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天成,雕琢为本;国富民强,系于人才。”11月15日,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省委书记黄强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不断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澎湃动力。
在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召开之际,11月21日中午,我校举行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期(总第95期)“人才为本促发展,智汇吉林谱新篇”主题校长有约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老师有:邵志豪校长、高中部杨利华副校长、团委赵明亮书记、艾鑫副书记。高一、高二各班学生代表一同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高一(15)班齐梓翔同学主持。
会议伊始,邵志豪校长指出,吉林省始终以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推动东北振兴为己任。作为高等学府的重要生源基地,附中坚持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方针。同时,他表示,在人才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同学们恪守初心,争做社会的担当,中国的脊梁。
有高二同学提出,作为学生干部,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为实现东北振兴作出哪些努力?邵志豪校长回答,学生干部应注重社会事务与公共服务,积极为学生、教师、学校服务,同时也应将精力集中于日常学习生活,努力做全面发展,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对社会有贡献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在活动中锻炼组织、协调、配合能力,寻找自己的专长。
另一位高二同学询问,在AI等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判断标准,教育筛选人才的导向趋势会发生哪些改变?针对这一问题,杨利华副校长指出,人才的定义是因时而变的,学生应接受时代的考验并放眼世界,时代趋势的变化会导致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分布等发生改变,学生应打破时空局限,无论身处何方,都应心系家乡的振兴。邵志豪校长在此基础上补充:AI的发展替代大量程序化劳动,但消极方面也导致了人类学习能力的衰退,为此,学生应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马斯克的成功,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都是其最好的证据,而从文化角度思考,中华民族的“德”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个人,小德是立身出世的前提;对于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素养,体现国家形象。虽然创新人才的定义或许会发生变化,但亘古不变的对人才“德”的要求。
有高一同学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当代学生如何在多边综合型发展与单边专业型发展中权衡抉择?对此,赵明亮书记表示,在目前生活中,学生更需要全面发展,但在一些高精尖领域,社会更需要单边形人才,学生应做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平衡。艾鑫副书记认为,在高中阶段,学生应做到全面发展,对于各个学科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应注重提升规划能力,同时,只有回归社会责任,勇于担当,才能达到远大目标。人才标准并不是一个常态,学生应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也应根据兴趣爱好综合考虑。
最后,邵志豪校长总结,人才的发展方向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应角色身份的不同而变化,学生不但应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念,不随波逐流,还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使命,不仅为改变生活状态,回报家庭而读书,更为附中的荣誉,东北的振兴,中国的发展而读书。
冀以晨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附中学子当以热情昂扬,积极进取的态度,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在振兴东北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愿每一位附中学子皆能打破艰苦环境的桎梏,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撰稿:章艺轩
初审:艾鑫
复审:赵明亮
终审:杨利华
编辑:学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