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人行 | 郭建江、马芳兰、葛晓勇

文摘   2024-11-19 08:01   北京  



作家三人行

中国散文网



郭建江 马芳兰 葛晓勇

作 品 展 示


我的“知青”收藏

湖南省  郭建江

  老知青,这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多年来,无论是在哪里,我从不讳言自己曾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因为我们是响应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号召,通过自愿报名,走“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道路”去农村的。每次填写个人履历表,总有一段曾是知青的表述,这是不能回避的历史。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理论界和国内外有不同的评价,有的甚至全盘否定知青上山下乡,认为是一个极端的错误。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中国的历史没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篇章,不能算是完整的历史,不管你对这一历史功过是非如何评说,作为一段历史不能轻易抹去。那场发端于1955年历时二十多年,几乎牵涉到中国千家万户而总数达三千多万人的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早已成为历史。二十余年的历史长河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作为一代人,却占去了为时不短的生命历程。这批经受过中国传统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教育的一代人,他们发扬“与传统观念决裂”“为国分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知青精神,坚持学习,勇于探索,持之以恒,自强不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些人已经把过去的那段历史变成日后工作、生活的一段人生阅历,一种精神家园的财富,一股拼搏向上的力量。这些人大都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有用之材,有的已成为国家栋梁。

  作为知青中的一员,我怀着那份永不磨灭的情结和对人生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收藏着与知青有关的记载和物品。

  一是收藏本人与知青生活有关的物品。这些物品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知青下放证”,也就是知青下放的通知书。这是一张16开的粉红色纸片,纸的最上部中间为毛泽东主席指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两边各三面红旗,往下为通知正文。首先是标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通知书,接下来内容是郭建江同志,你申请上山下乡,经群众评议,领导批准,同意去北山公社农村安家落户,希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扎根农村,茁壮成长。最下部分是落款:“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发证时间,并加盖公章。在今天看来也算是一份奇特的文件了。在我的知青收藏品中,还有县革命委员会颁发的知识青年积极分子奖状、光荣榜;生产大队颁发的抢插早稻劳动生产先进的奖状;参加大队武装民兵训练的照片;一同下放的部分知青照片;当知青用的手电筒、口琴等物。这都是当年生产、生活留下来的纪念品。

  二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章。共有两枚纪念章,这在我的知青收藏品中是比较稀缺的二件“宝物”。第一枚纪念章全国仅有790枚。这枚纪念章是共和国50周年华诞之际,由湖南省邵阳知青李军设计,邵阳知青李建中捐资制造的上山下乡纪念章。该纪念章直径50毫米,象征共和国50华诞;厚1.999毫米,喻意世纪之交;共制790枚,喻意1979年知识青年大返城,纪念章中间由煤油灯、书本和犁构成的图案,则是知青在“广阔天地”战斗的缩影。这枚纪念章由上海造币厂制造,2000年1月8日正式面世,在华夏大地尚届首创。一面世就引起轰动,当即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和台北博物馆收藏。更是为广大上山下乡知青喜爱和珍藏。第二枚纪念章是为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2018年由炎黄慈怀知青基金设计制造,纪念章背部上方标明“中国知青纪念章2018”,下方则是设计制造单位名称。纪念章正面中心部分三道红、黄、黑印记,代表中华大地的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半圆形的左右两侧是麦穗和稻穗。以上表示中华大地上皆有知青在劳动收获。黑土地下方是一本翻开的书籍,表示广大知青坚持学习文化知识以奉献祖国,而最上方的“广阔天地终生难忘”八个字,则是当过七年知青的习近平的题字,蕴含他对七年知青生活的感悟,意味无穷。

  三是与邵阳知青有关的报刊、文学作品。这类物品在我的知青收藏中最多。主要有:龙国武、于立波、戴径邦主编的《中国知青纪念文集》、《我们这一辈》(卷一上·下册),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知青纪念文集《心灵的丰碑》,《邵阳知青》编委会和湖南省邵阳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共同编辑的邵阳知青回忆录一《抹不去的记忆》、回忆录二《逝去的岁月》、回忆录三《深沉的回眸》、回忆录四《青春的足迹》,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回望茶铺》《梦回青山》,《武冈知青》杂志,上海市知青历史研究会发行的《知青时代报》,炎黄慈怀知青基金出版的《上海知青》杂志,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乡主办的《广阔天地》杂志。还有一部分知识青年出身的作者撰写的作品或送给我的作品,如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优秀作品集《永远的知青》1-4集,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叶辛的《蹉跎岁月》,李刚先生的《蓦然回首—宝庆知青风云录》,陈建湘先生的《湘声集》《钩沉集》《探索集》,张扬先生的《第二次握手》、张正清先生的《紫陌清风》、龙会吟先生《跟着老后走花瑶》,曾桂碌先生的《黑土地》,熊焰女士的《魏源家世与师友考》、《魏源年谱》、《魏源研究成果集成》以及《绿水青山唱大风》等书刊。这些藏品反映了知青们对知青生活的回顾以及随着社会进步和变革,知青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展身手,立新功的过程和业绩,有的是老知青们的文艺作品、研究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收藏品。

  知青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个知青都有深深的体会和成长的故事。我们这批知青,现在都是近六、七十岁以上的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肉体渐渐老朽,这是自然规律,但“知青精神”不能逝去。这是精神财富。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广大工农群众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当今,在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更是需要发扬当年的“知青精神”。

  青春已成为过去,在步入晚年之际,回忆起往事,更是为了祝知青朋友快乐开心,健康平安,与共和国同欢乐!


晚年生活幸福之路

山东省  马芳兰

  人到晚年,摸爬滚打、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大半辈子,别无他求,最大的愿望和追求,那就是晚年生活幸福。

  晚年生活究竟怎么才能幸福?退休后,带着这个热点问题,我奔波穿梭在夕阳队伍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泛深入地调研,集思广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夕阳的智慧共鸣里,终于找到了晚年生活幸福之路,名叫“五必须”。

  一是,必须以身体健康为中心。

  健康虽然不是一切,但失去它意味着失去一切!拥有健康不代表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代表失去一切!人生没有重来一次,有啥不如有个好身体。这重要,那重要,唯有健康比啥都重要,健康至上,健康第一。和健康相比,其他都是浮云!这是毋庸置疑的硬道理。

  你看,那拥有健康的老人们,不仅能生活完全自理,照顾好自己,还能到处旅游、打拳、跳舞、唱歌、遛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老有所乐,生活得无忧无虑无比幸福的样儿,着实令人羡慕,赞叹不已!再看那失去健康的老人们,终日和药物病房打交道,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拖累子女,活着无趣,犹如煎熬的样儿,哪有幸福可言?

  英国学者罗伯特·欧文说得好:“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生命诚可贵,身体价更高,健康最重要。身体健康,生活才有质量,生命才能延长。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必须以身体健康为中心,确保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是晚年生活幸福的根本和关键。

  二是,必须有一个乐观豁达的好心态。

  心态是一切喜怒哀乐的根源,不好的心态则是痛苦心累的根源,而乐观豁达的心态才是快乐幸福的根源。

  从前,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布鞋。天一下雨,老太太就发愁小儿子的布鞋卖不出去。天晴了,她就发愁没人来买大儿子的雨伞。就这样,老太太一天到晚老是愁眉不展,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邻居见她一天天衰老下去,便对她说:“您真是好福气呀!一到下雨天,您大儿子的雨伞就卖得特别好;天一晴,您小儿子的布鞋就特别畅销,这样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您两个儿子都有生意做,真让人羡慕呀!”老太太一想,也对,从此以后,她就不再发愁,整天乐呵呵的。

  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不快乐,其实就像故事中的老太太一样,只看到了生活中令人愁苦的一面,没有看到令人快乐的一面。

  日出东海落西山,烦恼也是一天,喜乐也是一天,与其皱眉头,不如偷着乐,无妨摆正心态,不忧思多虑,少欲贪念,不求不争,遇事不钻牛角尖,顺其自然,一切随缘,换来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如此,甚好!

  事实证明,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态。幸福与否,其实全靠心态去撑。在变老的路上,只要时刻保持着一个乐观豁达的好心态,就一定能确保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活出人生的真性情、真境界和真意义。乐观豁达的心态就是晚年生活幸福的灵丹妙药。

  三是,必须不违“三原则”。

  儿孙的事,少操少管。

  儿孙自有儿孙福,休为儿孙当马牛。对儿孙的事,耳朵可以听,眼睛可以看,但嘴巴不要随便说。说了无效的话不说,做不了的事不做。总之,少操少管,不要越俎代庖。他们是他们的一辈子,路是他们自己走,不应该给自己身上施加压力,为此吃不好饭,睡不着觉,何苦!该撒手的必须撒手,放下担子一身轻,让他们独立,本事比我们大,才是我们的福气。

  控制情绪,不生气。

  俗话说,没情绪的是物,有情绪的是人,能够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情绪的是人物。遇事情不自禁地发脾气是人的本能,学会控制脾气是本事。一个人,不管你做得多好,都有人指指点点,不管你为人多善,都有人心怀不满。若是遇事就情绪化,动辄与人发火,是最愚蠢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明智的表现。情绪就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就吞噬你。别管别人怎么说,别管别人怎么看,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活得心安理得。学会控制情绪,莫失理智,避免冲动,沉得住气,保持冷静,不发火,不生气,才有好福气,迎来的一定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好局面。

  凡事有度,服老莫逞能。

  人生的巧妙就在于有“度”。为人处事,只要有“度”,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掌握生活的主动权,赢得更多的精彩。

  人老,这是铁定的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拗,老年人应该有这个自知之明。年龄不饶人,上了年纪,肌体的各个“部件”,随着“年轮”的增加,难免要老化、颓化,“当年勇”已去不复返。要强,已无后劲;逞能,势难从心;争先,缺乏底气;比拼,难有冲力;好胜,渐无资本。老了,就是老了,力不从心,不服不行。因此,要做到凡事有度,心中有数,适可而止,留有余地,不盲目冒险、急于求成、硬来,服老莫逞能。要牢记,欲速则不达,以慢为快,事缓则圆,方为上策,才能平安,而平安就是福。

  四是,必须不失老主意,为自己留好四张底牌。

  第一张底牌:老伴。

  俗话说,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少年夫妻老来伴,这话并非是说着玩的。“老伴”真是个令人动容的字眼,其本质和内涵非同一般。它集包容、承担、信任、欣赏和忠诚于一身,内含的,不仅是爱,更是一种无可取代的地位。父母和儿女陪我们走过的只有前半生,唯有老伴才是陪伴我们到老最久的人,才是我们这一生拥有过的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幸福。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手上的这第一张底牌,倍加珍惜,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勉、互让、互谅。

  第二张底牌:老窝。

  人到老年有个避寒挡雨的属于自己温馨的家,至关重要。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要记住: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永远不是父母的家。因此,保护好自己的老窝,有家在,有老伴陪在身边,闲来无事,两人坐在沙发上,聊聊天,啦啦呱,说说家长里短,讲讲现在日新月异的新变化,美滋滋,甜蜜蜜。这家中少不了烟火气,自然就有幸福感。

  第三张底牌:老底。

  人老了,为提升生活质量,享受美好人生,应做好退休生活规划,合理安排养老钱。不再省吃俭用,舍得花钱去享受,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大手大脚,当月光族。手中要有点积蓄,掌握好自己的老底这张底牌,有备无患。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老底,关键时刻,就能解决燃眉之急,化险为夷,确保平安无事,皆大欢喜。

  第四张底牌:老友。

  一生中,来来去去遇人无数,却只有极少数可以成为朋友。人到老年,有老友是幸福,有知已是难得,有知心更是难求难得。有三五老友经常往来,或面对面交流,或微信问候,或视频畅谈,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心与心的交付,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不再寂寞,不再孤独,生活如此惬意,实为一大幸事。对于这样一张事关晚年生活幸福如此重要的底牌,不能小瞧,应视为珍宝,把它留好,才是唯一正确地选择。

  五是,必须做好五件事。

  第一件:活到老,学到老,坚持读书学习。

  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寻师,心灵的良医,堪称人们的良师益友。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底蕴,塑造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读书可以缔造绚丽的人生,让思想的火花燃烧,读书可以益智益脑,消解烦恼,养护“精、气、神”,有利于身心健康。活到老,学到老,把坚持读书学习,作为生活的常态,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第二件:养生保健。

  人老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体弱多病。究其根源,在于自身缺乏免疫力所致。因此,养生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势在必行。

  坚持适当运动、劳逸结合、规律作息、科学饮食、增加营养、讲究卫生、笑口常开、心境开朗,自身免疫力自然就会越来越高,健康的万里长城就会牢牢筑起。没病没痹身体好,晚年生活幸福才有资本。

  第三件:找乐。

  人到老年,天天闷闷不乐,愁眉苦脸,大可不必,何不找乐?快乐处处有,就看找不找,找到快乐,心情自然好。老年有十乐,分别是:天伦之乐、运动之乐、聊天之乐、互助之乐、宽容之乐、忍让之乐、忘年之乐、学习之乐、劳动之乐、知足常乐。只要去找,总能找到几个。如拥有十乐,其乐无穷,充满阳光,乃大智慧者。

  第四件: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常言道:“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人老了,别太闲,别太懒,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点事做,有益无害,宜早不宜迟。喜欢唱歌就唱歌,喜欢跳舞就跳舞,喜欢书法就去练写字,喜欢画画就去画画,喜欢花鸟就去养花养鸟,喜欢遛弯散步就去遛弯散步,喜欢打拳舞剑就去打拳舞剑,喜欢拍照、作诗、写文章就去拍照、作诗、写文章,喜欢旅游就快走出家门,看看外边的世界多精彩。凡此种种,不仅可以保健身体,还可以修养心灵。心中有了目标和方向,生活才能真正过得有滋有味充实幸福。

  第五件:善待晚年的自己。

  我们所有的人从一出生生命就意味着倒计时,不管一生寿命长短,都是活一天少一天。尤其我们老年人在自己有限的岁月里,更要好好善待自己,享享清福。只要在能力范围内,既追求物质满足,又追求精神享受,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是真谛。

  善待自己,就是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当家做主。做到淡然随性,心平气和,不强求,不攀比,不沉溺过往,不畏惧将来,该忘的忘掉,该放的放下,千万别委屈自己,别难为自己,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吃好、穿好、睡好、玩好、活好,自由自在,心旷神怡,再好不过。

  老年朋友们,晚年生活幸福之路已经找到,就在眼前,就在脚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努力做到这“五必须”,无疑都是晚年生活幸福之人!


父亲

辽宁省  葛晓勇

  2024年父亲节,一个父爱如山、人间大爱的日子。而我却已经永远地失去了那无期限爱我、教我挺胸、为我弯腰的父亲。

  1948年出生的父亲在五个孩子的家中排名“老三”,上有哥、姐,下有弟、妹。不是惊喜,也就享受不到一丝溺爱。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瘠的年代,“吃饱”已是奢侈,更加无法妄论其他。十二岁的父亲为了保证哥哥、姐姐能够正常读书,不得不辍学务农,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爷爷因公右腿截肢让本已不堪重负的父亲雪上加霜,真正成为家里的“体力担当”。积劳虽然未必成疾,但我猜想,父亲晚年的病痛是一定和年少时期过早、过重的体力劳作息息相关的。

  出生在极寒东北——吉林省中部小城“梅河口市”的我,儿时的主要记忆是艰辛和酸楚的。同时,由于拥有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却又时刻感到温馨、甜蜜……

  父亲走后,每次再听台湾歌星“周华健”的《风雨无阻》,都不禁潸然泪下。眼前浮现的是儿时家乡那若干年如一日,靓丽的风景线。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自行车大梁上调皮的小男孩;坐在后座上背着襁褓中的妹妹,努力保持平衡的母亲;还有无论雨、雪,均是满头大汗,努力骑行的父亲就是这道风景线的全部。无论风和日丽、大雨瓢泼、漫天飞雪、处处冰辙,父亲都会带着一家人的追求和希望,在家、幼儿园、工作单位、回家的路上奔波着。而今,一切已成追忆。

  东北“火炕”早已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孩子眼中旧时代的代名词;南方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而它曾经是我们家唯一的取暖设备。冬夜,晚归的一家人回到“冰窖般”的家:北侧卧室的墙壁在整个冬季都会覆盖一层厚厚的冰凌。带着一身工作疲惫的父亲负责“点炉子”“和煤”“做饭”,还要时不时用“喷灯”烤化冰冻的自来水龙头。(作为教师的母亲需要批改学生们的作业)随着“火炕”温度的逐渐提升,升腾着热气的饭菜摆上饭桌,家开始温暖起来。此时,我的“脚后跟”也在冷、热的交替下变得巨痒,因此每日睡前,父亲为我挠脚并放到他大腿内侧取暖成为冬季夜晚必备的功课。睡在“火炕”上,在“臭孩子,脚真凉!想冻坏爸爸吗?老实点别乱踢”的笑闹中,甜甜地进入梦乡。

  饺子对于东北人来讲绝不仅仅是食物!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改善生活、阖家团聚、逢年过节都有它的身影。父亲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儿时,吃饺子是需要在特定日子才有的享受。每个星期天和重要节日是我家的伙食改善日。记不清是哪年的除夕,抑或是某个重要节日,剁肉馅包饺子的父亲,不小心把蒸锅里的“屉布”剁到了饺子馅料中……“浪费粮食”在我家绝对是被禁止的。于是,饭桌上,父亲分开每个饺子,挑拣肉馅中“屉布残渣”的场景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多想再吃一顿“有屉布馅料”的饺子啊!

  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却写得一手龙飞凤舞、漂亮至极大字。或许是对自己中途辍学的遗憾,或许是对儿子未来无限的美好期待,父亲对我的学业管理极其严格。回首往事,为我“跳级读书”时的沾沾自喜、意气风发;为我“旷课、打架”时的暴跳如雷和对我的大打出手;甚至为儿子的颓废和少不更事而潸然泪下……

  照料相隔十二岁的孙女、孙子几乎成为父亲退休后晚年生活的全部。为了孙女能够汲取足够的天然营养,父亲竟然在城市里养了一只“奶羊”……一路将孙女送进了名列前茅的重点大学。孙女进入大学的同时,孙子进入小学。此时的父亲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他却硬是坚持接送。父爱如山!父亲对孙女、孙子的爱是这座山的脊梁。

  军人出身的父亲曾经在全团比武赛场上获得冠军,坚毅果敢、雷厉风行。就在提干的前夕,因家中变故和对孝道的遵守,父亲选择了退伍;看着病危期间,举箸翻身已成奢望的父亲,儿子知道,您正在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对比与您,儿子自惭行愧,没能分担您的苦痛,没能挽救您的生命,儿子无比自责。父亲,原谅儿子,好吗?

  您在天堂,一切都好吧!晚年的父亲因为对真、善、美的执念,信奉了基督教。因此父亲的身后事也变得节俭和简单。父亲把大爱留给了我们,走得如此云淡风轻。我相信,父亲一定已经到了天堂,那里不会再有辛苦、病痛,那里四季如春、祥和喜乐。也请父亲相信,儿子一定照顾好母亲,一定会把您的孙子、孙女培养成才。这是天堂和人间、父亲和儿子的契约。一定!

  父亲节,注定无眠。我们都好好的、好好的……








      

 始建于 2006 总编辑 邵建国 官方网址:www.cnprose.com

办公电话 010-68688898

邮箱 swzj8868@sina.com



不想错过美文更新,请赶紧加星标吧!

版权说明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华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是经国家工信部注册登记的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交流的专业机构,始建于2006年。是一家以文学团体、诗人作家为主要服务对象,集文化资讯、佳作交流、名家推广、文学比赛、编辑出版等于一体的大型文学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