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人有着广泛的“现金焦虑”。具体一点说,就是不少人手上拿着一大笔钱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急着要投资,觉得不投资出去,这钱就会被货币超发冲淡、会不断贬值。
而恰逢这些年资产荒越来越严重,缺少好的投资目标,所以这些投资者慌不择路,这才有网贷的受害者、房产的接盘者、A股的亏损者...
最近,中国刺激经济的措施频繁出台,从连续降准降息,到放松限购降低首付,又到十万亿化债计划,每一条措施都是重磅。
于是各路卖房自媒体、朋友圈中介再一次沸腾了。他们的话术和过去一样,大体意思是又放水了,不买房的话资产就要被稀释了...利用这种轰炸式的焦虑煽动,促使其他人在焦虑和恐惧之下买房上车。
然而,现金焦虑和实际情况已经变得格格不入。你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过去这些年有谁是因为手上的现金贬值而返贫的?至少我所看到所有返贫案例全都是因为投资导致的。
这几年来,现金的购买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上升,特别是面对大件的时候,比如房价在过去几年大幅下跌,汽车价格大幅下跌,其他的如滴滴打车、美团外卖、拼多多补贴等的优惠力度也是一年比一年来得大。
(1)供给端和需求端
首先,十万亿的财政刺激是用于地方化债,并不直接流入房地产或消费领域,但对于地方来说,未来有可能节约下来一些资源来促进消费和投资,这个属于间接影响,而非直接推动。
另外,不应该单纯从放出多少水来简单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刺激的方式广泛多样,从2022年就开始加码,利率、准备金率不断下降,贷款越来越宽松,这个趋势一直在进行,但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通胀,反而还出现了通缩压力?因为增量货币和信贷没有流入需求端,而是在看得见的手的指引下流入了供给端,这是导致当下供大于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看2023年12月到2024年5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 企业贷款的规模每个月都远超居民贷款,而企业贷款是用来干什么的?扩大生产的;居民贷款是用来干什么的?扩大消费的。
所以生产能力增长的速度超过消费能力,带来的结果当然是供大于求和价格下降,因此你会看到放水越多,价格反而越降(特别是工业品价格)。
同样是放水和财政刺激,为什么西方的通胀来的这么快,房价也涨的这么快?那是因为这些钱是直接给到消费者手上的,而且他们的生产能力并没有同步增加,甚至由于疫情导致供应链受阻,因此通胀火上浇油。
当然无论是通缩还是过高的通胀都不是好事,疫情后西方国家那一轮高通胀影响了民生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美国民主党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24年大选中输给共和党,通胀就是很大的一个因素,尽管美国经济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纸面数据相当不错,但经济增长给到普通人的体验不足以弥补高通胀带来的痛感。
我们回归正题,这部分的结论就是:放水不必然导致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供需关系才是价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结论就是放水要看放去了供给端还是需求端。
(2)中国物价长期将会非常稳定
长期看,中国未来的物价会非常稳定,工业化成熟的制造业大国遇上老龄化,就没有一个通胀是高的,比如日本、韩国、德国、法国。
但相对应的,在这个背景下,收入、资产价格也不再能和过去那样大幅上涨了,普通人应该对这样一个新常态做好心理准备。
而另一方面,中国在工业化非常成功的同时老龄化压力也很大,这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差异越来越大。过去日本的低通胀源就源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经济停滞,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试了无数种办法,即使负利率都没有很快把通胀刺激上去。
老龄化会导致社会进入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这样“三低”的局面,最近常看到一些“假如萧条二十年”这样的探讨,中国作为未来全球最大的老龄化国家,至少应有面对“三低”社会的心理准备。
实际上,全世界工业体系完整的国家还没有一个是高通胀的。工业体系完整,生产能力强大,可以视为一流经济体的一个要素,显然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是属于这个类型的,而那些存在高通胀的委内瑞拉、土耳其、俄罗斯属于三流经济体,根本不具有参考价值,所以未来只要不出现战争导致的封锁和基本物资短缺,那么以中国的生产力作为后盾的人民币一定不会变成废纸,甚至对内购买力还会增强,这一点你可以放一万个心。
在90年代末,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之后,中国就没有出现过非常严重的消费品通胀了,中国的粮食和必选消费的价格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比较稳定的。人们会产生我们文章开头说到的“现金焦虑”主要是因为房价的大幅上涨,房价快速上涨而基本物资价格上涨缓慢,带来问题就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因为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大都基于农业和制造业,而低通胀和高资产增值对城市有产阶级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对农民和工人的来说却不见得是好事,低通胀让这批人的收入长期原地踏步。
举个例子,一线城市房价目前大概是2008年的5倍水平,但小麦价格(参考期货报价)几乎和2008年差不多,那么在一线城市拥有房产的中产与富人,一方面享受了资产价格暴涨带来的财富增加,另一方面又享受了以粮食为代表的商品价格低通胀,妥妥的赢两次;
而种植粮食的农民由于粮食价格涨幅小,而且自己在农村生活,并没有在城市里买到能够增值的房子,所以收入提升慢,而且随着城市化推进,他们进城后又要承受已经涨过十倍的高房价,这就是低通胀和高资产价格增长带来的结构性不公。所以凡事有好有坏,过去三年房价虽然大幅调整,也正好就是中国贫富差距缩小最快的三年。
总之,无论货币或财政刺激规模是怎样、方式是怎样,“现金焦虑”完全是多余的,而房产保值的理论在租售比仍然扭曲(由于经历了房价和租金同时下跌,一线城市住宅租金回报率还是只有1.6%)和居民收入预期和购买力没有改善的背景下根本是站不住脚的。
一定要有辨别能力,保护好你的钱包,远离那些引导你掉入坑里的有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