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娃娃写人话(核酸时代暑期版)

文化   2022-06-17 17:47   四川  


教娃娃写人话


多元、有趣、深入、挑战


《教娃娃写人话》迄今开到第三期,既有室内讲评讨论,也有户外采风,让学员融入现实生活,听有趣有料的普通人讲故事,还有阅读与观影,换言之,多元,有趣,开动五官,听说读写都有了。


这些安排,最终还是聚焦一点:教娃娃写人话。



为什么要写人话?


人话见出通识。缺少通识,自然写不出人话(包括说不出人话)。然而,写作,并非限于作家学者。只要细心观察,试着理解真实与复杂的世界,辅以适当指引与练习,多读书且善于读书,大多数人,也能写出文从字顺和有见地的文章,也就是这里说的写人话。成年人如此,少年人更是这样。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教娃娃写人话,并不等于培养啥子“天才小作家”或“红领巾小记者”,也不讨好分数第一的诉求,更不迎合体制教育摇头晃脑的国学或读经热潮。这些,你们懂的。


无论时代和科技怎样发展,文字不会消失,但写得文从字顺,平实真切,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人最起码的素养。更重要的是,文字见出一个人的三观,你写人话,你就是人,你写鬼话,你就是鬼。


教娃娃写人话,既简单,也不容易,却是教娃娃做一个真正的正常人。


导师简介



周成林,独立作家、译者,著有非虚构文集《考工记》《爱与希望的小街》《跟缅甸火车一起跳舞》《洞洞舞厅》等,译有《世事如斯:奈保尔传》《客厅里的绅士》《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选》《猪的土地》等,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提名。


课程安排


课程为期十五天。每三天一个单元,总共四个单元;单元之间休息一天。


具体时间:2022年7月18日至8月1日。


本次课程共有十二次室内或室外课,上午上课,每次课时不少于两个小时。整个课程,学员独立完成四篇习作(每篇不少于五百字)。学员习作不设评分,导师逐一讲评,全员畅所欲言


具体日程


第一单元:

7月18日上午:文字解毒等。

7月19日上午室外课:室外采风。

7月20日上午室内课:习作讲评和讨论。

第二单元:

7月22日上午室内课:文本比较与分析。

7月23日上午室外课:有趣有料的人讲古。

7月24日上午室内课:习作讲评和讨论。


第三单元:

7月26日上午室内课:写作贴士讲解等。

7月27日上午室外课:室外采风(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左右)。

7月28日上午室内课:习作讲评和讨论。


第四单元:

7月30日上午室内课:中外文本解析等等。

7月31日上午室内课:观影。

8月1日上午室内课:习作讲评讨论,总结。



招生人数


十二岁到十六岁(年龄上限可适当放宽)。五人或以上成班。学员人数上限为十人。


上课地点


成都市,室内与室外。






学费


十二次课,每人三千元。



有兴趣报名的家长或学员,请扫以上二维码咨询课程事宜。


附:往期学员习作选录


为了尊重学员隐私,以下习作皆隐去姓名。


(一)古旧

作者为初二学生)

 

古旧的长木板拼成门,长着青苔的瓦片搭成屋顶,细细的圆木柱子是房梁,几根横着,几根竖着,撑起整间屋子。摆上木桌和竹椅,沏上茶,坐些人,就是一间热闹的茶馆。

 

地面坑坑洼洼,走路要小心些。坐下环顾四周,正前方是毛主席的头像,背后的墙上画着几幅“红色”壁画,所有人像和书本都画上了红色的光,瞬问让我想到一句“自信放光芒”。屋顶的瓦片没盖严实,漏出几点光来。角落里整齐地摆着一摞蜂窝煤,两张叠放的竹椅挡在前面,竹椅下有一只狗,时不时甩甩脑袋,转个圈儿。

 

天色尚早,茶馆里己经坐了大半,我去周边的茶馆逛了逛,基本没有什么人影。回到茶馆里走着,中间是用来烧水的“老虎灶”,烧水的壶也己经很旧了,灶旁放着几个五颜六色的塑料水桶。

 

茶馆里大都是些老大爷,最常见的是四个人一桌打牌,外加一个人观战。把牌洗好,放在正中间,一人一张按顺序拿,最后剩下几张,一个人挑了几张,又干了些什么,四个人就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开始打了。虽然我看不懂他们下的啥,也不怎么听得懂他们说了什么,但并不妨碍我看得津津有味。

 

你看他们平和地开始出牌,不一会儿,声音就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大的同时,丢牌的动作也越来越狠,“砰”一声丢出去,震得桌边的烟斗都接连不断地掉灰。“红桃!”“王炸!”“两分儿!” 时不时还夹杂着争论和提醒:“该你出了。”“该我出了吗?”“不该你出该哪个出,该我哇?”观战的人在一旁摇着扇子笑,看看战局,指点指点身边的人。不过,这真的不算作弊吗?

 

他们动作飞快地打了几局,一个叼着烟斗的老大爷接到了电话,好像是催他去哪里。他挂了电话,四个人又打了两三局,观战的那位就走了。接着陆陆续续地,那桌牌就散场了。

 

我又到别处看了几局牌,接着,我们就一起走到街上去。刚到街上,看到茶馆对面有家“太难吃饭店”,名字很有意思。再继续走下去,就没有什么游客了。一路走在街上,静悄悄的,街道两旁的门和墙,都非常古旧,有些地方还用漆写了字和句子,内容都是拥护共产党和祝福毛主席,带着强烈的崇拜色彩,不过,己经有些模糊了。

 

再转个弯就进入另一条街,街道是青石板铺成,靠水的一边种了许多蔬菜,长势喜人。我们往里走了一段,就停住了。远远的看见小路拐了个弯,墙上爬满丝瓜藤,开了许多黄色的花。

 

回去的路上,我们绕道路边。从另一条小道回去。小道非常狭窄,一旁的建筑像是修整过一番,墙上挂着许多写满名言警句的小木牌。木牌挂在简陋的墙壁上面,显得格格不入,怎么看怎么别扭。


(二)“大国手”的趣味经历

(作者为初一学生)


周老师明明说是一位小姐姐来,甚至问我们漠寒老师是不是“老姐姐”,这就更对比出这位女士的年轻,可是今天来的这位怎么看上去这么不年轻。她自称大国手,是一位毕业两年的研究生,今天要和我们分享她的童年和打工的历程。


她的原名是王梦,眯眯眼,眼袋有一点突出,看起来比较老,好像与“小姐姐”这个词有一点差别。大国手在童年时期极其营养不良,九岁,却只有二十多斤。可能是因为最喜欢的食物是馒头蘸油辣子吧。父母什么方法都想出来了,什么扎手指啊,搞偏方啊,吃中药啊。当然中药她是吃一次吐一次。于是他们带她去医院里检查,芯片一放脑袋上便看出她身体什么都缺,父母就干脆什么都给她补。顺便提一句,父亲原本很想生个儿子,于是就专门在户口本上把大国手的年龄提高了一岁,还买了一个婚嫁保险,为的就是赶紧找个上门女婿好弥补自己的遗憾。


她的童年因为有了叶老师的比较,所以就显得不那么出奇了。但她的打工史,却让我觉得有意思,比如说她偶然的在外面和陌生人的两次正面交锋。第一次是在一家旅馆里,她和朋友出去玩。订酒店,结果酒店老板却给她们单人床房间,让老板省钱。大国手知道后十分生气,不仅要求换房,还要投诉。老板换房送花各种招式都试过了,不过,大国手仍然坚持要投诉,最后老板说房租减少一百块,看在面子上,大国手就不投诉了。


第二次是在公共汽车上,她的手机被偷了,而她甚至连自己酒店的名字都不知道。堵在公交车的门口,她“大义凛然”地讲到自己的处境是有多么悲惨,希望小偷能够承认并把手机交出来。乘客们都十分感动,个个都要帮她查手机的下落。最后还是小偷自己把手机扔到地上,然后让别人发现的。事后她说当时她害怕极了,甚至已经脑补出了小偷绷不住了,突然起身拿刀,向她砍去的样子。而且当天晚上她也梦到这个剧情了。


王梦女士的童年不算太精彩,但她外出打工的经历让我感到十分有趣。而她独自在外还敢跟陌生人正面交锋,并坚守自己的正义,勇敢地与对方对抗,这种勇气真的是让我佩服。


(三)人和事

(作者为初二学生)

 

玉林路有一家咖啡馆,周老师请咖啡馆 “小工” 东门给我们讲近些年的事。

 

东门头发很短,也不多,眉毛很黑,好像天生面带笑意,但在眉心处有一道竖纹。额头上看不出什么皱纹,很好相处。左手食指带一个银色的指环,交口错开,刻着奇特的花纹。

 

东门是四川人,在德阳长大。那里军工厂比较多,是个很小的城市。在三个厂迁过去以后,才发展得好了一些。对于当时那些小孩来说,厂很大,东门说,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直接开进车间的。从幼儿园到高中,周围的孩子都说普通话,东门也就习惯了说普通话。东门父母都是省建三公司的职工,因为要帮助建设厂区厂房,在德阳呆了二十多年。

 

以前务农很苦,东门爷爷的爸爸,也就是祖祖,就去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前三年都在干杂活,睡觉只能睡在缝纫机上,很窄,一个不小心,就会滚下去。第四年,才正式开始学东西。祖祖出师后,回崇南开了一家裁缝店,攒了些钱,在街头买了一幢两层的小屋。爷爷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也是一位裁缝。

 

东门父亲是四八年出生,正好赶上建国。在父亲的幼年记忆里,饥饿是最大的印记,这让他一直很节约,见不得人浪费。东门父亲在十六岁时逃出了家,开始工作后,他们家族就随着他从北向南迁移。东门父亲动手能力很强,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愿意多学多做,完善自己。在东门的印象里,家里有很多书,父亲也很爱看,还会修许多器械,做玩具、橱柜甚至西装,但他脾气暴躁,小时候的东门挨了很多揍。小时候的东门父亲也一样,调皮捣蛋,爬树上房,一个不小心,就踩碎了别人家的瓦片。在当时,踩碎瓦片很招人恨,不仅是因为一下雨就漏水很严重,还因为翻瓦很麻烦,很累人。

 

东门父亲曾在八三年外派伊拉克,在外面呆了八个月左右。四外的工资比国内高,去国外很赚钱。回来的时候,东门父亲带回了很多当时的高端产品,比如彩电,冰箱,尼龙袜子等,东门回忆起邻居们来挑选尼龙袜子的情景,不自觉笑出声来。东门高中时,父亲送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手把手,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教东门修车。东门说自行车零件很多,但每个零件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厂里还有好处,就是可以进行资源转换,也就是偷废铁去卖。当时还是八十年代,像东门父母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大概二三十块钱,很少。孩子们会偷偷捡些废铁或铁疙瘩,装在书包里,从检查松一些的门岗出去,或者翻墙,走不知名小道偷运到集市上卖掉,再拿钱去买吃的。

 

单位宿舍没有热水,也没有单独洗澡的地方,所有人都是去大澡堂子里洗。澡堂里的池子类似于一个游泳池,每到夏天,孩子们就喜欢把热水都放光,再放满冷水,在里面游泳,所以工人们特别讨厌那些小孩,因为他们一下班想泡个热水澡,结果一下去是冷水,虽然可以立即加热,但总归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后来一见到孩子们,工人们就会把他们赶走,而孩子们,会从这个澡堂子窜到那个澡堂子,把没有大人的澡堂子当成游泳池来玩儿。

 

东门遇到过一位很好的老师。小时候他自控能力极差,每天写不完作业,第二天挨父亲打,第三天又没写完作业,第四天又被打,陷入恶性循环。后来老师家访,告状说东门又没写完作业,东门父亲当面就开始揍他,他说当时可能喊了一声:“老师救命!”老师反应过来,就护住他,不让他父亲打他。后来,老师让东门在她家写完作业再回去,最后老师的老公都烦他了,让东门滚回家吃饭,老师让她老公闭嘴。不知道她老公是不是妻管严,不过,遇上一位好老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后来东门读初中,读高中,上技校,又去厂里当工人。当时他也不知道哪儿来的信心,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一辈子呆在厂里,就有了自我改变的动力。他去上夜校,学电气工程,上了三年,拿到文凭。东门说,电大考试水,要过其实很容易,但他都是靠自己过的。东门觉得高数最难,他考了五次才考过。后来东门去推销药物,遇到小时候朋友的姐姐,学习很好,分配到的工作也很好,虽然也和他聊天,但免不了有一丝疏离。东门说当时还是有一点自卑感,因为认识到了阶级差异。周老师问他:“现在还自卑吗?”东门说不,老师问为什么,东门说:“因为我认识周老师了。”很明显的一句玩笑话,大家都笑了起来,但正如后面所总结的那样,自己怎么活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们看了他父亲送他的相册,顺带重温了经典的拍照姿势,和当时很潮,现在很土的穿搭,看到了他的家人,同学,朋友,听了他的介绍,一起回顾了他的生活。相册的扉页上有一句祝福语,看得出来,他父亲很爱他。

 

我在店里点了一杯咖啡,加奶,东门说是甜的,但当我怀着期待和新奇喝了第一口,却苦得我怀疑人生,喝到半途又尝出一点甜来,但最后又被苦到,没喝完就走了。回去的路上怀疑,是不是喝到最后一口,就又会喝出甜来。


(四)一部真实的电影

(作者为初一学生)


今天看电影的地方可真够偏僻的,幸好我是跟着同学来的,不然肯定得迷路。这个地方很空旷,地上有几个很舒服的沙发。这里很像拍电影的场地,桌上一台播放机。听说这个电影与历史有关,这我可不擅长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印象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友谊与欺骗。在教导主任审讯他们时,有的人宁愿承担一切后果,都不愿意出卖朋友。而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地出卖了自己的朋友。这些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较量让我印象很深刻。当然,还有敢于提出并实行这个建议,抛弃东德的生活与亲人的勇气。而且他们当时还只是即将参加毕业考的高中生。我们中国的高中生与之恰恰相反。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泰奥被拉去审讯。埃里克出卖了他,让我感到很是惊讶与意外。没想到自己的同学竟然会为了自己得以保全而出卖自己。当教育部长全班同学站起来并一一对同学施加压力,这段让我压迫感极强,也让我对艾里克说出地址的行为觉得合理。最后除了一位女同学,其他同学都说自己是这件事的主办方,全班被逐出校园并投奔西德,在那里开启了新的生活。他们敢于为了防止同学受难而一起分担的精神,也让我觉得可贵。


他们从集体进行默哀两分钟的事件开始,便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道路,这当中有背叛,有欺骗,有诚信也有勇气。不仅反映了当时东德人民思想的禁锢,与行为的压迫,也写出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坚守自己正确观点的可贵。


尽管看完这篇影片后我有点懵,不过我唯一清楚的就是:尽管在中途同学们有产生分歧的,有不赞同的,有出卖对方的,但最后的勇气与团结,让我十分感动。




请支持独立作家


周成林的半场
精神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