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带人上山捡菌子

文化   旅游   2024-04-22 12:02   云南  
菌子之于云南,犹如辣椒之于四川,生活在彩云之南的人们对野生菌有着谜一样的复杂的情感。在大理生活的三四年里,我一个外地人,也变得像滇(癫)人一样,渐渐失去了对菌子的抵抗力。从最开始跟着当地人上山捡菌子,后面自己做户外领队,带人山上捡,到后来专注做亲子徒步捡菌子游学体验,已经过去好几年了,而我变得越来越“云南”了。
我甚至在江苏卫视给大家安利云南的野生菌,真是精神云南人了。
 与菌初相识,捡了一筐假灵芝 

自从 2020 年夏天来云南,体验过一次捡菌子后,之后每年的夏天,都要上山,采上几次。
我第一次在云南捡野生菌,是在雨崩。八月底,云南的雨季还没有过去,野生菌长得满山都是。那时,我从大理,一路去丽江,香格里拉,再到德钦露营,进而去雨崩徒步,开启了自我探索之旅。
我和一个旅行搭子,Y,一起在飞来寺汇合,约好一起与雨崩徒步。通常的徒步者,会在一周之内,徒步完雨崩的冰湖,神瀑,神湖,尼农几条线路。而我和 Y 都是裸辞,有着充足时间满世界游荡。
我们来到上雨崩村,一般人第二天,徒步者会去走冰湖线,我们不赶时间,于是打算在村子周边闲逛一下,休息一天后再出发。那时,我们越过开满的小路,进入了一面树林里,发现马儿在静静地吃草,再走几步,忽然发现枯木苔藓下,长了好多野生菌,橙黄橙黄的,Y 告诉我,这是鸡蛋菌,可食用,她在西藏旅居的时候采了,吃了很多。


“哇,这里有一朵”,“哇,这朵好大”
“哇,这里有灵芝,旁边还有一个筐!”
我们像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一样,大呼小叫,周围没有一个人,其他人都去徒步了,唯独留下我们在这片秘密花园。我们两个人采了一筐的鸡蛋菌和“灵芝”回客栈。

好大的灵芝,感觉我们要发财了!我当时还询问一个中医朋友,林芝怎么处理。当时客栈老板很快告诉我们,你们捡的不是林芝,是“假林芝”,也没有任何药效。我还正愁怎么带回去了,第二天,“假灵芝”全部变灰变色,后来干脆扔了。
而傍晚,徒步的人也回来了,我们和路上认识的几个朋友,想找一家饭店加工,顺便在餐馆点几个菜,一个来吃一下野味。连续问了好几家,没有一家愿意,因为,每年夏天云南野生菌中毒人数很多,相关部门严禁各餐馆代客烹饪野生菌,如果被发现,可能会吊销营业执照。
但我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最后找了一家客栈,点了几个菜,借老板厨房,又找老板要了一些腊肉,自己动手做了。
云南这边吃菌子讲究“三熟”:“对菌子的种类要熟;一定要煮熟;对医院的路要熟悉”,对于前 2 个,我们自己可以保证,但是,雨崩村没有任何医疗服务,离最近的香格里拉医院,估计要 7~8 小时车程,万一中毒,我们只能“等死”了。
当时真是又兴奋,又害怕,桌子上有好几个菜,我还是等别的小伙伴先吃,几分钟后,看他们没事,自己才敢动筷子,最后一大盘鸡蛋菌一扫而光。

 回到大理,每年夏天都要去捡菌子 

2020 年,在全国游荡,Gap 一年后,发现自己的心完全野了,无法回归城市,于是在 2021 年夏天,又回到大理。
回到大理,怎么不去上山捡野生菌呢。
苍山的野生菌,并没有像雨崩一样,长得到处都是,而是一个充满竞争,需要当地人带路,需要经验的技术活。
因为云南人痴迷吃野生菌,同样品种的野生菌,云南的要比四川的贵好几倍的价格,有时间人自己上山采,去尝鲜,没时间的,就去菜市场买。因为这旺盛的市场需求,当地很多人,会把捡菌子当做一个副业与额外收入来源。
起得早的,夜里 12 点,打着手电筒或者头灯,去苍山上的菌窝,一筐一筐采下来,早上 6 点下山,拿出去菜市场或者合作的酒店,饭店卖。夏天的苍山,五六点左右,在长菌子的山坡,一群群拾菌人天没亮,就出动了。
大理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她们腿脚可比都市不运动的上班族腿脚便利多了,她们不仅腿脚好,眼神也厉害,我们想瞎子一样,满山看到到都是树与杂草,她们去直捣菌窝,没几个小时,就摘了一筐回去,能吃的,不能吃的。
为什么这里强调,不能吃的呢,因为明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白字黑子认定该菌类有毒不能吃,但是,本地人凭借着祖祖辈辈,以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他们会告诉你,这可以吃,只是别人不会处理,先焯一遍水,再热油爆炒,就可以把毒性灭掉。(此方法慎用,外地人请勿模仿!
下山的老太太卖刚采的野生菌,但请游客不要买杂菌,有毒没毒的掺在一起
如果他们自己因为吃野生菌拉肚子,或者中毒进医院,他们也从来不会怪自己采的野生菌有毒,只会质疑厨师,你是不是没有煮/炒够时间?
基于这些神奇的传说,7 月初,野生菌刚长出来不久,此时山上的野生菌长得还不多,我就找来邻居,如果他去上山,请带上我。
可惜那天早上,下大雨,我们几个人穿着雨衣在丛林里寻找。在大理捡菌子是一个好玩又辛苦的活,天蒙蒙亮就得上山,起晚了长得大的都被别人采走了。对于不熟悉路况的外地人,对于野生菌生长的环境与路况,都不熟,所以得格外小心。
我们几个人穿着雨衣,背着背篓,在山上找了一圈,发现并没有多少,忽然邻居发现几朵,让我们过来看,整一个寻宝游戏的,我们并不期待像本地人一样,要捡多少回去吃,能捡到几朵,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已经非常开心了。

22 年 6 月,我在沙溪住,那一年的雨季来得比较早,野生菌也长得比较快。我们 8 点钟左右,一起去长乐村后山松林稀疏处捡野生菌,我们刚上山的时候,只见几个本地人已经采了一筐乳牛肝菌回去了,我们只能算来捡漏的。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根本没捡到几朵,后来当我们准备放弃的时候,捡了好几朵见手青,瞧把我们高兴坏了。

见手青,就是传说中有毒,有致幻性,没煮熟吃完会见小人人跳舞的那种野生菌。
云南那首著名的,“红伞伞,白杠杠,吃完一起躺板板……”很快萦绕在耳边,见到见手青,我们是最开心的,其他品种味道也不错,但都不如见手青来得好玩,又好吃。
回去之后,室友 CL 是大厨,她在山上顺便摘了一点花椒,配合干辣椒,青辣椒,蒜,腊肉,一点猪油,菜籽油爆炒,可别提有多香了。有一天,我们还在小院搞一个菌子宴,请沙溪的朋友们每人自带一道菜,一起来吃菌子。

 我在大理带人上山捡菌子 

我在大理过了几年非常悠闲,近乎“躺平”的生活,看着银行卡的余额日益减少,我也开始做户外领队,做旅游,希望能在大理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做了一年徒步爬山之后,发现,这玩意做得不好不坏,后来发现游客也像几年前的我一样,对徒步爬山兴趣一般,但对采野生菌的热情,居然异常高涨。
我及时调整方向,专门去探了好几条线路,后来又发现,对捡菌子感兴趣的人,是那群在城市里带娃的妈妈,她们希望带着娃在山里放飞一下,如果小朋友能采到几朵蘑菇,就能开心一整天。
慢慢地,我成了一个专门做亲子捡野生菌的领队了。
自己玩和做领队,带人上山捡菌子,是两回事。
如果想有一个好的捡菌体验,你最好能早上 5 点天没亮就起床,5 点半开始爬山,然后开始一路捡拾,苍山脚下的山坡也是有野生菌的,但是竞争过于激烈,如果你体力好,能爬到海拔 2400~2600 米的地方去捡,或者你去那些比较陡峭的山坡处,因为那种地方,人去的少,那种平缓的山坡,长满了拾菌人。
捡菌子是有个经验活与技术活,很多野生菌跟周围的环境,比如枯叶,树枝,泥土的颜色的很类似,有时候有些客人找不到,我一眼就看见了,就给客人画一个圈,告诉他们,这棵树下,有野生菌,你们自己找一下。
结果,盯了半天,恁是没找到。
不是他们视力不好,而是,他们眼中,事前没有一个野生菌的模型模板,即使眼睛看见了,头脑也没那么快处理。后来,为了改善体验,我会提前一天拉群,然后发一些云南常见的野生菌的图片介绍在群里,让客人提前熟悉一下,上山的时候,就有了概念。

通常,我们会在山脚下集合,一般有好几个家庭带着小朋友过来,我或者我们的领队会以家庭为单位,发放捡菌子的工具,小篮子,小耙子(用于扒开草丛,发现野生菌),还有一次性手套(可选择性佩戴),徒步十多分钟,就可以抵达山上,开始捡野生菌。
毕竟是户外山野,即使选取的捡菌山坡比较缓和,也会强调安全事项,山上的大部分野生菌都是有毒,不能食用的,用手触摸之后,不能直接接触黏膜部位,比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小朋友都表示听懂了。
后续会讲解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实地示范,哪些区域的野生菌更可能长野生菌,这片山林,毕竟多的是牛肝菌,见手青,青头菌,珊瑚橘,喇叭菌,以及超级玛丽的原型,剧毒鹅膏菌等等……讲解部分,不会一开始就讲完,而是捡到一朵,辨认一朵,这是才更有针对性。
小朋友们上山都很兴奋,对蘑菇的热情,比想象得高,在我带过的小朋友中的,家里有蘑菇相关的书籍,几岁的娃,认识几十种野生菌,也是厉害。配合实地采蘑菇,这小孩子绝对是班上认识蘑菇最多的人了。

每当捡到一朵颜色鲜艳的,或者个头很大的蘑菇,纷纷凑过来,一起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领队,基本上,队伍里有一半的蘑菇的是我们发现的,但是,每当发现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叫不同的小朋友,缩小范围,让他们过来捡,以提供参与感,这当然是最开始的阶段。带了几十次队伍,我总结下来,采菌子有 3 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什么都不像蘑菇。
很好理解,就是找不到蘑菇,所以我们才会有上面的辅助缩小范围的行动。
第二个阶段,看什么都像蘑菇。
当你已经捡了一两个小时,有了一些经验时,你眼里都是蘑菇,会很自然地把枯叶,树枝,垃圾,甚至石头当成蘑菇,当俯身下去捡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第三个阶段,眼神所到之处,扫一眼就能知道有没有蘑菇。
品相极好的白葱,白见手青,属于牛肝菌的一种,毒性较弱
一般游客是无法体验这个阶段,本地人就是这这样,他们知道山上一个个菌窝,每天去那十几个或者几十个菌窝里收蘑菇,好像苍山就是他们的后花园。他们也不怎么用耙子,眼神扫一眼就知道有没有,搜索效率大为提升。
经过几年的捡菌实践,特别是几十次带队山上捡菌子之后,在菌子季尾声的时候,我爬山的时候,发现,我眼中已经没有了草木,石头,泥土,我眼里只有野生菌,整个人都有些魔愣了。
中途进行一个半小时,我们会带着一些大理应季的水果,比如阳光玫瑰,李子,香蕉,桃子等,作为路上野餐,补充一下消耗的体力。当然,我们会提供湿巾,酒精棉签等进行手部消毒,采完菌子的手,可不能直接拿东西吃。
大部分大人与小朋友,对于捡菌子的热情,基本在 2~3 小时之间,随着篮子里的野生菌装满了,他们对野生菌的热情也慢慢消退了,整个捡菌行程也进入尾声,我们也陆续带着孩子们下山。如果天气炎热,还会带小朋友们去溪边玩水,七八月的苍山溪水,非常适合消暑。

如果一个团里面只有成年人,那么会选取其他路线,需要走更远的路线,更少人捡拾的地方,时间也视客户的体力,适当调整时长。可惜,现在的大部分都市人,都太缺乏锻炼,捡了 2 小时,基本体力耗尽,要下山了。
很多人问我,怎么认识野生菌,这篇讲一下大致思路,后续会出一篇云南常见野生菌的科普文章。相对于辨认植物,花草,野生菌的辨认难度要高。植物的特征比野生菌明显多了。
我买了好几本野生菌的书籍,DK《蘑菇大百科》,这本书对于云南的野生菌实用性不太高,因为作者是丹麦了,介绍以欧洲的野生菌为主。后面有几本云南相关的,实用性都好多了。比如,《云南常见野生菌》,《实用野生菌鉴别宝典》,《菌中毒》,《食菌记》。当然,除了书籍,还有就是每采到一朵不认识的,就问当地人,但是当地人只会告诉你,这种菌子在当地的名称,跟学术要不一致,而且,他们只会告诉你,这能不能吃。跟他们久了,我辨别菌子的标准,也变成了,这个菌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有没有毒。真是变成了精神云南人。
当然,如果你想快速了解野生菌的基础知识,其实不是去读书,而是去看一些科普大 V 的科普文章与视频,这样你能迅速了解一些常见的野生菌。
当我每多了解一种野生菌,就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越不敢随意辨认与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大家所认为的“越鲜艳的蘑菇越有毒”,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概括,并不能应用在实际中,实际要怎么辨认,没有捷径,也总结不了什么规律,就是一种一种辨认。因为你用归纳法总结出的规律,总有例外。举个简单的例子,鹅膏菌这个种类,大部分都是有剧毒,吃完就躺板板。但是,我开头提及的鸡蛋菌,就是鹅膏菌属,叫做黄蜡鹅膏/黄褐鹅膏/凯撒鹅膏,就属于可食用菌(不熟悉别食用!!)。
这个夏天,我会继续在苍山带着大朋友小朋友体验一下野生菌的魅力,路线玩法都会升级体验,重在科普,讲解的趣味性,到时候会设计一些野生菌科普小卡片,山野路餐,甚至最近还在琢磨怎么做野生菌标本……
欢迎大家这个夏天跟我一起上山捡菌子,微信:Dali_MrLu, 暗号,见手青

今年是我在大理旅居的第4年,我将继续解锁人生新体验,欢迎关注,支持。

这个夏天,来大理,与大理鹿先生一起上山捡菌子。

相关阅读:
一人一马,驰骋在初春的伊犁河谷
聊聊我上《非诚勿扰》这件事(下)
大理旅行指南(冬春版),建议收藏
第八次回大理,总感觉,哪里变了
无尽的旅途:我享受流动的能量,想不断扩展意识的边界
我的山居生活:沙溪无事,好人相逢
我在沙溪虚度时光
梭罗在《瓦尔登湖》2年的生活实验,我也想在大理尝试一下。

LLL的写作空间
记录梦幻泡影,安住于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