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邹小强
前几天,我在“只管去做成长会”社群里发起了一个讨论:
“大家早上好呀,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一,不太喜欢运动,可老师给她报了跳高项目。今天就是比赛了,昨晚她因为紧张睡不着,用拖延时间的方式推迟比赛的到来。她害怕自己跳不好,丢人现眼。如果你是她的父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大家的讨论很快热烈了起来,纷纷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有人说:
“可以跟孩子讲,妈妈小时候参加过400米赛跑,跑最后一名,还哭鼻子呢。当时也觉得丢人,但现在回想起来,完成比赛就已经很棒了。所以你也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只要你内心够强大,没有人会嘲笑你。”
接着,大家继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看法。有位家长提到了她的经历:
“我家闺女不到三岁时,幼儿园有个国庆表演,每个班级都要参与。她平时排练得挺好,可一到表演那天就死活不上台,抱着我大哭。我当时真是又急又气,其他小朋友都上台了,就她在台下哭。当时我和她爸还吵了一架,觉得白请假了。不过,回家后她告诉我,她不敢上台是因为人太多,怕丢人。后来,我决定多带她出去参加活动,跟着广场舞一起跳,希望能慢慢改善她的胆小和害羞。”
还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思路: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发现了孩子的潜力或优势,报名跳高说不定是个机会,让她发现自己未曾发掘的天赋。”
当然,有人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
“我家娃去年参加围棋班比赛时,非常抵触,怕自己会是倒数第一,不愿意参赛。最后我们选择退赛,毕竟孩子心理承受不了。”
大家的分享启发了我,我又提出了第二个角度:事后复盘。
比赛结束后,如何和孩子一起复盘这次经历呢?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
然后我提出了第三个角度:如果我们以“成果”为导向,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事前的准备还是事后的总结,我们想要看到的成果是什么?
这时,讨论变得更加深入。有人说: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爱她是无条件的,和结果无关,和勇气也无关。”
还有人分享了他们的复盘方式:
“如果孩子愿 意聊,我会让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果不愿意聊,那就不聊,这件事可以翻篇。”
“我认为,成果导向对我来说,就是摸索出如何和孩子建立边界,不去过多干涉她的选择,但同时也要表达出我的支持。我希望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当遇到让自己有压力的事情时,学会如何求助、寻找资源,以及如何突破自我设限。”
有人分享了自己初中的经历,跟我孩子的情况很像:
“初中时,我被选去跑400米,结果跑了最后一名。其实让我难受的不是名次,而是没有人‘看见’我。那时,我多么希望下场时有人为我鼓掌,哪怕只有一个人为我喝彩、安慰我。多年后回想起来,我意识到,即使结果不好,鼓励和支持是最大的力量。”
听到这些故事后,大家纷纷表达了对自己父母的感恩:
“我妈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无条件支持我,这给了我做自己的勇气。”
前面分享了这么多社群里的讨论,我想表达什么呢?
1. 多角度思考的价值:
我们的社群就像在煮“石头汤”,抛出一个场景,大家各自贡献经验和智慧,这样我们就能避免陷入单一思维,跳出思维的“死胡同”。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一个角度。换个角度,世界会开阔得多。
2. 成果导向:
在“只管去做成长会”,我们强调成果导向,但这个“成果”不一定是外在的成绩。这个成果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想要和需要,而不是强加给别人的目标。同时,它也可以随着时间和经历不断调整。
3. 无标准答案:
在我们的社群里,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可以探讨、交流经验,但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你自己手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在“只管去做成长会”里感到“自在”、“舒服”的原因,因为这里没有压力,没有强迫。
-结 语-
我们的社群就像一片大森林。
我们提供的是土壤、空气和水,大家在这片森林里,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成长。蜗牛按蜗牛的方式成长,蝴蝶按蝴蝶的方式成长,小鸟按小鸟的方式成长。
正因为我们各自有不同的成长方式,才形成了这片森林—独特而丰饶的生态系统。
——
定心成事-2025只管去做成长会
一年只招生一次(10-12月)
接下来一年都会全情投入做好交付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成长会
想领取说明会直播回放
都可以直接联系小明
↓ ↓ ↓
10月31日前加入,都可享受最低早鸟价。
并且还会加赠,11月中旬开班-价值1599元的21天年度计划训练营,仅限前50位,先到先得!
那些加入成长会的伙伴们都有哪些收获和改变?这里也分享给你往期学长学姐的一些复盘:
0.定心成事!2025只管去做成长会开启报名(错过再等一年!)
5.只管去做,遇见行动后的自己——社群潜水大户在成长会的班长之旅
别想太多 只管去做
点击关注邹小强
强哥陪你达成年度目标
▼▼▼
2025定心成事,陪你做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