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心理学秘密:反敏感反内耗,停止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

教育   2024-12-03 19:42   浙江  
点击上方关注我的另一个公众号,分享更多心理学
文|袁淑秀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像是走在一座无形的独木桥上,一边小心翼翼地迈步,一边忍不住猜测桥那头的人如何看待我们。
我们耗费大量的心力,试图在别人眼中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却渐渐迷失了真正的自我。
其实我们内心的焦虑与内耗,很多时候并非来自现实,而是源于我们对别人评价的过度敏感。
今天,想告诉你一个心理学秘密:反敏感,反内耗,停止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
当我们放下对他人评价的执念,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与感受,便会发现,内心的纷乱逐渐平息,生活也变得更加从容自在。
愿你在心灵的独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旋律,不再为他人的目光所累。
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
你是否曾在一次聚会后反复回想自己的言行,担心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惹得别人不开心?
是否曾在工作汇报前夜彻夜难眠,害怕自己表现不佳,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
再比如你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精心修饰的照片,然后开始不停地刷新,随着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你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这些时候,你就在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我们总是在无形中与他人比较,试图通过外界的反馈来确认自我价值。
当你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你知道你的关注点在哪里吗?你的立场,又发生了哪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呢?
1. 强化了客体化,弱化了自己的主体性
当你在意别人如何看待你时,你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从“主体”变成了“客体”。
过度关注外界对你的看法,会让你逐渐失去对自己主体性的认知。你不再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不断地猜测“他们会怎么看我”。
比如在一次公司会议中,你原本有一肚子想法想要表达,但因为你一直在意同事和上司对你的看法,你开始犹豫不决,担心自己说错话。
最终,你选择了沉默,错失了一次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2. 伙同别人攻击自己
当你过度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你其实是在无意识中“伙同”他人一起攻击自己。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指出,神经质的竞争性会让人产生自我攻击的倾向。你会不自觉地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甚至对自己更加苛刻。
比如你在健身房锻炼,看到旁边的人身材比自己好,你不但不会鼓励自己努力锻炼,反而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怎么这么差劲,永远比不上别人。”
这种自我攻击不仅让你心情低落,还会削弱你的自信心。
3. 更关注我看起来怎么样,而不是我感觉怎么样
当你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你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我看起来怎么样”上,而忽略了“我感觉怎么样”。
我们的烦恼大多源于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这种关注外在表现而忽视内在感受的做法,会让你逐渐失去与自己内心的连接。
比如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你精心打扮,希望给大家留下好印象。
然而,整个晚上你都在担心自己的妆容和穿着,根本没有真正享受聚会的乐趣。最终,尽管朋友们都夸你漂亮,你却感到身心俱疲。
4. 强化了外观特征,弱化了能力属性
过度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往往会让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观特征上,而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属性。
这种对外观的过度重视,会让你忽视自己真正的能力和潜力。
比如在一次工作面试中,你花了大量时间挑选合适的衣服和整理发型,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经验的梳理。
结果在面试中,尽管你外表得体,但在回答专业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5. 结果不如意,夸大羞耻心,结果如意,强化虚荣心
当你过度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结果不如意时,你会夸大自己的羞耻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而结果如意时,你又会强化自己的虚荣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如果你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这个空间就会被压缩,你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不定。
比如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如果你的表现不如预期,你会觉得自己羞愧难当,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而如果表现优异,你又会觉得自己无比优越,沉浸在虚假的虚荣心中。
这种情绪的极端波动,不仅让你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还会影响你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停止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
那么,如何停止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反敏感、反内耗呢?
我总结了五个方法,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和实用的建议。
1. 强化自己的主体性
你是否常常感到自己像一片随波逐流的叶子,无法掌控自己的方向?
要停止这种状态,首先需要强化自己的主体性,重新找回对自己生活的主导权。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得罪同事。
在意识到自己过度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后,我们开始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意见同样重要。”
渐渐地,我们在会议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再缩手缩脚。
刻意每天写下三个你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无论大小,强化自我主导意识。
2. 把自己的感觉放在第一位
你的人生剧本,你是主角,别人都是配角。
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人的烦恼大多源于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
要停止这种内耗,你需要把自己的感觉放在第一位,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比如我们在聚会上,总是担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结果自己心神不宁。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于是我们开始在社交场合中问自己:“我现在感觉怎么样?”而不是“他们怎么看我?”
在每个社交场合,尝试问自己三次:“我现在感觉如何?”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行为,而不是一味迎合他人。
3. 弱化聚光灯效应,去我中心化
我们常常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聚光灯效应”。
要摆脱这种效应,需要学会“去我中心化”,放下不必要的负担,不再缩手缩脚。
要明白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那般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比如在公众场合发言时,即便偶尔说错话或出现小失误,也不必耿耿于怀,因为周围的人很快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比如我们总是觉得同事们在背后议论自己,因此在工作中总是小心翼翼。
其实我们要了解到,其实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他。我们开始放松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任务,结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每天提醒自己三次:“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我,他们有自己的烦恼和生活。”通过这样的自我暗示,弱化聚光灯效应。
4. 专注自我成长,我自盛开,蝴蝶自来
当你专注于自我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你会发现,外界的评价和目光变得不再重要。
正如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所说,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胜任感,能带来自我满足和幸福。
比如我们曾经非常在意别人对我们外貌的评价,总是花大量时间打扮。
后来我们决定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写作,每天花时间阅读和写作。渐渐地,我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为自己设定一些内在的目标,比如学习一项新技能、培养一种新兴趣,每天花时间在这些目标上,专注于自我成长。
5. 刻意练习,不管别人,多表达多感受
要真正停止内耗,需要进行一些刻意的练习,让自己习惯于不再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总是害怕表达自己的意见,担心别人会觉得自己不够专业。
每天进行一次“不管别人”的练习,比如在会议上主动发言、在社交场合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刻意决定每天在会议中至少发言一次,无论对错,只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就变得自信从容,不再畏惧别人的目光。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会逐渐摆脱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
结语
当我们停止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我们便会发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其实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拥抱。
愿我们从此刻开始,活出真实的自己,不再内耗,不再敏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被别人的目光所左右。

点入下方,进入《袁老师松果催眠课程》,带你进入深度睡眠,用正念和心理学疗愈睡眠和情绪问题,摆脱失眠和焦虑——
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咨询,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随喜随缘!

同时,别忘了善用心理学自我疗愈
点击关注我,用心理学正念疗愈,星标我不迷路

看完如果喜欢,期待你点个在看 

松果正念袁淑秀
我是袁淑秀,松果正念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念教养导师,具有近二十年心理咨询和教育经验,拥有心理和教育类版权245项,原创了近百个系列正念冥想训练,让近百万家庭受益,已研发成“松果儿童正念”APP(安卓商店均可下载),方便大家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