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5周年之际,2024年12月15日,远景学院合川及綦江双校区联合组织了一次以“石刻流年:艺术与历史的对话”为主题的课程实践活动,前往重庆大足石刻进行实地考察。此次活动由赵丹、鲁明宙、胡挽澜三位老师牵头,吸引了修读艺术和历史相关课程的三十余名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地考察、艺术体验与深入的历史探索,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佛教造像艺术的精妙与石刻文化的深厚底蕴。
PART 1
准备:走进大足石刻的前奏
在课程实践活动启程之前,老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的预习任务。观看纪录片《大足石刻》的精选片段,以此初步掌握大足石刻的发掘历程和历史脉络,同时领略其非凡的艺术风采和保护工作的复杂性。此外,老师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视野,介绍了中国著名的佛教造像艺术,为即将到来的现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这些准备工作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大足石刻的兴趣,也为实地考察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理解。
PART 2
抵达:大足石刻的自然与文化
大足石刻景区内,一场球幕电影以无与伦比的生动与逼真,精彩重现了自晚唐绵延至宋末,在佛教历史上熠熠生辉的石刻造像群。当光影的盛宴缓缓落下帷幕,师生们踏上了探索之旅,从宝顶山那古朴的山脚起步,沿着蜿蜒的古道悠然漫步而上。学生们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轻松愉悦地感受山林静谧与石刻艺术的深厚底蕴。
PART 3
考察:沉浸千年的艺术宝藏
大足石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释教经义和孝道思想的融合体现,也是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璀璨瑰宝,它生动地展现了佛教密宗等教派与宋代市井生活的紧密联系,彰显了宗教世俗化的特色。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宝顶山是我们探索的焦点,深入研究柳本尊十炼图、观无量寿经变相、千手观音、华严三圣、半身涅槃佛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等标志性雕像,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古代工匠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三位老师在此过程中担任了专业的解说员,从艺术、历史和文化多个维度,为学生揭示了大足石刻的深层内涵,引导他们细细体会这些石刻作品所蕴含的宏伟气势与独特艺术魅力。此外,参观大足石刻博物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在博物馆内,师生们细致观察了珍贵的文物和石刻拓片,通过阅读文物说明和深入讨论,更深刻地理解了大足石刻的创作背景及其与佛教文化的紧密联系。
大足石刻,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宛若一位静谧的历史守望者,默默铺陈着昌州(古大足之称)的沧桑巨变。它不仅是匠人心怀虔诚信仰与卓越智慧的结晶,更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方式,无论你我能否亲眼目睹其风采,都深深触动着我们内心的文化共鸣与精神触动。领悟这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强化文化意识,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这一嘱咐的深远意义所在。
PART 4
感悟“石”刻
这次活动,我深刻的明白了为何大足石刻不同于其他四大石窟,在石刻造像中,佛祖为父亲抬棺、孝敬父母等故事,一是觉得很有意思,二是觉得宗教生活化,让我非常动容,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艺术,都有宗教世俗化体现,信仰、宗教和生活都密切相关。
—— 2023级 陈梓栎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虔诚之心,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石刻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我觉得这样的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2022级熊毅豪
站在大足石刻前,我仿佛回到了千百年前,看到那些匠人用双手在山崖上辛苦雕刻的画面。他们把自己的信念和智慧都融入到每一处雕刻中,创造了一个充满信仰的世界。
——2022级李兰儒
END
远 景 学 院
PROSPECT
&
COLLEGE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文 | 鲁明宙
图 | 陈梓栎 龚丹
艺术与人文教研室供稿
编辑 | 余宛珈
责任编辑 | 杨中原
终审 | 李梦瑶
远景学院新闻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