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打针前为啥滋掉一点药水?不会影响效果么……

健康   2024-10-11 14:40   北京  

2024年第458


记得小时候生病了,去看医生,通常医生都是拿出个大针管,屁股上来一针……


如果说,看着护士把用具布置妥当只是暴风雨前的铺垫,那么护士推动针管,滋出一部分药水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




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恐惧,并心存疑惑:为啥医生打针前要滋一点药水出来?本期跟着江江和苏苏来一探究竟吧!



01. 


为了安全(怕你死)


有人说,故意滋出点药水,是吓人吗?其实,打针的标志性动作并不是用来吓唬你的,而是从几个角度保证了注射过程的安全。


在用注射器抽取药水的过程中很容易混入空气,这个动作,推掉一部分药水就能把混入其中的空气排出来。


对于打疫苗、打胰岛素这类皮下注射来说,有一点空气混进去问题倒是不大。



但如果是扎入血管的静脉注射,比如打吊针、输液和输血,那么药水里混入的空气就有可能形成栓塞,堵在血管里影响氧气和养料的输送,量大的情况下甚至可能致命。



所以,打针尤其是静脉注射前推掉一部分药水,是一种安全措施。哦,原来如此!


02.


为了减轻打针时的疼痛感!


没想到吧~!


滋掉一部分药水,还能减轻打针时的疼痛感呢。


这是因为如果不事先放一部分药水,而是直接把针头推进皮肤里,药水的流速就会急剧改变,形成极大的瞬时压力,打在皮肤上不仅疼,还有可能伤害到周围的皮肤组织。


反之,如果事先推出一部分药水,就能疏通针头管道,使针头内外的压强一致,药水注入的时候就不那么“冲”了。




03.


问题来了:


那药水滋掉了,会影响效果吗?


根据我国2020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小于50毫升的灌装注射剂,可以在标示装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零点几毫升的药液。


医生抽取药液的时候可能会在针管上或者容器里残留一部分药,还有出于安全考虑推掉的这一部分药水,都需要补齐,多灌装的这部分药就起到了“留够余份”的作用。




所以,即使医生护士放掉了一部分药水,也并不是扣你药量的意思,而是他们放掉的本来就是药水的余量,大可不必担心由此影响药效。


04. 


小时候流行的屁股针,


为啥现在很少了?


“再不听话就带你去打屁股针!”这句话大概能吓住好几代孩子,现在咋很少见了?


随着时代进步,药物进入身体的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粗略地说,药物进入身体主要有三种方式。


  • 局部吸收,例如滴眼、滴鼻、透皮贴剂等等。


  • 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主要就是口服,还有极少量的灌肠给药。


  • 各种注射。注射都要用个针头刺破皮肤或者黏膜,让药物进入到皮肤以下快速吸收。


臀部肌肉注射在今天比起当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会再有蒸煮消毒后反复使用的“钝针头”。护理人员的考试认证越来越严格,当年村医不看部位,随手盲扎的现象也消失了。注射疼痛等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屁股针的一些先天不足,如无法避免的疼痛、还有一些少见但麻烦的注射并发症,安全风险难以避免,注射部位引起的隐私问题,以及一些肌肉注射的药物被淘汰等等原因,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张泽

京铁疾控
展示北京铁路疾病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铁路卫生监督所、北京铁路体检中心精神面貌及工作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