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考个心理咨询师”的广告为何那么火?感觉快要玩成梗了!

文摘   2024-12-21 07:37   山东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最近这一两年,有什么广告是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我认为是这个“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


可以说,这个广告,以不同的版本,每天都会出现在大量中国人的电脑屏幕上,你想不看到也很难。




已经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自己,每周好几天,只要我的桌面有片刻闲暇,都会有占满满屏的“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惊艳所有人”。


并且罗列各种“好处”,包括但不限于“考试简单”、“要求低”、“高薪”、“适合兼职”


我本以为是大数据算法使然,然而,观察身边人的电脑屏幕,无论其本职工作做什么,也时不时被提醒“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


甚至有一次,我去某驿站拿个快递,发现工作人员面前的电脑,也是让他去考个心理咨询师。


可见这个广告,确实没有什么人群画像的划分,差不多被推送到每一台电脑面前,也就是每个使用电脑的中国人面前。



这大概是中国心理咨询师最有能见度的时刻了。


我想,大部分人看到这个广告,比起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好奇,大概更好奇的是,为什么考个试,还要偷偷的,考这个有那么见不得人吗?


当然,没有人有需要去偷偷考个心理咨询师,能够大张旗鼓做这样的广告,本身也就说明这一点。


但是,或许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去做心理咨询确实需要“偷偷”,而且对于看到这则广告的更多人来说,与其去偷偷考个心理咨询师,或许更重要的是偷偷做个心理咨询。


该怎么看待这个铺天盖地的“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


为何说更多人需要的其实是“偷偷做个心理咨询”?


为何广告不愿意打“偷偷做个心理咨询”而是“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


这就是我想和你聊聊的。






  01  
“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的广告
为何那么火?


这样的广告大行其道,自有其原因。


首先,这一两年经济下行,对很多人而言,他的收入水平是下降的,迫切需要找一些渠道兼职添补进项。


因此,“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这样的广告,很少会看到一些关乎情怀的东西,如助人助己等传统心理咨询师更关切的价值观,反而是比较赤裸裸地把对咨询师的“好处”罗列,如薪水高、不用坐班等,这都是收入下降的人群迫切关心的。


而且,比起送快递、做保安,去做心理咨询师,明显高大上了很多,这是不能被拒绝的兼职选项。


其次,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无论其之前有过多少职业积累,一定有一样东西是可以保留下来的,就是一些人生的经验。


而中国人非常喜欢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别人这件事怎么做、那件事情该怎么做。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说,她身边好几个中年妇女都考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并且对外宣称自己是心理咨询师。


她发问:怎么这么多人想做咨询师,做咨询师怎么那么容易?


我们最后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对很多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之前学校里学的东西可能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


而做咨询师去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指导、教育他人好像还是可以胜任的,因为唠嗑、八卦、去谈论别人的能力见长,而且似乎也很能被年轻人所信任。


于是,把这些东西再叠加一些心理学专业词汇,好像就能做一个不错的咨询师了。


这么看,“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真是一个最容易上手的兼职选项了。


简单说,不做咨询师,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02  
更多人需要的是
“偷偷去做个心理咨询”


其实,这个“偷偷去考个心理咨询师”可能涉嫌虚假宣传。


因为2017年底以后,中国并没有官方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所以这则广告号称的“全国XX”组织的考试,可能只是圈钱游戏。


而且,一个门槛那么低,好像你缴费了,就可以拿到的证,又能有多少专业性和信誉可言?


所以你交费去学这个东西,可能就是一种智商税


然而,我倒觉得,最关键的问题并不在这里。


这则广告之所以值得广告商大面积投放,背后是有其逻辑的: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即疫情以来,心理问题是普遍性存在的。


我有个判断,从上到下,从年轻到年长,各阶层心理问题的爆发率远大过疾病的爆发率,而且不一定与疾病爆发率成正比。


绝大多数的人,既要受制于疫情带来的种种不适,同时也要面临后疫情时代的种种焦虑。


当然,还有人生基本轨迹被打破之后的种种迷茫。


这些情绪问题,以及情绪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心困扰,可能在疫情高发时期受到过关注,但还是远不及疫情本身。


而在后疫情时代,特别是疫情管控越来越变得平常以后,疫情这个显见的因素不再夺走大部分注意力,其他更深入的问题会浮出水面,而情绪问题的波及面会更广、更深、更持久。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这样一个本来挺小众的行业,会有如此大面积的曝光率了:


广告商很清楚,确实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需求,自然也就催生了从业者。


就像大家都需要点外卖,自然需要那么多外卖配送员一般。


真的有这么多的人有这个必要去成为心理咨询师吗?


不然,实际上,人们真正有需要的,或许是去做心理咨询




  03  
“偷偷”
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


你可能会说,为何你还是坚持用偷偷二字?


我认为,恰恰这两个字用得好,而且现阶段比较符合国内的情况。


疫情以来,无论是生活中的强者或者是弱者,他的心理都需要得到平复和安抚。


对于很多弱者而言,主要是用各种方式躲避,以应对外界的种种压力。躲避的方式,从不良的行为习惯,到躲进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亦或者直接用避世、厌世来应对。


而那些“强者”,看似很厉害,似乎愈挫愈勇,网络上跟人吵来吵去、气吞山河,现实中也很积极正能量,似乎生活的大变动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


然而,无论是弱者的躲避,强者的对抗,其本质都是害怕让人看到自己的脆弱,也害怕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脆弱。


于是,我们用很多的方式去努力对抗这种脆弱,而这些方式实际上耗尽了我们很多的力量,特别是“强者”,花得力气越大,耗损也越大。


然而,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就是有脆弱性。


新冠疫情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我们每个人面对他自己的人生,也会有自己的脆弱性。


你越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越是不让人看到这一点的时候,这种脆弱性对你的影响也就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以目前中国的社会舆论情况来说,虽然心理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多的重视,但是在相当多的人心中,这依然是一个“禁忌”话题


在很多人心中,就是看不起那种有脆弱性的人,即便他们自己也有这种脆弱性。


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性,也就更不愿意在别人身上也看到这一面。


心理咨询,就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在这个地方,被允许表达这种脆弱,展示这种脆弱。


当然,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会去见识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比如到底自己在脆弱什么,以及脆弱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柔软内心和渴望。


疫情以来,我推荐了不少好电影、电视剧,比如《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等,这些作品其实都在讲一个故事:


一个人能够坦诚面对自己的脆弱,就能够活出更真实的自己,真正让自己“活”起来。



而这也是我邀请你,偷偷去做一个心理咨询的原因,因为这比去考试要难多了,能够去做一个心理咨询已经非常不易,已经是很勇敢的事。


其实,有很多人之所以愿意考试,还不愿意去做咨询,不恰恰是因为考试给他们一种强者的感觉,可以不用承认自己的脆弱吗?


心理咨询师考试不用偷偷,甚至都不用去考,但是让自己的内心有机会敞开一点,确实需要“偷偷”:


在匆匆忙忙中偷点岁月,在惴惴不安中偷点勇气,在随波逐流中偷点智慧,让自己在一个不必接受众人审视的环境中,偷偷地完成自我的成长和洗礼。


这次不必惊艳所有人,只求没有虚度这宝贵年华,做无必要的躲避和缠斗。


你可以去正式地进行一次、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也可以在内心深处,自己给自己进行一场心理咨询。


“偷偷”的形式不拘,但是只要你开始“偷偷”,你就开始了一段少有人走的路,就开始不再“偷偷”假装过“正常人”的生活。


回到一开始的那些考试来由:


经济下行,收入下降,真的需要的是一张心理咨询师证书吗?


实话告诉你,心理咨询师真的不怎么赚钱,反而可能让你花费不少。


但是当你偷偷去做心理咨询之后,或许你会更加从容地面对目前的处境,可能作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年纪见长,后浪涌起,抵抗岁月的是一张心理咨询师证书吗?


实话告诉你,心理咨询师真的不是靠年纪、经验就可以混饭吃的,相反这种经验主义恰恰是咨询工作的天敌。


但是当你偷偷去做心理咨询之后,或许你会更加明智地面对中年危机,找到远比靠一张心理咨询师证书有效的答案。

让自己能够在这偷来的岁月中,收获更多适合自己的精神财富,或许是这则广告真正能够带给我们的宝贵提醒。


- END -

文章 | 整理自网络
图片 | 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成员招募 | 心理学交流社群 招募成员了~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50部必看的经典心理学电影】在线下载收藏

免费领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经典案例汇编

【限时免费】90份心理咨询经典案例报告逐字稿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

心理咨询师专用表情大全,不要笑!

16岁儿子抑郁自杀后,我才看见了他心里的那根刺

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48部电影

如果各心理学大佬会发朋友圈,会是怎样…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毕淑敏:学习心理学是生命的福祉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

【心理漫画】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图解告诉你该怎么做

对不起,我要回去学心理学了,别再找我了!


心师之友
心师之友是一个专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 专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平台 为了让更多想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从中获益,我们特筛选出有严格的受训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老师为同行们提供公益督导 课程 读书会等专业的系统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