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的接受每一天

文摘   2025-01-25 13:24   山东  

近日读日本作家中村恒子的《人间值得》一书,她的语录涵盖了工作、爱、人际关系、幸福、死亡等人生课题,充满了中村恒子奶奶的人生智慧和生命感悟,希望能为你提供指引和启发。

                    🌾1🌾

人生,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人生无需太多辉煌,能在平凡中绽放光芒便足够温暖。


                  🌾 🌾

真正的强者是夜深人静时,把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完事了再塞回去,睡一觉醒来又是信心百倍。

               

                    🌾 🌾

为了钱而工作,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


                    🌾 🌾

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


                    🌾  5 🌾

学会拥有钝感力,只要不关注任何人的动态,不揣测别人的想法,就能减少很多烦恼。


🌾 🌾

自然地认为挫折与麻烦“只不过是偶然发生的事情”。


🌾  7 🌾

即使是旅行游玩,开始感觉快乐,反复多次就会逐渐疲惫,刺激感很快就会令人乏味。

🌾  8  🌾  

过多的“空闲”,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适当忙碌”的状态反而更好。

🌾  9  🌾  

如果你没有喜欢且向往的人生,而以别人的人生作为标准,身上背负的行囊就会越来越沉,只会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 10 🌾 

人生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即使去了新环境,也会遇到讨厌的人、合不来的人,尽管程度不同,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

🌾 11 🌾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

 🌾 12 🌾 

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放手,保持适度的距离。

🌾 13 🌾 

 “情”这个东西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会让你对别人产生期待、执着,让你在关系中变得“自私”。

 🌾 14 🌾 

来则欢喜,去则放手,这对彼此来说是最轻松的。

🌾 15 🌾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只要是别人给予的东西,自己就应该感谢对方”。

  🌾 16 🌾

总想着得失,那么就会觉得勉强自己,甚至产生心结。与其如此,还不如率性而为,跟随心的决定。

🌾 17 🌾  

心灵的沟通,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

 🌾  18 🌾 

人和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接受拜托的人,那你在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就会很少。

🌾 19 🌾  

有时候看似一切归零,实际上也可能是新的起点。

🌾 20 🌾  

人毕竟不是夜猫子,只有用清晰的头脑思考,才会有新的、积极的想法出现,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改变。

🌾 21 🌾  

 痛苦与伤心,其实也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活着,肯定会经历苦难。

  🌾 22 🌾  

人生中精神饱满的时光非常有限,不要过多地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

 🌾 23 🌾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 24 🌾  

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

  🌾 25 🌾  

生活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变得懒散。一旦决定“今天这样做”,生活一下子就会张弛有度。

 🌾 26 🌾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样最终才能活出自己。

 🌾 27 🌾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 28 🌾  

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 29 🌾   

与合不来的人交往尽量简单,尽可能不去互相麻烦,与有共同话题或合得来的人,则可以保持亲密的交往。

  🌾 30 🌾  

如果工作让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牺牲,那一定要果断离开,毫不犹豫。

  🌾 31 🌾  

无论如何,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 32 🌾   

人生的结果,不会马上显现,但是在每个瞬间,都有必须珍惜的事情。


 🌾 33 🌾  

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不同,无需盲目比较,活出自己的精彩即可。


 🌾 34 🌾  

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是成长的催化剂,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 35 🌾

不要害怕孤独,因为孤独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享受孤独才能更加独立。


 🌾 36 🌾

人间值得,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去爱、去创造、去改变。


行走的山石
温一壶月光下酒,用文字温暖岁月,行走人世间,用情怀做教育,用赤诚书韶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