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阿浩
来源 l 阿浩(ID:ahaodushu)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716223201)
在追求高手之路上,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观点:学会任何技能、掌握任何能力,都必须做到认知到位和实践到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先来说说认知的重要性。
认知就像是一幅地图,为我们在学习和实践的道路上指引方向。
以学习摄影为例,如果我们不了解构图、光线、色彩等摄影基础知识,也就是缺乏认知,那么在拍摄时就只能盲目地按下快门,很难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但现实中很多人却在认知方面存在误区。
有些人过度依赖认知,认为只要看了很多摄影教程、学习了各种理论,就自然而然能成为摄影高手,却忽略了实践的关键作用。
他们整天抱着书本和教程,却从不拿起相机去实际拍摄,结果到了真正需要运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这就好比一个人只研究地图,却从未踏上旅途,最终只能纸上谈兵。
而另一些人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完全轻视认知的力量,仅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实践。
比如,有些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时从不考虑构图原则,只是随意地取景,这样虽然可能偶尔拍出一些有趣的照片,但很难在摄影技术上有实质性的提升。
因为他们没有系统的认知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无法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某些拍摄方法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也就难以在实践中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
我们必须认识到,认知和实践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实践是认知的根基,没有实践,认知就如同空中楼阁,虚幻而不真实。
就像学习烹饪,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研究菜谱,却从未走进厨房亲自动手尝试,那么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掌握烹饪技巧,也无法体会到火候、调味等细微之处对菜品口感的影响。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技能的精髓。
但我们也要知道:认知又能为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我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正确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摄影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照片曝光不准确,基于对曝光原理的认知,我们就能明白是光圈、快门速度还是感光度设置不当,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的认知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入良性循环,推动我们在高手之路上不断前进。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认知和实践的结合呢?
我们在学习一个新技能的时候,首先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看书、刷视频、参加培训课程等,构建初步的认知框架。
以学习绘画为例,我们要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色彩理论、透视原理等知识,了解不同绘画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这就像是在搭建一座大厦的基石,为我们后续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就要尽快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比如,拿起画笔,开始尝试描绘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从简单的线条、形状开始,逐步练习构图、色彩搭配等技巧。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刻意去总结实践得到的经验教训。
比如,发现自己画的线条不够流畅,或者色彩搭配不协调,这时就要反思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绘画技巧不够熟练,还是对色彩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反思,我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绘画知识的理解,也能找到改进的方向,从而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在实践里不断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
每一次绘画实践都是一次对认知的检验,我们要根据实践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重点。
如果我们发现某种绘画风格或技巧不适合自己,或者在实践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就要及时回到理论学习中,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和其他相关人员交流分享,通过交流,来提升自己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害怕犯错,因为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只有不断地在认知和实践之间穿梭往复,才能逐渐掌握技能的本质,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蜕变。
在追求成为高手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一项技能呢?
这是我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必须明确的目标,只有清楚了这个标准,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什么意思?
判断是否真正学会、掌握一项技能,有一套成熟的认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并且能够持续达到预期结果,这才是关键所在。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词,用来衡量我们是否成为高手。
首先是 “你”,这意味着所拥有的认知方法必须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他人。
我们通过看书、听课等方式学习写作技巧,但如果在实践中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独特的方法,就不能算是真正学会。
比如,同样是学习写作,每个人的经历、风格和目标都不同,所形成的认知方法也会因人而异。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写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写作认知方法,从选题、构思到行文、润色,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帮助我们持续写出好的文章。
接着是 “认知方法”,而非仅仅依靠感觉和感受。
在很多领域,尤其是那些需要专业技能的地方,仅凭感觉做事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以设计领域为例,如果设计师仅凭自己的感觉去设计作品,而没有系统的认知方法,那么作品可能会缺乏逻辑性和美感,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而拥有一套科学的认知方法,就像是拥有了一把精确的尺子,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色彩搭配到布局排版,都能有章可循。
然后是 “指导实践”,一套认知方法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那它就只是纸上谈兵。
比如,在学习编程时,我们掌握了各种算法和编程概念,但只有通过实际编写代码,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证明我们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只有将认知方法应用到实践中,不断地尝试、调整,才能逐渐熟练掌握技能,提高实践水平。
“预期结果” 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运用认知方法指导实践,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预期的结果。
如果我们学习营销技巧,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没有实现产品的销售增长,那就说明我们的认知方法可能存在问题。
这时,我们就需要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对认知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直到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是 “持续”,这一点至关重要,它要求我们的认知方法多次用于实践时,每次都能稳定地得到良好的结果。
就像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不能仅仅在一次比赛中表现出色,而是要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发挥。
在学习外语时,我们可能偶尔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只有当我们能够在各种场景下持续准确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才能说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写#阿浩读书 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到现在写了900+篇文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写作认知方法。
从如何挖掘好的选题,到优化标题,写好开头结尾,如何选择书籍,再到如何表达观点...等,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实践。
通过这套方法,我持续创作出了爆款文章,实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我还能根据文章的数据、读者的反馈和市场的变化,持续优化我的认知方法,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这就算掌握了一项技能,当然,这项技能,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来进行优化。
写在最后: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其著作《刻意练习》中提出:
我们与天才之间的差距,可能仅仅在于是否进行了“刻意练习”。
他说:成功既需要天赋,也需要努力。天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掌握技能。但是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高手,只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的同时去实践,并且反思迭代,就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高手。
如果你也想阅读《高手》这本书,欢迎购买一起阅读:
如果你想参与《高手之路》的共读学习,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参与共读,打卡23次可返现30元,可获得一本签名版《高手之路》,另外还有粥左罗2024年线下主题分享干货和高手之路征稿,还可以获得稿费。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
感兴趣,就可以直接进
星球自带72 小时退款功能
不喜欢直接退出,钱原路返回,一毛不少
附权益清单: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在看
更多精彩关注@阿浩读书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