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语文老师的角度,也来聊聊临沂罗庄区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否疯了

文摘   2025-01-12 10:24   山东  

从前几天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冲上热搜,到今天临沂罗庄区语文试卷冲上热搜,义务教育备受关注。


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数学试卷是语文老师出的,太多的题干内容让四年级孩子应接不暇,颇有出题人刁钻刁难之嫌疑。


对于罗庄区四年级语文试卷当地家长是各种调侃,认为卷出天际,不合逻辑,各种自嘲自讽。


我们先来看看试卷原题:(源自网络截图,侵删)


从小学语文老师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份很正常的将学科知识与素养嵌入大情境任务引领下的终结性素养评价。


考核的基本内容和能力也都是中段目标下的本册内容。


大家之所以觉得惊奇的原因是:用“罗庄探秘之旅活动”的真实情境任务串起了整张试卷,以前自己小时候没有见过这样的试题,所以满是新奇与质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未来义务教育语文的核心素养:


2022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它们彼此交融、相辅相成共同编织成语文教学与学生成长的锦绣蓝图。


首先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为学生开启文化宝库大门,注入民族情怀和时代担当。在教学中组织经典诵读、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感受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认同感;


其次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基石与载体,通过分析课文挖掘高值语感图式、开展实际运用活动等,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接着通过巧用问题引导、开展创意写作与改编活动等,促进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协同发展;


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之美、剖析文本内涵与手法、开展多元审美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通过“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表现出来的,作为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学习任务群,也“具有情境性”。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我们从新课程达标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细细看一下这份试卷内容:


一是以真实情境任务,引领学生在完成子任务的探究过程中,完成对知识与素养的评价。


以“罗庄探秘之旅活动”开启,下面有四个子任务活动:听写训练营,语言积累角,阅读鉴赏园,表达交流场。


以家乡的美景,历史,名士等串起了本册任务群学习中的知识点与素养点。


二是听写训练营考察学生语文基本素养书写、聆听和想象能力表达。


第一题听介绍,写句子。需要认真听,工整书写。


第二题想内容,说美景。实际上一是考察学生对能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一件事的应用;二是考察对学习过的写景文章好词好句积累情况的活学活用。


三是积累训练营,考察学生对字词句段积累情况及古诗词的运用。


这一部分没有难度,只是把之前的直接看拼音写词语和默写古诗词变成了放在真实情境中去运用罢了。


四是阅读鉴赏园,选取了历史传说和家乡美景。考察学生已经习得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


细看里面的题型,基本上都是课本上习得的阅读鉴赏方法的运用。看似处处说罗庄,实际上是考察中段学生对一事一景的鉴赏能力。


五是表达交流场,考察学生通过发现身边的美好故事,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好的表达能力。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书写能力等都有一个综合评价。


纵观整份试卷也就是紧扣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次情境化测评的探索,实际上细看还缺少对整本书阅读的考察


所以,请大家理性看待试题,不要给孩子制造焦虑情绪。


再者,国家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未来能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对于孩子的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请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过程性评价,不要盯着一纸试卷来评定孩子。


让我们在社会和教育的变革中,多一些思考,少一点焦虑。


行走的山石
温一壶月光下酒,用文字温暖岁月,行走人世间,用情怀做教育,用赤诚书韶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