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心理学秘密:停止期待后,我开始和自己真正自洽了,不再焦虑和内耗了

教育   2024-11-25 21:15   浙江  
文|袁淑秀
在心灵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常常如追逐幻影的行者,被无数的期待所羁绊。
正如尼采所说:“你要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既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也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传。”
然而,我们却总是在他人的目光与自我的憧憬中徘徊,期待着外界的认可、期待着完美的结局,于是焦虑与内耗如同藤蔓般在心底肆意蔓延。
我们总是习惯向外寻求答案,却忘了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内心的自洽。
当我们学会停止那些无休止的期待,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我们才开始真正与自己和解。
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自由,焦虑的锁链悄然脱落,内耗的齿轮也停止了转动。
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不是一场必须赢的比赛,而是一场与自己共舞的旅程。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可你是否曾静下心来思考,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期待,本应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为何却常常带来沮丧、痛苦,甚至是深深的伤害?
如果对自己的表现有了高期待,预设了自己完美的演出,那么一点点的小纰漏出现,在我们眼里就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缺口。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价值。” 
当我们对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被无限放大,内心不甘、难以接受,仿佛自己辜负了自己的期望。
如果对一段关系有了高期待,在这种期待中,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单方面付出。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特恩提出的“情感账户”理论指出,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不断投入,而得不到相应的回馈时,我们的“情感账户”就会失衡。
在付出中,我们的期待值无形中被抬高,如果关系的发展不如预期,那种深深的受伤和失落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如果对孩子的教育有了高期待,我们往往会预想孩子的各种优秀表现。 
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如果他们的表现与我们的期待有差距,失望和心理落差便不可避免。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当我们放下过高的期待,学会接纳孩子的本真,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陪伴他们成长的喜悦。
为什么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呢?经过一番思考,我发现了背后的心理学秘密:
因为有期待,就有了高标准。 
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设定了一个理想化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往往是脱离现实的。
有了高标准,就有了压力。 
高标准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让我们时刻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如果达不到,就有了心理落差。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让我们感到失望和沮丧。
期待越高,心理落差越大。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的期待越高,心理落差就会越大,因为我们设定的标准让我们难以接受任何不如意的结果。
有高期待,迫使自己高付出,沉没成本就越大,加深了心中的执念。 
当我们为某件事情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沉没成本效应让我们更加执着于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美好。
在期待开始我们幻想,在期待过程我们失望,在期待之后我们受伤,自此失落、内耗和焦虑,就这样形成怪圈循环。 
期待让我们在心中美化了未来的可能性,但当现实不如预期,失望和伤害便不可避免。
打破高期待的怪圈
我们常常被高期待所困,陷入失望与痛苦的循环。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个怪圈,重拾生活的喜悦与从容呢?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或许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
1. 放低期待,带来的都是惊喜
生活中,过高的期待往往让我们对现实失去耐心和感恩之心。
正如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预期理论”所指出的,我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实与期待的差距。
放低期待并非是对梦想的懈怠,而是以一种更为谦逊和敏锐的姿态,去捕捉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
恰似在一条蜿蜒的小径上漫步,若我们摒弃对远方宏伟景致的过度幻想,便能惊喜地发现脚下每一朵悄然绽放的小花,每一片随风舞动的落叶。
放低期待,不是放弃追求,而是学会在每一个微小的美好中找到惊喜。
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说:“幸福是拥有一颗能够感受幸福的心。”
当我们不再被过高的期待所束缚,生活便会如同一盒未知的巧克力,每一颗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甜蜜。
2. 接受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
正如弘一法师那充满智慧的箴言:“世间哪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生活本就是由喜忧参半的片段组成,坦然接受“忧”的部分,享受“喜”的部分,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真实。
心理学中的“情绪二元性”理论也指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共存的。接受生活的多面性,才能在起伏中找到平衡。
我们应如在潮起潮落的海边漫步的行者,坦然迎接汹涌而来的“忧”之浪潮,亦能悠然沐浴在“喜”之暖阳下。
无论是清晨那杯香醇咖啡中溢出的一丝苦涩,还是傍晚余晖里映照出的一抹温馨,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珍贵馈赠。
3. 秉持无常心,自然接受变化
生活是变化无常的,正如心理学家史蒂芬·海耶斯提出的“接纳与承诺疗法”所强调的,接受变化是生活的常态。
无常心,不是冷漠,而是对变化的一种开放态度。
正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像水一样,具有灵动的适应性,能够随遇而安,顺势而为。
无论是职场上的风云变幻,还是人际关系中的聚散离合,以无常心去接纳,便能在这永恒的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节奏。
4. 尽情享受过程,坦然接受结果
我觉得过程就是当下,正如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理论所指出的,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情中,享受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恰似古老禅语所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耕耘的过程中倾尽全力,而将结果视为未来那一抹朦胧的远景。
过度担忧未来,只会让焦虑的阴霾遮蔽当下的阳光,唯有专注于过程,专注在当下,方能在每一个瞬间收获真实的快乐与成长。
5. 对自己温柔以待,允许自己犯错
对自己温柔以待,允许自己犯错,是心理学中“自我关怀”的重要理念。
自我关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增强内心的韧性。
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有情绪,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洽。
正如鲁米所说:“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通过温柔的自我关怀,我们才能在伤痛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每一次的失误与跌倒,都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成长契机。
通过温柔的自我慰藉与包容,我们能够在伤痛的缝隙中寻得那束照亮内心深处的光,与自己达成真正的和解,最终抵达内心那片宁静而自洽的彼岸。 
愿我们都能放下过高的期待,学会接纳现实,享受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放下高期待的自洽暗示语
同时我总结了15句放下高期待的自洽暗示语,每天默念,积极暗示自己,获得内心的自洽与宁静。
1、与昨天的自己比较,而不是与今天的别人比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道路,不必用别人的成功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专注于自己的进步,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2、完美是美好的敌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追求完美往往让我们停滞不前,完成一件事比让它永远停留在完美的想象中更有意义。接受不完美,才能真正开始。
3、幸福不是拥有一切,而是珍惜拥有的一切。
幸福不在于追求更多,而在于珍惜当下。学会感恩,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4、生活中的小步,胜过停滞不前的大步。
每一个小进步都是向目标迈进的一步,不必急于求成,稳步前行才能走得更远。
5、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有情绪。
我们都是凡人,都会有情绪波动和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
6、放下比较,才能看见自己的光。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用别人的光芒来掩盖自己的光彩。放下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7、过程就是奖励,享受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是真正的奖励。享受过程,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
8、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学会在失败中找到力量。
失败并不可怕,它是成长的一部分。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9、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
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定义你的价值。相信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信。
10、生活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场与自己共舞的旅程。
生活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节奏和美好。与自己共舞,才能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11、焦虑是因为活在未来,平静是因为活在当下。
放下对未来的担忧,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12、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享受完美的生活。
生活本就不完美,接受不完美,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13、放下执念,才能拥抱自由。
执念让我们困在过去或未来,放下执念,才能真正活在当下,找到内心的自由。
14、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下一次站得更稳。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下一次站得更稳。不要害怕失败,它是你成长的动力。
15、内心的平静,源于对现实的接纳。
接受现实,放下过高的期待,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洽。
愿这些积极暗示语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力量,帮助你在放下高期待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满足。
生活本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愿你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美好。
结语
在停止期待的那一刻,我深深悟出了一个心理学秘密:内心真正的平静,源自与自己的和解。
不再被高期待束缚,不再因未达成的幻想而焦虑和内耗。
生活本就是一场无常的旅程,过高的期待不过是给自己设下的枷锁。
当我们放下这些期待,学会与昨天的自己对话,而不是与今天的别人比较,才发现每一个当下都如此珍贵。
不再追求完美,而是欣赏不完美中的独特。内心的平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每个呼吸间的真实感受。
生活,终于从焦虑的追逐,变成了与自己共舞的从容。

点入下方,进入《袁老师松果催眠课程》,带你进入深度睡眠,用正念和心理学疗愈睡眠和情绪问题,摆脱失眠和焦虑——
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咨询,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随喜随缘!

同时,别忘了善用心理学自我疗愈
点击关注我,用心理学正念疗愈,星标我不迷路

看完如果喜欢,期待你点个在看 

松果正念袁淑秀
我是袁淑秀,松果正念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念教养导师,具有近二十年心理咨询和教育经验,拥有心理和教育类版权245项,原创了近百个系列正念冥想训练,让近百万家庭受益,已研发成“松果儿童正念”APP(安卓商店均可下载),方便大家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