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伙伴们,过去一周 台风与中秋相继路过,愿我们彼此 平安安在。
本周的例会,生命传记导师 王淼将为伙伴们带来一场有关生命传记的分享。王淼在日本做了十余年的华德福学校教师,也是两位华德福小孩的妈妈。自 2015 年起,王淼开始参加定期的生命传记工作坊,每月一次,历时两年多。 2017 年开始,她用八年时间将生命传记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去发展,去传播。
生命传记,源自华德福人智学体系,它可以被理解为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知识工具。一个人只有了解 TA 的生命是如何发展到达今天的,才会有力量做出决定去选择以怎样的方式走向明天。
本周的分享中会有体验环节,让我们一起在 “命” 的光景中相见吧。
十问王淼:通过十个问题认识她与生命传记的故事~
提问者:媛媛
回应者:王淼
01
淼作为一位从事华德福教育十年的老师,能用一段话把华德福教育的精髓描述给大家吗?
华德福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在最适合的时期,给予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教育。一般意义上的华德福教育从幼儿园,也就是三岁开始。在幼儿园期间,华德福幼儿园带给孩子们怎样的教育呢?这就要观察儿童在三岁~七岁之间处于怎样的成长状态。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最恰当的方式。因此周围的成年人就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我们不希望孩子做的,我们自己首先不做。因此,在华德福教育圈内,大家都说,华德福幼儿园的老师最难当。因为你的“人格”甚至都会被孩子们模仿。而华德福学校的教学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其实,是非常“严格”地遵循孩子们的成长来设定教材。比如说三年级,一般孩子们九岁,这时按照华德福教育对孩子们成长的理解,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实现与周遭世界的分离,会有很多不安,渴望安全感。这时在教学中,会通过各个课程让孩子们体验“衣食住行”的接地气的生活。在这些过程中,他们用自己的手去劳动,去工作,比如说种蔬菜、种水稻,比如去参观木工做家具场面,去面包房学习做面包等。这些活动,看似和学习没有关系,但都是支持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成长非常重要的教育。淼是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正式从事华德福教育的?在从事之前,生命有做一些调整和准备吗?我自己成为华德福学校的老师是在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与华德福结缘则要追溯到更久远。我的今年二十岁的大儿子两岁时。说真的,我的大儿子不是一个特别容易带的孩子,在养育他的期间,我遇上了很多以我的经验、我的理解行不通的情况。所以我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育儿书籍。最后真的让我认定的便是华德福教育。已经是十八年以前了。不过那时我们生活的城市并没有华德福幼儿园,所以大儿子是在普通私立幼儿园度过了两年。不过在家我一直是自己坚持着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比如说我们家没有电视,不让孩子接触电子媒体等。大儿子是从小学三年级转学到华德福学校。最初我是作为家长,当时二儿子刚上华德福幼儿园,我自己也在从事同声传译的工作。虽然当时儿子上的华德福学校给我投来橄榄枝,但考虑到两个孩子的陪伴,我自己的工作等,最后决定换个跑道是在二儿子入学华德福学校时。那一年他一年级,我也成为华德福学校工龄一年的新手老师。走上华德福教育之路最大的契机就是我的大儿子。如果没有他一直给我的挑战、提醒,可能我还做着名校梦,还是会和大部分家长一样为孩子选择一条最“安全”、“保守”的成长路。在电子产品风行的时代,有遇到过因为电子产品引起的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吗?淼是如何面对这样的冲突,让孩子不受主流环境影响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可能我的孩子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让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多烦恼。此话怎讲?因为我的育儿是在日本进行的。我先生是日本人,但是是独生子,因此没有亲戚间的往来。而我的娘家这一边又在国内,所以孩子们是在非常简单的环境中长大。或者说没有机会了解其他家庭的文化。孩子们一直在华德福学校长大,他们经常来往的家庭也都与我们家有相同的理念,所以即使去同学家住宿,和我们家的环境基本差不多。此外,我的两个孩子因为没有这样亲戚间的交往,因此周末的时间,对我们家来说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孩子们小时候起,我们家的周末一般都是在大自然中度过。大自然是不会让人生倦的,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远远超过电子产品。当然只要坐公共交通,自然会有很多显示屏不断滚动,播放广告等。孩子们由于好奇也会看,这些时候我一般不干涉,因为很快就会厌倦。我的大儿子是考上大学后才买的手机。但是他们用手机会更早些。因为两个孩子经常独自去大自然中昆虫采集或者登山。应该是大儿子上高中时,在他们出行时就会把爸爸的备用手机给他们带上。目前为止,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幸运的。没有遇上太多的阻力。淼和两个孩子聊过华德福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影响吗?从淼的角度和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影响是什么?华德福教育是斯坦纳博士构建的人智学体系中教育的部分。斯坦纳博士是一位非常务实的思想家。他一直提醒每个人要对他的理论质疑。特别是对于接受华德福教育的孩子们,他们毕业前一般都在18、19岁左右,还没有到达“自我”出现的21岁。对自我还没有出现的孩子们灌输某种理论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斯坦纳博士“禁止”在华德福学校谈及他的理论体系。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想我应该没有积极地和孩子们探讨过这个问题。不过我的大儿子现在已经二十岁,大二学生。有时他也会和我说,他现在的这部分能力来自于华德福教育等。当然,作为一名华德福家长、华德福老师,我觉得我的两个孩子,包括我自己都受益于华德福教育。比如说两个孩子的行动力,比如说他们对自己热爱的事情的专注力、持久性,比如他们和他人的协力的团队品质等。淼养育和陪伴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与淼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什么不同吗?以及淼对于孩子们成年之后与你的关系,有什么期待吗?看着这个问题,突然回想起我的小时候。其实我从小到大应该说一直品学兼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父母都是医生,而且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大医院的医生,我从小生活的医院大院,应该说云集了很多优秀的哥哥姐姐们。那时经常会听到父母说“哪家哥哥上清华了”、“哪家姐姐上北大了”…在我生活的大院,好像除了上名校就没有别的选择一样。我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除了上大学之外,从来没有想过其他出路。但是其实我对上大学要做什么,我有什么理想,完全是模糊的、没有概念的。当时唯一的动力就是想给父母争气,想让父母引我为傲。或者说,当时想考好成绩,真的是为了“取悦于”父母,为了父母的荣耀。其实我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却是非常努力的孩子。所以我的确做到了,一直是医院大院叔叔阿姨们夸奖的对象,初中最后的考试,全校第一名的成绩。高中也在山西省最好的高中度过。大学又顺利考上复旦。应该说是比较幸运的求学路。但是,接下来的话则非常惭愧。和很多学生一样,因为把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也因此在大学中,其实我是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的。哈哈,非常惭愧啊,如果说我大学时做了想什么有意义的事,那最多就是谈了几次恋爱,最终也在大学校园中和我先生相遇,直到现在已经马上要迎来我们的结婚二十五年纪念日。但是我的孩子们则完全不同。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突然意识到,我的孩子们从来没有为了取悦于我而学习。他们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好奇、喜爱。因为在华德福学校,他们都没有参加考试的经验,所以也没有成绩是评判一个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的概念。所以他们看待他人时,视角特别开阔,他们会看到身边人的很多除了学习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而且两个孩子都有满满的“自我肯定感”。他们不需要通过什么证明自己。另外上大学后的状态,我的大儿子和当时的我完全不一样。他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心。每天背着重重的书包去大学认真学习。虽然我不知道他上课时什么样子,不过有时回家后,他会不可思议地告诉我,“不知为什么上课时很多同学都在睡觉。这难道不是自己选择的喜欢的专业吗?”说真的,我反而更能理解他的同学的状态,因为和大学时的我一样啊。是啊,把学习的力气都消耗在高考中了,大学生活混日子就是常态。我对孩子们成年后与我的关系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我只是希望他们都能做他们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份真正的热爱。不过我的大儿子今年二十岁,我们之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由于他现在在美国求学,我们也只能偶然通过电话联系。现在经常是我有困惑,寻求儿子的建议。他对我的帮助越来越大。我洋洋得意地想,完全不懂投资的我,今生唯一一次投在教育上的“资”,居然已经开始坐收红利了。在淼看来,成为一名华德福的任职老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以及知识?其实我自己也是华德福教育的“小白”。虽然工龄十年,和我身边的资深同事们相比,真的就是华德福教育的幼儿园大班水平。也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这真的只是我个人的心得,不是标准答案,请大家自己甄别。我觉得首先我们需要有全面地对人的了解、认知。如果以为人只是一个肉眼可见的部分的存在,我们是无法很好地施教。因为当我们有了“孩子们不仅是我们面前的身材小小的孩子,他们也是一个精神存在时,我们的教育就会不再只停留在发展孩子们的智力和大脑上了。我们会不仅关注孩子们的过去、现在,还会试图感觉来自孩子未来的召唤,以更好地引领孩子们。此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爱,说起来容易,其实实践并不容易。但是这一点真的是建立和学生的信赖关系时最重要的。可以聊聊淼在做的生命传记工作坊吗?生命传记和华德福有关系吗?现在我的身份除了华德福教师之外,还是生命传记导师。关于生命传记,可能很多朋友都有些陌生。其实生命传记的源起与华德福教育一样,都是来自斯坦纳博士的人智学。华德福教育是人智学中的教育分支,而生命传记则是为成年人自我教育、自我认知、建立和谐社会性而服务的。华德福教育依照斯坦纳博士对人的每个成长期的特色来为孩子们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内容。而生命传记的基础同样是人的每个成长期,不过是通过回顾自己人生过往经历,来有意识地察觉自己的生命轨迹,进而探索出自己的生命使命,同时建立起对自己生命的完全的信赖。王淼在开展生命传记工作坊
生命传记给淼的人生带来了什么,为何淼会长期做生命传记工作坊?应该说与生命传记的相遇把我从人生的至暗期中拯救了出来。现在已经离开了黑暗,反而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甚至会怀疑自己真的曾有过那样的经历吗?但事实上,在我三十多岁时,真的遇上了人生的瓶颈,现在回想也没什么大不了啊,但那时就觉得人生很无聊,没有意义,甚至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是那种人生没有方向,找不到自己存在价值的虚无感。所以对自己人生使命的探求成了那时我的功课。我行走于各种提高灵性、精神的流派。渴望遇上什么大师为我指点迷津,白纸黑字地告诉我,这就是你的生命使命!几年时间,我上了很多课程,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也花高价请几位“大师”给我看这看那。不过最终我还是没有找到让自己认可的流派。当然我在寻求精神提升的同时,也一直没有停下人智学的学习。在一次读书会上,老师推荐了一本有关生命传记的书。当时其实还推荐了其他一些。不知为何,我就向老师借了那本书。那是我和生命传记的第一次相遇。即使是从书中,我都有很多震撼。好像算命一样准确地让我感受到了我生命的重要阶段的确是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但是只凭书,还是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之后我就一直寻觅着参加生命传记工作坊的机会。最后歪打正着地开始参加生命传记工作坊。之后在跟着一位老师做工作坊两年多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从黑暗的洞穴中走出来了,在我的无知无觉中!太震撼了!我突然意识到,连我都能被“救赎”,生命传记工作坊一定能对很多人有益,一定能帮助到很多曾经和我一样处于至暗期的人。就这样,我在日本开始了为期五年的生命传记导师培训。完成了五年培训,作为有歌德馆认证资格的生命传记导师,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生命传记传播开来,让更多人与之相遇并受益。在淼办过的以往生命传记工作坊里,参与的伙伴们都有哪些反馈?这些参与者的生命传记会让你对生命传记工作坊有增加新的理解吗?最早参加生命传记工作坊的伙伴们已经跟我相识有三年了。每次工作坊结束后,很多朋友都会给我反馈他们自己的新发现,他们的生活突然向好的方向转变。各种例子真的是特别多。不过即使他们不反馈,其实知道三年前的他们,和现在他们的状态,我就能知道生命传记工作坊真的给了他们多少力量,给了他们多少心灵滋养。每次开办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每个参与者彼此滋养,彼此包容,那样的場域下大家都散发着一种由内向外的平静、知足的气氛、能感到每个人真的被滋养了。而工作坊结束后,看到大家的变化时,我的内心就会一个强烈的声音出现“我一定要把生命传记工作坊坚持下去,让更多人与之相遇!”因为我真的太希望这个世界上多一些幸福的人。接下来,淼打算投入怎样具体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并体验生命传记工作坊?说真的,没有什么具体行动。我现在还是处于一厢情愿的状态,自己觉得很好,很想推荐给更多的人,但也许生命传记的知名度还不高,其实每次工作坊的招募都非常不易。目前我的推广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公众号。通过文字传达。有时觉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只要做好自己觉得对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之后就请更高的存在来定夺吧。谢谢淼的坦诚和敞开,祝福且相信淼的生命传记工作坊会顺利开展!地点: 黄浦区蒙自东路63号 LiLiTime.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