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教研|綦】“綦”心聚力,教师赋能 ——记集团通识教育顾问潘迎春教授来校开展专题教师培训

文摘   2024-12-27 21:55   重庆  


“綦”心聚力

教师赋能

记集团通识教育顾问潘迎春教授来校开展专题教师培训




为全面提升綦江校区远景学院与通识教学部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通识课程建设及教研教改能力,綦江校区远景学院于2024年12月23日至24日特邀集团顾问、武汉大学潘迎春教授亲临指导。潘教授围绕课程建设、一流课程申报、课程思政实践以及教学创新比赛等核心主题,为教师们提供了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建议,助力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课程建设专题指导


12月23日上午,田维箐、颜汐宸、朱凤玲、李佳怡和戴扬五位教师分别汇报了自己的课程建设、实践及师生成果转化情况,并提出了在课程设计与授课中遇到的困难。潘教授对各位教师的课程设计表示肯定,并耐心提供了指导。远景学院的参会教师积极参与了讨论。


潘教授特别关注田维箐老师的课程,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专业意见,建议在学生考勤管理上采用灵活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并实时检验学习效果,为课程优化提供方向。针对颜汐宸老师,潘教授建议课堂内进行分教室高效排练,并要求学生课前观看音乐剧并完成在线检测,推动主题创作并融合中国传统戏剧元素。此外,潘教授提议在课程导入时加入世界音乐剧的介绍,拓宽学生视野,并期待课程中结合VR技术进行排演的创新。对于朱凤玲老师的课程,潘教授提供了章节结构优化建议,并针对人工智能影响学生论文写作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期末考核的方法。潘教授还建议李佳怡老师增加关于人地关系的内容,以突出课程核心主题,并加深学生对地球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理解。对于戴扬老师的《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课程,潘教授建议加强对中国双边和多边外交关系的讲解,提升学生对中国周边外交的认识,并强调全球治理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同时,潘教授提议加强与校外跨文化交流中心的联系,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机会。




一流课程申报专题指导


12月23日下午,远景学院的张林、胡挽澜、刘达、曹沙沙老师结合11月份的一流课程申报情况,就课程建设、西浦竞赛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汇报与请教。

张林老师详细汇报了《心理学与生活》一流课程的建设进展。潘迎春教授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该课程通过引领学生深入社会基层,亲身体验中小学课堂,并紧密结合国家政策与方针,开展了多项创新实践。同时,潘教授为课程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宝贵建议。她强调,课程建设需在拓展内容和丰富实践的同时,始终聚焦课堂本身,并提出三个核心问题供深入思考: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到了什么、收获了哪些成长;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如何得以提升;课程及其实践活动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体现在哪里。潘教授还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深化专业知识,保持严谨态度,以扎实的学术能力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


随后,曹沙沙老师简要汇报了《高等数学(1)》课程在课程实践、双师教学和课程思政方面的工作进展。潘教授对相关内容提出了具体而实用的改进建议,例如在课程思政方面进一步聚焦实践探索,并挖掘更具深度的教学模式。针对曹老师关于如何撰写一流课程申报书的疑问,潘教授详细解答道:申报书应突出课程的特色与亮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选择适配的教学案例,并在语言表达上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潘教授的细致指导让在场的教师们深受启发,对未来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获益匪浅。




课程思政示范课专题指导


12月24日上午,黎美茜、邓锦莹、朱建霖以及通识教学部的王诗源共4位教师,围绕各自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项目、一流课程申报项目进行汇报,并分享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挑战。潘迎春教授在认真听取汇报后,逐一针对问题给予了悉心指导,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黎美茜老师重点汇报了《大学英语(4)》课程思政示范课的申报书撰写情况,并请教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潘教授对其申报书的细致撰写表示肯定,同时指出申报书必须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她强调,课程思政应以课堂为主阵地,做到“润物细无声”,而第二课堂只是辅助,不可喧宾夺主。邓锦莹老师介绍了《社会变迁与田野调查》课程的建设情况,并分享了自己关于双师教学与课程思政关键点的思考。潘教授对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指出在课时分配与章节设计上应删繁就简,使课程内容更加聚焦。此外,她特别强调每个思政案例的选择与应用应贴合课程主题,过程考核方式可以更多地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知与认同。朱建霖老师汇报了《博雅英语:创意营销》课程的建设成果,潘教授充分肯定了课程在思政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提供了宝贵建议。她指出,课程的总体设计应更加紧密地契合学院的育人理念,使课程目标与学院特色有机融合。同时,思政目标应在评估体系中得以清晰体现,以便更准确地衡量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此外,潘教授建议探索扩大课程影响力的多种途径,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进一步提升课程的社会价值。




创新教学竞赛专题指导


下午14点,潘教授针对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比赛进行了细致指导。通识教学部郑玲玲老师汇报了经济学课程组参加第十届西浦创新教学大赛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的创新探索。潘教授充分肯定了团队的努力,并建议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在案例教学中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随后,冉魏、安朝东、王诗源三位老师就教改项目和社科基金项目的建设与申报向潘教授请教。潘教授耐心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强调教改项目应聚焦实际教学问题,以解决学生学习痛点为导向;而在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中,则需要在选题上突出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结合国家发展需求来设计研究框架。同时,她建议老师们加强文献梳理,注重成果的积累与提炼,通过团队协作提升项目竞争力。在交流中,潘教授以自身经验为例,勉励青年教师不断尝试,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创新提升学生能力,通过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发展,为个人职业成长和学院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指导交流,潘迎春教授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青年教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上找准方向、突破难点。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交流让他们深受启发,对未来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充满期待。这次活动不仅彰显了学院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高度重视,也为推动学院教学质量与专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最后,远景学院强杨副院长对潘迎春教授两天来的悉心指导表达了由衷的感谢。通识教学部张艳主任希望老师们能够深入消化吸收潘教授的宝贵建议,并将其切实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和个人成长中。同时,张主任也期待潘教授未来再次莅临綦江,继续为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提升提供指导与支持。




远   景   学   院  

PROSPECT

&

COLLEGE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图 | 远景学院融媒体中心
文 | 基础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
编辑 | 李玉麒 赵晨烨
审核 | 李玉麒
终审 | 强杨

远景学院新闻媒体中心出品



远景学院
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打造中国寄宿制文理学院典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