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重磅落地,医疗将迎来重大变化

文摘   2024-09-08 20:31   西班牙  
文章开始之前先小小地自夸一下,前些天我写的文章《医疗是否免费,并非中国医疗最核心的问题》,阐述了我对当下医疗状况的看法,其中着重讲了大规模建设优质私立医院的必要性。

我也没觉得那是什么预言,但没想到今天新闻就出来了:

9月8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等将另行通知。

这样的力度,说它是新一轮的医改也不为过。另外,此次改革很可能是以三明医改为思维导向的。

那么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改革呢?因为中国的优质公立医疗,可以说已经饱和了。现在医疗体系的问题主要是两大缺陷:

1、优质医院高度集中在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地级市以下尤其是县以下缺少好的医疗资源。医疗分级也做得远远不够,基层医院的数量和质量都太差了,导致“看病难”未能改善。
2、医疗资源分配不公,一些人凭借特权,占据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医疗资源,变得更为紧缺。

那么为什么要引入外资建设医院呢?
中国私立医院其实曾经早就被作为分流医疗负担的一个方向。从2000年左右开始,中国对民间资本开放了医疗市场,实行产业化,民营医院自此迎来大爆发。
但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制度不够完善,法律和监管也很弱,导致资本迅速野蛮生长,私立医院虽然遍地开花但质量普遍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改革的方向重心又重新回到了公立医院来。资源和资金大量注入各地的三甲医院,公立医院开始大规模升级和优化,这也是后来中国人能轻松去三甲医院看病的原因。

但问题也再次滋生:公立医院因为“产业化”而开始不择手段渔利,乱开药、过度检查、医生收受红包等问题愈演愈烈。

所以紧接着又开始进行纠偏改革,公立医院开始改为“以药养医”的模式,医生的利益不再直接挂钩于病人。

之后中国公立医疗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算是达到了一个还不错的状态。再加上医保的覆盖面和报销额度逐步上升,“看病难、贵”的问题相对得到了一些缓解。

然而,医疗整体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让公众对医疗无法感到满意,大病小病都得去拥挤的三甲医院,社区医院的功能日益式微。“以药养医”也滋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和乱象。
一个新的问题,随着时代变化也在发生,就是特权和富人对医疗资源的侵占越来越严重。因为在2010年之前,中国的特权者和富人普遍不信任国内医疗,有大病就去国外治,对老百姓来说这反而是个好事。

但随着中国医疗水平越来越高,特权者和富人们也开始选择在国内治疗,这就让本来稀缺的优质医疗资源捉襟见肘。 
那么这时候,私立医院发展又如何?

答案是:变本加厉地野蛮了。

专注于公立医疗改进的医改之下,私立医疗像被是放养,愈加肆无忌惮地野蛮生长。2016年,魏则西事件揭开了私立医院的黑幕,让舆论震惊。但随着舆论矛头指向搜索引擎与无良私立医院的勾结,私立医院本身没有受到足够监管、行业标准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并未得到改善。

中国私立医疗,一度只剩下“莆田系”的标签。

他们的形象,只剩下了“手术做一半要求加钱”这种无耻而野蛮的敛财手段,以及广泛的诈骗和胡乱治疗行为。

中国涉及民间资本的改革,有一个规律就是:本土的不行,就让“外来和尚念经”。

新能源汽车即是如此。当政府发现,国内资本只知道混日子、骗补贴,那就干脆引进特斯拉,来引发“鲇鱼效应”,刺激他们为了活下去而做改变。

这不是什么特别的思维,恰恰说明一点:市场机制永远都会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改善,让企业创新和进步。而人为的行政命令,往往只能制造大量的虚假和一地鸡毛。

所以现在允许外商独资进入中国医疗市场,就是医疗界的“新能源改革”。让国外的优质医疗集团进入中国,“莆田系”们就无法依靠垄断国内市场而赚劣质的钱了,他们不改变就会死。

要我说,这个改革来得太晚了,如果早十年,效果会更好。

那么这个改革到底会给老百姓看病带来好处还是坏处呢?取决于相应的制度建设。
本次改革的初衷,就是分流那些特权者和富人。对于这些人群来说,他们以后可以去漂亮干净、服务上佳、医疗水平齐平三甲的私立医院看病了。毕竟他们不差钱,还能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和环境。

老百姓则会感到公立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容易获取了,尽管公立医院环境没那么好,但相比之下还是便宜很多。

目标是好事,但实际操作起来,要做到几点才行:

1、法律和监管必须到位。

“橘生淮南”的情况不是没有过,以前也有过沃尔玛这样的跨国超市巨头在中国卖过期食品的事情。法律和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再优质的外资医院进来,也受不了利润的诱惑,可能会降低其医疗服务水平。

同样的,国内的劣质私立医院是否会受到足够的竞争,从而开始改进,也取决于这一点。
另外还要预防的一点是,万一“莆田系”搞个出口转内销,披上外资马甲回来当李鬼,那外资就成了“假外资”。所以要真的能让发达国家的医疗集团进来。
在新能源的案例中,特斯拉引发中国产业进步,是因为特斯拉足够优秀,而且受到的监管足够严格。

2、必须同步建设分级医疗体制,加大基层的公立医疗投入。

引入外资并非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如果没有“毛细血管”式的公立医疗资源渗透到全国各地,外资医院也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无法雪中送炭。
3、限制医疗特权。

外资优质医院进来了,问题是,特权者愿意去多花这份钱吗?如果在公立医院还是能轻易享受特殊医疗服务,并且可以报销,我想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留在公立医院,和老百姓抢资源,而不是自己花钱,或者买商业保险去外资医院。

所以,一项改革究竟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改革本身的想法——因为那些想法通常很容易就能想到。

围绕改革所推动的制度和法律进步,才是改革能否真正有利于公众的原因所在。

·END·
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3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宏观经济动态和知识交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内部文稿和资料分享等等。
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更多详情了解请点击以下链接:
欢迎加入我的交流社群
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
原创不易,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支持一下吧

黑噪音
抵抗洗脑,只谈常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