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啊(这昵称,大家自己琢磨)
访校之后我才发现很多大学其实是都不太符合我想象中完美的样子。有的地方非常偏僻,有的地方在大城市;有的地方压力大很卷,有的地方相对松弛;有的地方师生关系近,有的地方学生多的教授根本没法记清……打破了我对很多名校原有的十级滤镜,也改变了对文理学院原有的片面看法。
之前从小听到大的几乎人尽皆知的名校我意外的发现他们并不是那么适合我。我发现很多顶级的大学适合本身就特别有学习动力且热爱攻克深奥学术知识的学生,我本身松弛的态度和敏感的内心和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上的学校不match,所以首先就无法满足申请时大学与我互相选择的这一条件。哪怕侥幸(不可能)进入了,我沉浸在巨大的压力下努力追赶那些学习标杆肯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崩溃抑郁然后厌学。我需要身边有很多好热闹,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爱玩又能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我才能有归属感,让我觉得没有被大流抛弃,也能充满正能量的度过大学生活。
之前觉得文理学院规模太小所有人都面熟社交压力会大,没有大U的感觉,知名度可能没那么高不太好找工作。但是现在感觉这些都不是文理学院真实的样子。规模小人与人之间关系近绝对利大于个人主观原因的弊,因为教授和学生之间都互相了解,课上对同学的关注度就会很高,学生就不能大划水。这种督促程度对我这种爱拖延的人很重要,而且也不至于强到让我喘不过来气。其次,之后的实习或者读研读博找教授写推荐信也会更容易,信件的可靠性也更高。而且在这种环境每一届的学生的圈子也会更紧密一点,有更多毕业了的学长学姐可以联系,这样获得资源的效率会更高,也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推荐。总结下来我反而发现文理学院的生活更在我的舒适圈范围之内,打消了我之前只愿意申请大U的执念。
通过这次访校我知道了很多大学的环境、气候、食堂、交通等情况,也了解到了不同的转专业方式、假期和老师次数,心里大概有了想去的学校和地区,也有了点底。至少不是什么都不清楚了,下次访校继续深入了解。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系列: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威廉姆斯学院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九)|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鲍登学院
沉默马戏团访校总结(二)| 访校回放,我申请季的睡前读物!!!