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视频号,“当年明月疯了?”竟然冲上热搜,网络天天听风就是雨。看着案头上在读的几册《明朝那些事》,不禁觉得好笑。
脑海中突然想到了“群体性癔症”这个概念,现在短视频横行的状态下,信息传播泥沙俱下,的确让人容易得癔症,一种看不得别人好的癔症。
上大学的孩子也加入了探讨,那今天
我们就聊这位网络红人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与“群体性癔症”这一社会心理现象的微妙联系。
🌴🌴当年明月是谁?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并非出身显赫,却凭借对历史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在网络上书写了一段传奇。
自幼酷爱历史的石悦,12岁便开始阅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这份热爱贯穿了他的整个青春岁月。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广东顺德海关缉私局,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论坛上连载自己的历史作品《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的离奇经历
《明朝那些事儿》以通俗幽默的风格,将明朝历史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这部作品迅速在网络上走红,点击量破百万,成为当时网络文学的一股清流。
石悦也因此名声大噪,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公务员,摇身一变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络作家。
石悦的离奇经历远不止于此。随着《明朝那些事儿》的火爆,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2006年下半年,他入党并很快晋升为副科,仕途一帆风顺。
此后,他历任多个职位,包括《金钥匙》杂志编辑、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综合室副处级副主任、挂职河北承德隆化县副县长等,最终成长为厅级干部。
石悦的成功并非偶然,
而是他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才华与勤奋。
🌴🌴当年明月的经典语录
他的语录涵盖了人性、权力、道德、成功、人生等多个方面,深刻反映了当年明月对历史、人性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他曾激励着无数普通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一起重温一下:
🌱能改的,叫做缺点;
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
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是强大的。
🌱利益,只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驱动 人们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 实面目,极其残酷,却异常的真 实。
🌱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
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弱者与强者唯一的差别在于信念是 否坚定。
🌱所谓事可以做绝,
话不能说绝,是也。
🌱所谓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人 生。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
🌱你还很年轻,你会在未来经很多事,遇见很多人,会得到很多,更会失去很多;但你要守住两样东西,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
🌱人生最大的悲凉是:明知道结局很惨,却无法改变,只能继续前行。
一个通读史书的人会疯?
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有人把他逼疯了,或者他顺应当下自己愿意疯。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我知道我提出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引人深思的问题:当年明月是疯了?还是群体性癔症了?
这个问题虽然带有调侃的成分,但却触及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群体性癔症。
🌾🌾 何为群体性癔症
群体性癔症,又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流行性癔症,是一种在群体环境中,由于某种心理暗示或相互影响而引发的集体性心理障碍。
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与真实生理疾病相似的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但这些症状并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群体性癔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1. 癔症性情绪障碍:患者情绪容易爆发,尤其在受到刺激后,容易发生情绪失控,产生哭闹、撞墙等症状。
2. 癔症性漫游:患者在白天会突然出现漫游症状,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游走,清醒后不能全部想起。
3. 癔症性遗忘:表现为精神创伤后对某些重大事件不能回忆。
4. 癔症性精神病:在意识朦胧或漫游的背景下出现思维联想障碍、行为异常,甚至出现幻觉及人格解体症状。
……
社会上关于群体性癔症的事例屡见不鲜。
1998年美国田纳西州一所中学发生的学生和教工群体性中毒事件,以及2010年甘肃省陇西县某小学学生群体性不适症状事件。
这些事件在最初都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关注,但经过科学调查后发现,患者并未接触到任何有毒物质,而是由于心理暗示和相互影响而产生了群体性癔症症状。
在这些事件中,有害暗示的原点往往是某个人或某个事件。
比如田纳西州中学的女教师突然自述闻到汽油味并出现不适症状,随后她的学生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陇西县小学的学生则是因为一名学生突然闻到刺鼻气味并出现不适症状,随后同班多位学生也相继发病。
这些有害暗示在群体中迅速传播,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类似症状。
你看,频频热搜爆火的网红翻车事件,是不是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吸引人们的眼球,一次又一次颠覆人的三观,可笑的是,我们还常常被人家得故事左右,忘记了自己当下该做的事?这难道不是癔症吗?
回到当年明月的话题上,虽然将他与群体性癔症联系起来看似荒诞,但这个问题却引发了我们对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和心理影响的深入思考。
在短视频和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形成正确的网络观?
一是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我们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跟风,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对于网络上的热点事件和言论,我们要进行多方求证和深入思考,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二是要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网络上的舆论环境往往充满争议和冲突,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与冷静,不被网络舆论所左右。
三是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和理性声音。在短视频和网络平台上,我们要勇于发声,传播正能量和理性观点。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论影响身边的人和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当年明月的传奇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凭借才华和勤奋实现自我超越的故事。
而群体性癔症的社会事例则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和理性思维,在网络时代中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请不要成为群体性癔症的一员,保持好自己的辨别力,多关注自己当下该做的事,多照顾身边需要照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