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的感受,公考真正热起来是疫情之后的事儿,以前报考人数不到这个量级,内卷程度同样没有这么严重。一个很明显的表现是,招录单位越来越端着,要求越来越苛刻,甚至已经显得“作”,有些地方五年服务期内即便你辞职都不能再考,还有些岗位要求在校期间不能挂科,往前推几年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主要还是供远远大于求,地位不对等,一家有女百家求,不缺报名人数。
这种热度还要持续多久?我认为,至少十年之内只会越来越热,不会有大的改变。一是人口趋势是个慢变量,目前已经是负增长,但想要传导到公考报名,还需十年以上。二是东西对抗局势焦灼,贸易战、科技战还在打,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化、文化产业等尚未取得压倒性优势,难以催生足够体量的高薪岗位。三是ai发展直接取代部分岗位,不少门槛不高、收入不菲的文科、艺术、理科相关工作被替代,倒逼年轻人考公上岸。四是疫情强化对稳定追求的思想钢印,从家长到大学生对稳定的追求,到了愿意牺牲眼前待遇的地步。五是逢进必考不会改。人们越是追求公平,人们越是追捧考公,逢进必考就不能动,也不会动。综合以上,我才认为10年内热度都不会下降。如果有一天,国内高薪岗位遍地都是,社会保障一视同仁,不管身在何种行业,劳动者权益都会得到保障、身份都会得到尊重,考公热度才会真正将下来。
这样的热度,直接造成两个负面影响:一个是人才浪费。大量优秀人才难以发挥特长,从事的都是办文办会等琐碎工作,精力耗费在搞人际关系、形式主义上。我经常收到心理难以自洽的来信,热得发烫的理想,冰凉刺骨的现实,走是不敢,留是不甘,何去何从?另一个是无效内卷。备考时间越来越长,分数越来越高,我记得2014年考国考,140分已经算是高分,基本所有岗位都能进面,现在则是远远不行。有些家长高考报志愿,就围绕考公选专业,许多刚入校门的大学生,就开始刷行测、做申论。但是,岗位就那么几个,好岗位更是凤毛麟角,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人上岸背后是无数炮灰,在越来越卷的考试中随波逐流。
到底怎么办?其实,我也没有高招,大势如此,人往往难以对抗。我不说什么大话,就说几个务实的建议。一是要科学评估自己的考试难度。考试难度是相对的,有的同学专业占优势,竞争不太激烈,你却可能是天坑,只能考三不限。不要看着别人一下子考上,自己一次次失败就丧失信心、一蹶不振,那是因为你们的难度本就不同,要认清这点。二是新手保护期内要竭尽全力。如果有人问我该不该全职备考,我的意见一般是具有应届生身份,可以全职备考;如果已经是非应届生,那建议从长计议,边工作边考试。考公是个长期战,但是应届生在选岗、竞争方面还是有优势的,一定要抓住机会一搏,不然变成非应届生后,岗位变少、竞争变烈,可能越考越失落。所以,要在最该努力时竭尽全力。三是短时间考不上,长时间就要随缘考,不能太过执着。最好是先找份工作,一边融入社会、养家糊口,一边继续学习、找寻机会。人这一辈子,就是个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考公上岸当然也是这个目的。长期离群索居,不上岸就不工作,我觉得既是战略选择的失误,也是考试策略的失败。同学们一定要慎重。
我母亲没上过什么学,做人做事还比较迷信,十几年前我考事业单位,母亲就去佛前许愿,在家里那么穷的情况下,还捐了100块钱的香火钱,但是她总是对我说:人呀,总能吃半碗饭的,考不上也没啥的。
加油,共勉!
课程推荐:b站视频课程《老夏说公务员面试:从小白到面霸》。这是我第一套也是目前唯一的系统课程,倾注了最大的心血和努力,尽我所能做到最好。课程总长40个小时左右,全程讲义几十万字,打印出来厚厚一大本,包括200+逐字稿、200+经典提纲、100+通用模块,接下来,我会更新更多热点押题、最新题目讲解等2025年考情,增加课程含金量、时效性和针对性。上线后长达几个月时间,位居全站课程排行榜第一位,想要提前学习、高效学习、系统学习的同学,可以到b站跟课学习。目前课程正在开展「首次优惠」,「全年最低」同学们不要错过。直接识别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