵,无数村庄错落在淄河两岸,处处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从淄河边远远眺望,马鞍山山腰以上,一东一西两座石峰拔地而起,两峰间微微凹陷,状似马鞍。
一路无话,进入景区,马鞍山松林密布,野花争艳,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春秋战国时期,马鞍山曾是齐国边关重寨,千百年过去,山上至今还保存有古城墙、兵营等遗址。
笔者从东峰下的御门阁沿石阶而上,来到天梯。天梯位于东峰西南,是一条在陡峭的悬崖边上凿出的石阶路,有台阶132级,宽不过两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天梯顶端凌空筑有南天门。过去,天梯是上山顶的唯一通路,地势非常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天梯登上南天门,只见山顶狭长,面积不大,东西两个山头上,东峰建有玉皇殿,西峰建有碧霞祠,山腰处有钟楼、鼓楼。
伫立东峰纵目远眺,只见蓝天如洗,白云叆叇,层峦叠嶂,翠列如屏。淄河如一条碧蓝的丝带盘旋曲绕在山谷间。平原上,田连阡陌,屋舍俨然,一派田园画图。
马鞍山南北两侧是高达几十米的绝壁悬崖,斧劈刀削般直上直下。俯身探看,只见巨岩嶙峋,侧立千尺,林壑幽幽,深不见底,令人头晕目眩,不寒而栗。
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我交界处的马鞍山,因地势险要,地理位置又非常重要,敌我双方你争我夺,曾几次易手。
1942年春末夏初,八路军几名战士在夜深人静时冒死攀登上绝壁,出其不意,一举歼灭山上守敌,占领马鞍山。
同年秋,日军集中兵力对鲁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大扫荡,致使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为粉碎敌人的包围,八路军主力暂时撤离了马鞍山一带,因马鞍山易守难攻,部分伤病员被留在山上休养。
11月9日,正在扫荡的一股日军经过马鞍山附近时,有汉奸告密说山上有我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和兵工厂,储备着很多贵重的军事物资,于是,敌人向马鞍山发起猛烈进攻。
当时,马鞍山上有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一旅二团副团长王凤麟,他在不久前一次战斗中,右腿负伤被截肢,因行动不便,留在山上休养。还有鲁中联合办事处副处长谭克平,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淄川、博山、临朐、益都)四县联办公安局一股股长董恒德、二股股长李绪臣。另外还有四县联合办事处主任冯毅之的父亲、妻子和三个孩子、妹妹以及伤病员、家属30多人。武器很是低劣:除王凤麟带一支狙击步枪有100多发子弹,就是几支手枪、土造步枪,每支枪仅有10几发子弹,另外还有40多颗手榴弹。
王凤麟原名李芳,号凌阁,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卧龙河村人。“七七事变”后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改名王凤麟。1935年底,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工兵班学习。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年底,被调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工作。1939年5月,调任该纵队第四支队三营营长。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二团副团长。他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爆破攻坚战术的先行者和创造者。
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山上几十名抗日军民在王凤麟指挥下,凭借天险和简陋的武器顽强抵抗。敌人死伤累累,恼羞成怒,用飞机、大炮对山顶狂轰滥炸,然后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向山顶发起一次次猛烈进攻。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拼杀,山上弹药耗尽,石头扔完,王凤麟、谭克平等干部战士大部牺牲。敌人终于攻上了山头,一些战士、家属宁死不当俘虏,他们砸碎打光子弹的武器,壮烈跳崖,其中4人因树枝托挂幸免于难。
在一本日本昭和18年(1943年)出版的《跃进之日本画报》第八卷第五号上,登载着一篇日本随军记者写的文章《血战马鞍山攻略》,对马鞍山战斗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去年十一月九日,为拔除消灭这些共产军,地面部队在飞机配合下发动攻击。梅田队长在十二点从马鞍山东侧发起攻击,在第一个门楼前五十米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飞机在轰炸,但进展却艰难,这个地方真是易守难攻。七个小时过去了,夜幕早已降临,却不能再前进,夜晚只有呼啸的炮火,带来一丝光亮。”
“第二天黎明开始,梅田队长就指挥部下发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在飞机掩护下我们开始了战斗。敌人的手榴弹扔下来炸碎的石块给我们很大的杀伤,一米一米地前进,终于在十二点半占领了第一个门楼,这条石道的坡度有七十度,敌人从山上扔下手榴弹、石块、木头、水瓮,我们遇到疯狂抵抗,梅田队长已经受伤……炮火枪弹的呼啸声,火光闪过,不时有我们的士兵坠入山谷,惨叫声传来,让人异常恐怖、凄惨。”文中记载,日军从发动攻击到战斗结束经过了32个小时。在此期间,两名中尉阵亡。
几十年光阴倏然而过,曾弥漫在山头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如今,马鞍山上仍然留有当年的战斗痕迹:作为指挥所的岩洞,在岩石上开凿出的掩体及射击孔等都完整保存。
山河无恙,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如今的马鞍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腰的马鞍山战斗纪念碑、纪念堂,对英雄们的事迹做了详尽介绍;王凤麟的战友们也怀念着他和牺牲的烈士们,天梯崖壁上,镌刻有廖容标、成钧、李伯秋、冯毅之等领导人的题刻.....这被鲜血染红的抗日的山,英雄的山,已经化作一座丰碑,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下得山来,漫步淄河边,看那淄河水滚滚东流不舍昼夜,它激荡着浪花,依然吟诵着民族英雄们当年那气壮山河的壮举。
仰望马鞍山,那危岩凛凛,高昂挺拔的身姿,不是在象征着中华民族面对侵略,英勇不屈,誓死抵抗的精神吗?
始建于 2006 |总编辑 邵建国 官方网址:www.cnprose.com
办公电话 010-68688898
邮箱 swzj8868@sina.com
不想错过美文更新,请赶紧加⭐星标⭐吧!
|版权说明|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