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公众号,用心理学疗愈自己
在喧嚣繁杂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内心被各种压力和情绪填满,仿佛一颗被不断挤压的海绵,逐渐失去弹性与生机。焦虑、内耗、不安……这些无形的枷锁让我们在追求幸福与满足的路上步履维艰。但是庄子的一句话:“心不受力,则能量自生”,却让我们如梦初醒。当我们学会不让外界的压力和情绪左右自己的内心时,真正的力量与能量便会从内心深处自然涌现。“心不受力,则能量自生” 这一理念之所以能帮助我们拒绝内耗、远离焦虑,源于它深刻揭示了内心平静与个人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当我们不让内心承受过多的外界压力、情绪和干扰时,我们就能避免情绪上的过度消耗。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情绪劳动”,指的是我们在处理自己或他人情绪时所付出的心理能量。如果我们总是处于焦虑、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中,心理资源就会被大量消耗,导致精神疲惫和内耗。“心不受力”意味着我们学会放下对外界情绪和压力的执着,不让它们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当我们选择不让外界的力量左右我们的情绪,内心的能量就不会被无谓地消耗,反而会自然地积蓄和生发。“心不受力”还意味着我们具备了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弹性是指我们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重大压力时的有效应对能力。当我们不让内心承受过大的外力时,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弹性,从困难中迅速恢复。正如庄子所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意思是说,心灵应该像一面镜子,事情来了就反映,事情过了就不留痕迹。这种不执着、不抗拒的态度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而减少焦虑和内耗。
“心不受力”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心流是一种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某项活动时,那种忘我、充实、充满能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不会被外界的压力和干扰所影响,内心处于一种高度和谐与专注的状态。当我们不让内心承受过多的外界压力时,我们就能更加专注于当下,进入心流状态。此时,我们的行动不再是被焦虑和压力驱动的,而是源于内在的动力和兴趣。正如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所言:“心流体验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表现,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深刻的满足和快乐。”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和内耗来源于内在的冲突——我们想要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或者执着于那些本不该执着的事物。接纳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着,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平静和自在。我觉得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接纳,当我们学会接纳现实,不再让内心承受过多的内在冲突和压力时,我们就能体验到一种深刻的自由和解脱。这种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正是减少内耗、远离焦虑的关键。当我们不再让内心承受过多的外力和干扰时,内在的能量就会自然生发。正如庄子所说:“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 当我们的内心处于一种虚静的状态时,内在的力量和智慧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这种力量和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满足和快乐。现代心理学也支持这一观点。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PERMA”模型,强调幸福感的五个要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当我们不让内心承受过多的压力和干扰时,我们就能更好地体验到这些幸福感的要素,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心不受力,则能量自生”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智慧,更是一种现代心理学的实践。通过减少情绪消耗、提升心理弹性、专注当下、接纳与放下,我们能够拒绝内耗,远离焦虑,激发内在的能量和潜力。我觉得“心不受力”还包含了“情绪不受力”、“精神不受力”和“关系不受力”。要做到这三者,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内心的平静与觉察,学会与自己的情绪、精神状态以及人际关系保持一种健康、平衡的距离。我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实践,帮助你逐步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
杨绛先生曾说:“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是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当我们能够在情绪上不受力,不让外界的纷扰和压力影响我们的心情时,我们便能体验到一种真正的满足和内心的滋养。情绪不受力,还意味着我们情绪的自由,我们不再被一时的情绪波动所困扰,而是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通过以下方法,达到“情绪不受力”——
当情绪升起时,首先不要急于反应,而是停下来,深呼吸,给情绪一个名字,比如“这是焦虑”,“这是愤怒”。允许自己感受情绪,而不是压抑或否认它。告诉自己:“我有权利感到难过/愤怒/焦虑,这些情绪是暂时的,它们会过去。” 通过接纳情绪,我们不再抗拒,反而能更快地从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正念冥想练习,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心智,让它在面对情绪时更加平静。冥想帮助我们观察情绪,而不被情绪卷入其中。每天花几分钟静坐,专注于呼吸,观察自己的思绪来来去去,逐渐培养情绪的稳定性。将情绪视作一种暂时的状态,而不是你本身。告诉自己:“我现在感到焦虑,但焦虑不是我。”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情绪,不让它过度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精神的自在是一种免于内耗和纠结的状态,当我们不再抱怨、不再内耗,活在自己舒适的节奏中时,我们便能体验到一种深刻的精神自在。不揣摩他人的想法,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和节奏。这是一种自信和自爱的表现,意味着我们能够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为中心,而不是被他人的意见和期待所左右。自我中心的生活并不是自私,而是一种对自我需求的尊重和关注。学会断舍离,减少不必要的物质和信息负担。清理生活空间,减少外界干扰,让自己的精神有喘息的机会。每天给自己留一些独处和安静的时间,不看手机,不处理工作,只是安静地与自己相处。学会说“不”,为自己设定清晰的界限。不要让别人的需求和期待成为你的负担。明确自己的优先事项,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试图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追求内在的满足感,而不是外在的认可和成就。通过冥想、阅读、写作、艺术等方式,培养一种与外界无关的内心宁静和满足。当你从内心找到满足感,外界的风雨便不再能轻易动摇你。正念不仅适用于情绪管理,还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精神集中和清明。每天抽出几分钟,专注于呼吸和当下,让思绪自然流动,但不被卷入其中。通过这种练习,我们的精神会变得更加稳定和有韧性。好的关系是彼此滋养的,而坏的关系则是彼此消耗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因此,选择那些让我们感到平和、积极的关系,远离那些让我们感到疲惫和压抑的关系,是保持内心平静和能量的重要途径。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我滋养中,保持本心,自信地生活。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通过运动、冥想、阅读、旅行等方式来充实自己,提升内在的能量和幸福感。通过培养同理心,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误解,而不是被它们困扰和伤害。理解他人的局限和困境,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对关系中的期待和压力。很多关系中的压力来自于我们试图控制他人的言行和决定。学会放下控制欲,接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和道路。通过放下控制欲,我们能够减少关系中的摩擦和压力,让关系变得更加轻松和自在。在关系中,专注于当下的互动,而不是过去的积怨或未来的期待。通过专注于当下,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关系中的美好时光,而不是被过去的伤痛或未来的焦虑困扰。认识到自己本自具足,无需外界的干扰。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言,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本身就具备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时,我们便能达到一种自我完整的境界,便不受关系的约束和影响。“心不受力,则能量自生”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智慧,它告诉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来自于对自我深刻的认识和接纳。通过情绪不受力、精神不受力和关系不受力,我们能够达到一种自我滋养和完整的状态,过上更加平静、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心理学的力量,凝聚于一句古老的箴言:“心不受力,则能量自生”。如此,你便能远离焦虑的漩涡,告别内耗的纠缠,于宁静中,唤醒内心深处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智慧。这句话以诗意的语言,传达出通过不承受外力而获得内心自由与力量的核心思想,帮助我们远离焦虑与内耗。
点入下方,进入袁老师的《走出情绪、心理之困》课程,我会针对大家常见的悲观消极、自卑、在乎别人看法、焦虑内耗、担心恐惧等情绪问题,设计了相对应的方法指导课和正念冥想练习——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咨询,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随喜随缘!
点击关注我,用心理学正念疗愈,星标我不迷路看完如果喜欢,期待你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