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成长就是在解一道无解之题

文摘   教育   2024-10-26 07:49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我的两个孩子一个20岁,一个16岁,就连二儿子都在最近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驾照~电动小摩托车驾照。虽然孩子们还没有独立于世间,二儿子还是高中生,但是对我来说,已经有了一种“育儿阶段”渐进尾声的感觉。



二十年前开始我的育儿之旅,这一路走来,二十年,不长也不短。这一路在陪伴孩子们成长时,我经历了些什么,反而想回顾时,又会觉得很模糊。是太顺利了,所以才清风云淡的感觉吗?肯定不是,这也是最近不断有人问我“你是如何与人智学相遇的?”时,我的答案是“我因为华德福教育接触人智学,因为我的大儿子从小是个比较挑战的孩子,让我试图去寻找教育他的方式…”。是的,其实,正是因为在大儿子小时候有非常多困惑,因此才给我铺开了探究儿童教育之路,竟然意外地收获展开了自我成长之路。


曾经有过那么多育儿困惑、为了儿子的一举一动陷入焦虑、担心的我,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却模糊了,只留下一种印象了。在二十年中自己面对过的各种来自孩子的困难中,这一路我都交出了最正确的答卷吗?有对自己的解答有百分之百自信的时候吗?还是已经内心已十分确定那张考卷一定是全军覆没,零分考卷呢?反而都没有!我自己的一个感觉就是,的确在陪伴孩子们的成长路上,解了很多题目,但都是无解的,可是现在的我却是对两个孩子的未来带着笃定、信心的。‍


为人父母,我们渴望在孩子给我们的考卷上发挥出最好的实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人之常情,非常理解。我想我自己也一定在解答孩子给我出的考题前全力以赴、尽我所能地去努力了。但是孩子们在意的,真的是我们是否正确解题,拿到好分数吗?其实,我倒觉得,真的不是,应该说孩子们在意的应该是我们去解题的这个过程。我们为孩子们苦恼、为帮助、支持孩子们去做些什么、学习什么、尝试什么,这些往往才是真正打动孩子、真正支持孩子成长的部分。


其实这些,在当华德福老师时,是反复在斯坦纳博士的教育经典中屡有提到的。那就是比起我们是一个完美的老师,倒不如我们是一个一塌糊涂却始终坚持自我成长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更有积极作用。

其实这些话也适合每一个站在孩子们面前的父母、成年人。


我的两个儿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在他们丢给我的很多问题前,一定有很多我没有交出完美的答案,应该很多都是错误的,但是并没有因为我没有回答对每一道题而让我的孩子的成长出现偏颇。当然他们身上也沿袭着很多我的不好的习惯,也受到我的一些影响。但是他们还是向光而行,这是因为孩子们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本身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有超越于我之外的更大的他们自己的精神存在在引导他们。‍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在陪伴孩子成长时,还有一种非常大的力量也存在,那就是来自我们内心的对孩子深深的信赖感,对他们命运的深深的信赖感。不禁想起孩子们小时候,非常喜欢爬树,而且爬的都是特别高特别大的树,其实这也是一种挑战,孩子扔给我的题目。我是要阻止,还是支持?


哪个选择是正确答案?如果我选择阻止,那么孩子的安全受到了保护,看样子是正确答案,但也许因为我的这些干涉,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挑战困难的欲望呢,这从孩子一生来看,也许又是一个错误的解答呢?如果选择支持,孩子的各种感官得到发展,也树立起他自己的信心,那么是正确答案吗?但也许因为爬树,出现事故时,那么猛一看,又仿佛是做了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也许我们无论如何选择,都没有百分之百绝对的正确。


那么当时的我,记得也是在某个偶然间,偶然听到一位老师的话,那就是保护孩子、指引孩子的,除了父母之外,还有更大的存在,这个存在可以用守护天使来表达,也可以用孩子的命运来表达。也就是说也许在物质世界(并非物质生活的意思,而是肉眼可见的这个世界),我们作为父母,或者孩子最近的养育者给孩子提供一些保护,但这个世界还有其他法则,我们不可视的部分也是存在的。信赖孩子背后还有高于我们的更大存在的庇护。这也就是我在和孩子们相处时,一直放在内心的一个准则。那时,虽然每次儿子爬树时,我都站在树下,仰望着他越爬越高,离我越来越远。时不时也要让我一惊一身冷汗的时候。但是那时,心里更多的祈祷,或者说和孩子的守护天使的对话。‍


此外,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世界,我可以窥见的部分当然越来越少。比如情人节是否收到了“本命巧克力”,比如他们自己的人际关系,比如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内在成长的痛苦、烦恼…这些都是孩子们要独自面对,只有面对,自己去苦和痛,才能实现内在蜕变的过程。


也因此,其实我们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是作为守望者,我们却可以一直不缺席。这就是始终投向孩子一种我在关注你的目光,只要你需要时,我随时在旁边可以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尽我现在的所能给你支持。而且我对你的成长有深深的信赖,知道你的内在那种向阳而生,向光而行的内在渴望。


之所以现在感觉自己可以说一些有关育儿的心得、体会了,真的是在我自己摸石头过河的这二十年育儿历程后,现在两个孩子呈现在我面前的是非常好的状态。至少在我心里,他们都成长成好青年,虽然我一路也曾困惑,烦恼,也在他们抛给我的一些难题中,肯定教过白卷,看到有过过失、错误的判断,但并不因为这些“细枝末节”,孩子们的成长受阻。因为这一路,我确实在任何时候,都是尽那时我的努力去试图解题了。而且通过他们带给我的问题,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寻求自我探求,促进自我成长。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我们、能百分之百正确指引他们的家长,而是在困难、困惑目前,还在努力挣扎的、真实的人的成长的姿态。

所以在我的两个儿子的眼里,可能我是一个总是做错题,却总是不放弃,总是为下一次交上更好的答卷而努力的人,所以在我的众多失败中,孩子们可能学到了宽容,学到了不完美也可以,学会了摔倒再爬起来继续前进的处事态度。


而且,我还想骄傲的说,从我的各种失败中,其实孩子们还学到了为了不成为我的样子,他们需要做些怎样的转变。因此,其实我的两个孩子,在“人”这个部分,我觉得已经超越了我,现在是我在仰望他们,在我抛出的各种问题中,他们在淡淡地为我解题的状态中。‍






育儿真的是一个无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比起答案是否正确,可能在交出答案前,我们做了些什么的过程更重要。所以很多年轻的父母会有些顾虑,在孩子的这样行为面前,自己做出的反应,指引是否合适,是否正确。这些心情我也有过,非常理解,但是现在,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却可以比较确定地告诉大家,那些“正确与否”的细枝末节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投向孩子的目光,始终在他们身边,带着祝福,带着信赖,带着欣赏。这也许才是孩子们成长时最好的养分。


淼抒


70后,出生成长于山西太原。


18年的太原生活在半径不超过三十分钟的圈内。东岗小学、青年路小学、三十九中、太原五中四所学校记忆着我的成长。现在回首,在太原度过的时间就那么停留在18岁。复旦大学的四年和在上海工作的一年,有了五年的上海印象。24岁开启了在日本的生活,转眼间生命中过半的岁月都是在日本度过的。


两个一路接受华德福教育的男孩的妈妈。大儿子已于2023年3月毕业于日本某华德福学校,应届考入日本某大学的宇宙航空系,目前正向着他的蓝天梦努力着。二儿子是日本某华德福学校高中部学生,妥妥的鍬甲狂,学业以外,足迹遍布日本全国的高山密林,苦苦追寻着他酷爱的鍬甲。而我自己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到华德福教育,目前为日本某华德福学校教师。在日本接受了五年人智学生命传记导师培训,拥有歌德馆认证的生命传记导师资格。目前致力于通过开展生命传记工作坊,帮助渴望探索自己人生的朋友们找到自己的生命使命、发现自己的生命红线。同时为推动中国本土的人智学生命传记导师培训体系的建立,在摸索、努力中。


喜欢一切和自然有关的事物,理念,思想。


教育上选择华德福理念,健康上信奉自然疗法,饮食上实践糙米素食。


喜欢占星术,生活中的仪式感,关注个人成长,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敬畏。


和孩子们游走在世界各地,深山密林。通过孩子的成长不断思索教育的本质。



INVITATION
读书会



时间

每周一早5:30-6:30




地点

腾讯会议
有这样一位传奇女士,很多人称之为“清洁女王”,这位女王的有关清洁的课程让全世界无数粉丝趋之若鹜。“清洁”,不就是打扫卫生吗?关于清洁还需要报班学习?从清洁工身上能学到什么?
本书的作者琳达女士,在人智学总部负责清洁工作三十多年。琳达女士将自己的清扫作为一场修行,而这修行不是苦行,而是一种向着灵性世界成长的修行。
人智学的大门有很多扇,我们每个人都有推开最适合自己的那扇门的契机。愿此书也能成为大家了解人智学的一扇门,至于是否推开,选择权都在每个人自己手中。为此我们在公众号读者群中开展此书的线上读书会。有兴趣的朋友,请扫码申请入读者群。入群的朋友,届时将告知读书会时间、方式等具体事项。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在家华德福」

“一个接纳新教育理念的家长成长互助社群”

读完点个【在看】👇



在家华德福
一个接纳新教育理念的家长成长互助社群, 志在协助孩子发展成为完整身心灵健康的自己, 帮助没有条件支持孩子上华德福学校的家庭实现在家华德福的整体教育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